個人資料
正文

歐盟第三屆歐盟印太部長論壇 被群毆

(2024-02-03 18:15:26) 下一個

很尷尬,真開成了國際批鬥大會,歐洲被指著鼻子罵

牛彈琴  2024年02月04日 07:47:30 來自江蘇

很尷尬,開會開成了國際“批鬥大會”,歐洲被指著鼻子罵了。

這一幕發生在2月2日,歐盟召集開了第三屆所謂的歐盟印太部長級論壇,請來了東亞、南亞以及非洲70多個國家,哪知道,開著開著,主題成了批判西方的會議,批判西方太虛偽,批判西方太雙標,批判西方完全漠視巴勒斯坦人的人權。

美國不在現場,那沒辦法,全球南方國家的怒火,就隻能衝向了歐盟。

比如,印尼外長蕾特諾,在致辭中就呼籲,歐盟應該製止以色列的行動,更不能不再支持聯合國近東救濟工程處。

“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淩駕於國際法之上,我呼籲所有人忠於內心的聲音,行公正之事,停止在加沙、在巴勒斯坦的暴行。”她說,“價值觀和行動的一致性體現了道德製高點的真誠……它顯示了我們到底是誰。”

但西方真誠嗎?

以色列指控加沙的聯合國近東救濟工程處被哈馬斯滲透,哪怕被滲透的隻有極少數人員工。但美國、英國、德國等西方國家,立刻宣布不再支持該組織。

盡管這個組織,現在是加沙巴勒斯坦人生存下去的最大希望。

公平在哪裏?正義在哪裏?人道主義又在哪裏?

憤怒的斯裏蘭卡外長薩布裏就說,在談到巴勒斯坦人民的困境和烏克蘭人的困境時,西方總是兩套標準,“但除非你們平等對待所有人,否則西方世界的信譽岌岌可危。”

這其實也是最近國際會議的常態。我之前就說過,加沙血淋淋的事實,西方說一套做一套的雙標,徹底暴露在世界麵前,所謂道義形象轟然倒塌,這或許也是最深遠的蝴蝶效應……

西方人就不知道嗎?

西方人心知肚明。

看媒體報道,參加論壇的盧森堡副首相兼外長貝泰爾就表態,對歐盟的反應“羞愧”。

他說,他當時參加了相關問題討論,但好幾個小時,歐盟國家討論的主題,“到底是‘暫時停火’還是‘永久停火’,亦或是‘人道主義停火’,這就是我感到羞愧的原因。”

事情十萬火急,加沙血流滿地,歐洲人還在辦公室裏優哉遊哉討論,到底是怎麽方式停火。

盡管停火,美國更是一口拒絕。安理會一個又一個決議,被美國一票否決。以至於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都哀歎:加沙正在變成一座兒童的墳墓。

麵對劈頭蓋臉的批評,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歐盟外長,被搞得麵紅耳赤、灰頭土臉。

他坦陳,歐盟在加沙問題上遭到批評,這不是第一次,其實,每次召開國際會議,他都會被問到歐盟的雙標問題。但他也自嘲:知道別人是如何看待我們的,也是件好事。

最後,怎麽看?

還是我個人的粗淺三點吧。

第一,暴露了西方的傲慢和偏見。

除了加沙問題上被批得體無完膚,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插曲,隨後的歐盟-東盟外長會議,歐盟的兩個大國,法國和德國外長都沒參加。

客人都來了,主人竟然走了。

以至於博雷利不得不表示,他向東盟外長們道歉,並自嘲“這就是生活。每個人有自己的日程,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在同一時間出現在任何一個地方。”

雖然是平等對話,但可能歐盟的高級外交官,都有更重要的事情吧。

第二,歐洲內部其實也有反思。

這一點,還是值得肯定的。不然,盧森堡外長也不會那麽痛心疾首,博雷利也不會坦陳自己的遭遇。

我們看到,哪怕德國女外長貝爾伯克,近日也對以色列感到“震驚”。

震驚什麽呢?

貝爾伯克說:“現在,像以色列國防部長宣布的那樣,在(加沙南部的)拉法這個最後也是最擁擠的地方采取行動,簡直不合理……加沙人民不能消失在空氣中。”

但已經有2.7萬加沙人,西方眼睜睜看著,他們已經消失在了這個世界。

這是怎樣的人間慘劇!

第三,世界更看清了西方的雙標。

過去幾十年,一直是西方指責南方國家,這個不行,那個不對,你們必須怎樣怎樣……

現在呢?

南方國家醒悟過來,很多時候,是西方太雙標,嚴格要求別人,寬鬆對待自己,哪怕有時他們自己打自己臉。

烏克蘭和加沙,兩場同時正在進行的戰爭,西方完全不同的態度,標準在哪裏?道義在哪裏?信譽又在哪裏?

這個世界,有時根本就沒有標準,更沒有信譽,隻有站隊的立場,沒有是非的對錯。

這就是事實,殘酷而血淋淋的事實,讓人痛心,更讓人警醒。

EU's courtship of Indo-Pacific gets cold shoulder from big powers

https://www.politico.eu/article/eu-indo-pacific-meeting-cold-shoulder-countries/?

Brussels struggles to get the A list to its big meeting, while developing countries flag EU’s double standards between confronting Russia and Israel.

BELGIUM-EU-POLITICS-SUMMIT-DIPLOMACYEU foreign policy chief Josep Borrell sought to downplay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European absence | John Thys/AFP via Getty Images

BY STUART LAU AND KOEN VERHELST  FEBRUARY 2, 2024 

BRUSSELS — Europe planned to get dozens of Indo-Pacific foreign ministers to Brussels for talks on Friday, with the EU eager to prove its relevance in a region increasingly under pressure from an assertive China.

In the end, the EU couldn’t even attract ministers from its own influential countries.

France’s new Foreign Minister Stéphane Séjourné and Germany’s Annalena Baerbock were missing from the EU’s third Indo-Pacific ministerial meeting, citing scheduling clashes. Italy’s Antonio Tajani also skipped the Indo-Pacific part, and joined only an afternoon session with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