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世界兩個製造業大國 今年的日子還是不好過

(2024-01-28 08:46:35) 下一個

世界兩個製造業大國,今年的日子還是不好過

◎作者 | 震穀子

2024 年的全球經濟,承上啟下。

我們正處在疫後調整的“最後一公裏”,是會繼續維持高通脹低增長的“微滯脹”狀態,還是在新的政策導向和科技突破的推動下,成功切換到新的發展格局?

迷霧仍未散去

2023 年,全球經濟雖然從 ICU 裏出來了,但感覺像吃了藥反而病情還在加重。

貨幣正常化走了一年還沒看到盡頭,但財政緊縮又驟然而至。

英美通脹極速下降,但可能導致供應鏈危機推高通脹的全球航運危機又接踵而至。

中德兩個製造業大國還在弱複蘇,但印度登頂人口大國之後繼續吸引關鍵的製造業投資。

這將是全球經濟普遍放緩的一年,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選舉年份。

除了利潤和增長,黑海和地中海的局部炮火仍未停息。

當蛋糕不能再做大,分配過程中的壓力和阻力就會被無限放大。

沉甸又迷蒙的陰雲籠罩在世界上空。

更方便的人工智能、更清潔的自然能源,或成打破僵局的力量,或成新爭奪的焦點。

全球仍有機遇,但變得越來越難以捕捉,因此黃金和比特幣等另類投資翻身爆火。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出海正在成為一個對全球化產生重要影響的因素。這股勢不可擋的出海潮流,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先進製造出海,包括電動汽車及其零部件、高鐵、家電、電子和機械設備等;另一種是消費出海,包括電商、傳媒等。

這一方麵是全球化向區域重組變化,打開了中國商品和服務出口的“天花板”,挖掘了更多地區的需求;另一方麵是中國消費動能不足,產能過快增長,量增價跌,倒逼著往外尋找更細分、更敏感的市場去消化。

如果說人類曆史上經曆的三次全球化浪潮中,前兩次靠的分別是征戰的力量和財富的魅力,那在以信息化和數字化主導的第三波浪潮之中,我們要想繼續尋覓全球性機遇,需要的則是專業的判斷和果斷的決策。

2024,跟時間賽跑的一年。

跑得更快的經濟體,在亞洲。2024 年,請多給亞洲一點關注。

綜合經濟與合作發展組織(OECD)、畢馬威、德意誌銀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對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增速預測,可以發現,亞洲國家的表現將最為亮眼。

其中,印度增長最快,平均預測增速達到了 6.2%,離不開汽車與半導體製造等產業的新入駐所帶來的就業增加和工資上漲。

5% 可能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速的上限,而歐洲則普遍麵臨衰退的威脅。

不要盲目樂觀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概括 2023 年的全球經濟,大概率會是“預期差”。

在 2023 年初,大多數經濟學家和機構達成的共識都是中國經濟要大反彈,報複性消費會創造出意料之外的繁榮,以及美國要陷入衰退,拖累全球複蘇步伐。

然而結果卻是,我們沒有迎來報複性消費,揮之不去的房地產市場陰霾與地方財政危機交織,出口依然乏力,許多預測機構從下半年開始紛紛下調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

而美國經濟也沒有陷入衰退,且很有可能在 2024 年再度避免衰退,就業市場異常火爆,新的勞動力不斷填滿空缺的職位,工資上漲和緩慢下降的通脹形成的組合讓美聯儲一再延遲了退出加息的時間窗口。

曆史一再證明,在某一單獨的年份當中,與其擔心突如其來的意外,更需要提防那些就在眼皮底下卻因為預期差異而導致的決策風險。就像馬克吐溫所說:

“讓你陷入麻煩的不是你不知道的事情,而是你知道的事情並沒有確定發生。”("It ain't what you don't know that gets you in trouble, it's what you know for sure that just ain't so.")

例如,2024 年通脹不是繼續下降,而是反而掉頭回升。

盡管外界普遍預期 2024 年是一個降息年,但各大央行並不會立馬宣布自己控製通脹的勝利,因為高通脹很可能會持續。

什麽在影響?

