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857)
2023 (2384)
擇期宣判是什麽意思
一、擇期宣判是什麽意思
1、擇期宣判指的是法院在開庭審理案件時,當庭不能作出判決,需要庭後經過研究、合議後,再另行確定日期宣告判決。定期宣判的,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五十一條 人民法院對公開審理或者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一律公開宣告判決。
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
宣告判決時,必須告知當事人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的法院。
宣告離婚判決,必須告知當事人在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結婚。
二、法院開庭民事審理案件的流程
1、庭審準備
庭審準備是人民法院在正式對案件進行實體審理之前,為保證案件審理的順利進行而進行的各項準備工作。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庭審準備的內容包括:
(1)傳喚當事人,通知其他訴訟參與人出庭參加訴訟。人民法院應當在開庭3日前將傳票送達當事人,將出庭通知書送達其他訴訟參與人,傳票和通知書應當寫明案由、開庭的時間和地點,以確保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為參加庭審做好準備。
(2)對公開審理的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開庭3日前公告當事人的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公告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欄張貼,巡回審理的可以在案發地或其他相關的地點張貼。其目的是加強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對人民法院審判活動的了解和監督,確保案件審理的公正和效益。
(3)查明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紀律。正式開庭審理之前,由書記員查明原告、被告、第三人、訴訟代理人、證人、鑒定人、翻譯人員等是否到庭,並向審判長報告。同時宣布法庭紀律,告知全體訴訟參與人和旁聽人員必須遵守。
2、法庭調查
法庭調查的主要任務是:審判人員在法庭上全麵調查案件事實,審查和核實各種證據,為正確認定案件事實和適用法律奠定基礎。依照《民事訴訟法》和最高法院《民事訴訟證據若幹規定》,法庭調查主要包括兩個內容:
(1)當事人陳述
首先由原告口頭陳述其訴訟請求及其所依據的事實、理由,然後由被告陳述案件事實及其所持的不同意見。被告提出反訴的,應陳述反訴的訴訟請求及其所依據的事實、理由。有訴訟第三人的,先由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陳述訴訟請求及其所依據的事實、理由,再由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針對原、被告的陳述提出承認或者否認的答辯意見。當事人有訴訟代理人的,可以由訴訟代理人陳述或答辯,也可以在當事人陳述或答辯完後,再由訴訟代理人補充。
(2)出示證據和質證
當事人陳述結束後,必須將案件的有關證據在法庭上展示,並由當事人進行質證。但是,當事人在證據交換過程中認可並記錄在卷的證據,經審判人員在庭審中說明後,可以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不必在法庭上質證。質證是我國民事訴訟證據製度的重要內容,也是民事訴訟開庭審理階段的重要環節。
法院審理民事、刑事等的案件時,有可能在第一次開庭審理的時候,並不會立即宣判,而是會在開庭結束的時候宣布擇日宣判。對於此種情形來說,隻要沒有超過法定的審限,那麽確實是可以擇日宣判的。希望以上內容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可以點擊下方按鈕谘詢,或者到華律網谘詢專業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