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基辛格私密日記 三位新中國領袖在其中比重各有不同

(2023-12-13 05:23:37) 下一個

基辛格去世“私密日記”曝光,三位新中國領袖在其中比重各有不同

搜狐軍事 |2023-12-12  

近期,曾擔任美國國務卿的基辛格在家中安然離世。他的離開,引起全球輿論的高度關注,畢竟他頗有政治外交履曆,可以說是當前美國的“化石”級人物、年齡之大,經驗之豐富都是首屈一指。

而對中國來說,基辛格也是非同凡響的劃時代人物——他當年擔任尼克鬆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時曾訪問我國,並且開啟中美關係正常化序章,而中美關係緩和也一直被譽為是中國成功打破西方封鎖的標誌。

所以我方在得知基辛格去世後,也以極高規格為這位美國前國務卿發去唁電,再次讓全世界感受到中國對這位美國前國務卿的重視。

其實基辛格的確有資格享受這一切,他毋庸置疑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他本人對中國政治也有非常深入的了解,畢竟曾前後100多次到訪中國,他見過我國數代領導人,包括毛主席、周恩來、鄧小平。

而在基辛格自己出版的書籍《論中國》中,他寫過不少當時的曆史。毋庸置疑,這本“私人日記”也有不少對毛主席、周總理、鄧公的具體描述,當然評價與看法也大不相同。

首先來說毛主席,基辛格見毛主席時,毛主席年齡已經很大,那時毛主席的身體非常不好,每天能夠起床行動的時間非常有限,但是他對基辛格訪問中國的事還是非常上心,還特意見過基辛格。

點擊圖片看原樣大小圖片

後來基辛格陪同尼克鬆訪問中國時期,他也曾經跟著尼克鬆一同見過毛主席,聆聽毛主席的講話。綜合書中的話術,他對毛主席的評價是:主席是一個很有政治智慧的人,是那個世紀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但主席說話時也有中國人典型的深度。

簡單來說,在說話的時候往往不喜歡直接表達觀點,而是通過各種其他的方式來表明自己的態度,這對西方人來說是一個難以理解的事情。所以在基辛格的印象裏,毛主席是一個睿智的老人,但“話中有話”,很少會直接把自己的意思挑明。

說完毛主席,我們再來看周總理。基辛格本人第一次來到中國時,最先見到的也是周總理,畢竟那時的周總理本身平時便是負責外交方麵的事宜,而像基辛格訪華這種極具代表性的事件,周總理肯定是要站出來的。

點擊圖片看原樣大小圖片

雖然周總理的身體已經非常不好,甚至還被查出癌症,但周總理作為一位敬業的政治家、外交家,還是選擇在基辛格抵達中國的第一時間就去接見這位美國總統的特使。而基辛格在看到周總理後也非常榮幸,畢竟周總理在國際外交領域影響力非凡。

後續憑借個人魅力,周總理也很快折服了基辛格。在基辛格的書中是這麽寫的:周總理是有非比尋常個人政治魅力的領導者,他說話非常風趣,而且還有異常豐富的政治和外交經驗。

周總理非常懂得與這些西方人相處,基辛格聲稱:他在與周總理說話的時候能夠感受到如沐春風的感覺,周總理總是能夠把握住重點。但周總理也是一個相當有底線的人,一旦基辛格說出一些明顯存在錯誤的話語,那麽周總理會毫不客氣地指出他的錯誤。

點擊圖片看原樣大小圖片

——比如有一次基辛格在拉著周總理討論我國曆史時曾說:“現在的中國政府其實還在尊崇儒家文化,把儒家文化和馬克思主義學說結合到了一起。”

當時周總理聽到這些話後,臉色馬上變了,第一時間就對基辛格說道:這樣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部分儒家文化是中國的舊時代文化,它代表的是封建製度、代表的是落後;而馬克思主義則不同,馬克思主義是先進的文化,是要破除那些舊文化給中國人民帶來改變。

周總理這種不卑不亢的表態也讓基辛格欽佩不已,所以此後他再也沒有和與周總理討論過這種意識形態相關的問題。

點擊圖片看原樣大小圖片

最後,說下鄧公。鄧公與毛主席、周總理也是完全不一樣。鄧公在說話做事時會更加犀利,他不喜歡寒暄,隻考慮那些有用的事情,所以鄧公說話的時候非常直接,不拖泥帶水......

比如當年鄧公親自訪問美國時,要與美國討論的一個重點議題便是“中國已經準備發起對越自衛反擊戰了”,越南不斷在中越邊境采取各種瘋狂行動的做法嚴重觸碰到中國底線,中國無法容忍這種行為,所以需要給越南一點懲罰。

而鄧公在與美國高層提到這事時,幾乎都沒有添加任何修飾,說得相當直接,讓與會的美國高層為之震驚。

當其提出反對意見後,鄧公的回應也相當霸氣,他說:“我們不是在和美國人商量,他來美國隻是在告訴美國這件事罷了。”其實這是在表態:不管美國對中國即將發起的對越自衛反擊戰有怎樣的態度,中國都不會停止自己行動的腳步,我們必須維護自己國家的利益。

點擊圖片看原樣大小圖片

最後也證明鄧公的選擇是正確的,他單刀直入的表態讓美國意識到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這件事的決心,也讓美國最終下定決心:一旦蘇聯準備下場援助越南,那麽美國就需要采取一些行動,當然美國不可能直接援助我們。

可在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後,蘇聯真準備采取行動時,美國也的確有動作。比如不允許蘇聯向我們發動核戰爭,而美國的表態也讓蘇聯感到投鼠忌器,他們害怕我方是不是已經提前和美國聯係好,這也是蘇聯最後會在中越邊境衝突一事上保持沉默到最後一刻的緣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