長期來看是緊缺的勞動力市場。歐美發達國家正在出現幾代人以來最緊張的勞動力市場——美國、加拿大、德國和英國的失業率最近跌至 50 年來的低點——有可能導致勞動力成本居高不下。

中短期來看則是能源價格的波動和供應鏈問題。具體而言,全球供應鏈正在受到巴拿馬運河和紅海-蘇伊士運河的雙重衝擊。

2023 年的最後一個月,巴以衝突產生了連鎖反應,也門胡塞武裝在紅海襲擊路過商船,紅海-蘇伊士航線停擺,全球前六大航運公司(地中海、馬士基、達飛、中遠海運、赫伯羅特、長榮海運)都已宣布暫停紅海航線然後繞行好望角的措施。

之前各國海軍護航可保安全,但此次胡塞武裝動用了無人機和陸基導彈,很難防範。中國對歐貿易罕見受到地緣衝突重大影響。

而由於嚴重幹旱,巴拿馬運河管理局宣布將在2月份之前將船舶數量限製為正常數量的50%以上。

全球 40% 的貨運量流經巴拿馬運河,而全球 10% 的海運石油流經曼德海峽地區。蘇伊士運河每年通過超過1萬億美元的貨物,占全球貨物運輸約12%。

如果紅海局勢不能在短期內解決,高昂的船隊保費和額外增加的運費終究會轉嫁給消費者,加劇2024 年全球通脹的控製難度。

全球貿易鏈的猛烈重組會繼續加劇。

製造業投資繼續退潮。全球範圍內的綠地投資會繼續下降,但回流趨勢會愈發強化。

一方麵是政府補貼明顯上升之後的回流本土。

另一方麵是得益於“近岸外包”和“友岸外包”的國家和地區會吃到更多的紅利。

地區格局生變

美國

美國經濟有望在 2024 年放緩而不是衰退。

2023 年,美國經濟在許多發達國家中脫穎而出,GDP增長2.5%,超過了疫情前的增長趨勢。

更令人意外的是,這些增長是在美聯儲自 1980 年代以來最為激進的信貸緊縮之後出現的。

疫情以及隨之而來的大刺激加速了家庭和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修複,人們還清了債務、鎖定了低利率、從股市中賺到了錢。這為2023 年的消費支撐奠定了基礎。

但2024年這樣的強勢複蘇動力會逐漸消退,美國經濟會逐漸開始感受到加息所帶來的一係列滯後衝擊。

信用卡欠款在上升,雖然違約率還很低,但接下來也會上升。信用緊縮在進行,信用評分在680或以下的個人將很難獲得信貸。2024年,這涵蓋了將近一半的借款人。

各大公司之前趁著低利率借來的許多債務在 2024 年會重新定價,更高的還款壓力會抑製利潤率,傷害就業,提高失業率。

依靠貸款周轉的商業房地產將再次遭受挫折,但個人抵押貸款會繼續爆發,因為住房負擔能力降到了1980 年代以來的最低水平。

在美國通脹降至3%以下且明確具備降息可能 (預計要到2024年中期才會降息)之前,美聯儲不會降息。而且,預計利率的下降將比上升慢得多。因為顯然,與過去相比,美聯儲現在有更大的降息餘地。

除非發生另一場重大金融危機,否則強勢美元時代已經結束。

2024 年會衝擊到美國經濟的風險也非常多。從大選的不確定性,到不斷升級的政府債務,再到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不能排除美國國債收益率和國際油價出現更嚴重的飆升。

日本

在各大央行陸續轉向降息刺激經濟時,日本卻準備加息了。

隨著日本準備在 2024 年退出負利率政策,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美元、日元、歐元、英鎊)的利率水平會繼續處於高位,流動性偏緊,抵消掉美國降息預期帶來的暖意。

長期以來,在零利率及負利率政策的影響下,投資者可以輕鬆貸到便宜的日元,然後在全球買買買,這幾乎成了一種投資範式。

日本央行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日本國內持有對外直接投資和證券資產的存量餘額分別為2.08萬億美元和4.09萬億美元,合計達到6.17萬億美元,是其經濟總量的1.41倍。

這是什麽概念?要知道,2008年以前日本域外資產存量僅占其經濟總量的2/3。這意味著,一旦日本也要開始收緊銀根,散落在各地的海外投資必然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回流日本,包括在東盟的綠地投資減少和在歐美資本市場的證券拋售。

值得注意的是,2023 年,日本打算提高全年盈利預測的公司數量是過去 10 年來最高的,冬季獎金漲幅創下曆史新高。

延續這種趨勢的話,2024 財年春季勞資談判的結果可能至少與2023年一樣強勁,除非日本和海外經濟出現重大意外事件。

2023年12月6日,日本央行副行長冰見野良三暗示稱“日本央行可能很快就會結束世界上最後一個負利率政策”;

12月7日,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在國會發言稱“從年底到明年在貨幣政策的處理問題上將變得更具有難度,如果加息的話有多種選項可以用於調整政策利率”。

這些講話表明,日本央行於2024年退出負利率政策已經是板上釘釘。

日本一旦切換範式,也會是長期的。在2025年之前日本通脹仍可能將保持在2%以上,這是因為:

此前日元疲軟導致的成本壓力還在持續;

勞動力成本上升;

較長一段高通脹環境下設定價格的慣性。

2024 年日本企業有望在宏觀和微觀上都出現結構性改革,這些變化將給日本經濟提供真正的推動力量。

德國

德國經濟可能稍微喘過氣,但仍然站在衰退邊緣。

2023 年,持續的高通脹、高利率、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和疲軟的全球經濟給歐洲經濟火車頭德國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2023 年,全球經濟陰霾集中在製造業和貿易的低迷。尤其是12月份全球製造業 PMI 指數連續第 16 個月低於榮枯線 50%,這是曆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比 08 金融危機那次還要久。

特別是能源價格壓力正在深刻影響德國的能源密集型產業,中國及其他重要市場的弱複蘇也對出口導向型的德國經濟產生了顯著的負麵影響。

2024 年,德國經濟也許起碼能夠保持正增長,但增長率不會超過1%。工資上漲、能源價格開始下降、不進一步提高利率,這些都有助於德國經濟繼續發展。

新星們

墨西哥將成為“近岸外包”的最大獲益者,越南將成為新興的全球製造業目的地,印度將成為亞洲最值得期待的崛起經濟體。

2023 年,墨西哥取代中國成為對美最大出口國。自 2022 年以來,墨西哥比索兌美元匯率已經升值15%,預計出口仍繼續在 2024 年成為最大亮點。

值得注意的是,地緣風險和競爭性關稅並不是企業遷往墨西哥的唯一原因。墨西哥一直以經合組織中最低的勞動力成本而自豪,進一步增強了其作為北美大陸的近岸或友岸外包主要目的地的地位。

汽車及其零部件遷移到墨西哥是其崛起的最新例證。而且這說明了產業遷移正在從家居家裝向更高附加值的重型機械轉變。

不過,墨西哥總統將在 2024 年換人,以及關鍵行業的勞動力不足,都會成為影響墨西哥產業發展的逆風。

越南繼續成為供應鏈多元化的最佳目的地。

消費電子、紡織品、汽車和汽車零部件把越南視作理想投資地。此外,美國也已經宣布與之建立全麵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人工智能和半導體公司成為最新下注越南的行業,將會帶來新的投資想象。越南人口較為年輕,約為 1 億,失業率徘徊在 2% 左右。

越南一直在利用“竹子外交”不停交朋友,提高自己的外交地位,也早早降息提振通脹和工資。一切仿佛都是恰好的模樣。

印度在 2023 年G20 峰會上證明了自己與世界最大經濟體的合作能力,且印度一直是產業遷移的首選目的地之一。印度實際可支配收入預計將增長4%。失業率正在接近過去五年的最低水平。

2024 年,印度人口(14.29 億)將徹底超過中國(14.26億),成為最值得期待的亞洲新興經濟體。

盡管 2024 年仍然不能太樂觀,但不能否認的是,在疫情衝擊長達三年的時間裏,許多商業領袖和商業模式仍然持續影響著全球經濟,靈活應對一個擁有巨大不確定性的世界。

我們,也許能夠開始在漫長的隧道裏看見一絲曙光。

 

智穀2024年前瞻係列往期回顧

1.2024信仰動搖:貨幣、科技、房地產,新的周期拉開大幕!

2.太意外!江蘇成全國產業轉移的最大贏家,中西部狂建副中心

3.出海!出海!還是出海!中國企業為什麽一窩蜂往外衝?

4.2024年的日本,就一個“漲”字

5.太可怕!特斯拉股價被看跌40%,但中國電動汽車更大的危機還在後麵!

6.降息未至!大A久經考驗,2024年還能回本嗎?

7.房產鑽石化!保交樓迎來大結局?而房地產稅…2024中國樓市十大預測

8.萬萬沒想到,去海外炒房竟然這麽火…

9.天下隻剩難做的生意,不便宜,隻有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