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遊牧民族的貢獻 加速中華文明進步 奠定中國的疆域

(2023-07-02 08:32:47) 下一個

一,遊牧民族刺激了中華文明的持續進步

大約在1萬年前,人類開始出現了分工,有的民族演化為了農耕民族,有的民族還成為了遊牧民族,還有的依然呆在森林之中,是為漁獵民族。這些民族之間並非是血緣上具有區別,可是擴散到了不同的地理環境之下,也就產生了不同的生產方式。

 

世界上主要的農業起源之地都集中在北半球的大江大河流域,如古埃及尼羅河下遊、兩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長江—黃河流域,不過中美洲產生於高原之上,是一個奇葩的農業文明。這些農耕區域在世界上遙相呼應,照亮了蒙昧的史前時代。但是,他們又是各自相距萬裏,彼此孤立,缺乏聯係。如果沒有文明之間的交流,那麽文化如何得以快速進步呢?

 

這時候,遊牧民族就起到了交流的中介作用。遊牧民族經常在亞歐大陸內部來回遷徙,他們能夠將自己接觸到的技術、發明等傳播到遙遠的地方。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金屬冶煉技術、車馬製造、馬匹駕馭等。最早的青銅冶煉和鐵器冶煉技術均最早出現於西亞,後來經過遊牧民族遷徙而傳播到了整個亞歐大陸。中國最早的銅器基本發現於西部地區,而且越往西越古老,其中許多成分來自於中亞、西亞,這就證明了青銅冶煉技術的傳播和遊牧民族息息相關。

 

中國各地出現銅器的時間

曆史上記載中國最早煉銅的氏族為軒轅氏黃帝,《史記》記載“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而黃帝正是遊牧民族。另外車輛最早由中亞塞種人發明,後來經過遊牧民族傳播到了中國,軒轅氏疑是會駕車的氏族。騎兵也是從遊牧民族引進的,戰國時期的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是中國大規模引進騎兵的開端,這無疑增加了中國的軍事力量。另外弓箭等也是從遊牧民族引進的。

 

就拿農業方麵來說。中國人最早種植水稻、粟,而西亞人最早種植大麥、小麥。後來通過遊牧民族的傳播,他們將大麥小麥傳播到了中國,從夏商周時代開始,中國也開始種植大小麥了。後來中國又從西域、中亞地區引進了一係列的蔬菜瓜果,例如葡萄、胡椒、胡蘿卜、大蒜、西瓜等。這無疑促進了中國的農業進步。

 

小麥傳播路線

正是由於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長期的戰爭、交流,融合,使得各大文明之間的發明會得到不斷的交流。許多西亞的先進發明被傳播到了遙遠的東方,促進了中華文明的進步;中國的造紙術、火藥等也被遊牧民族傳播到了西方,推動了西方文明的快速進步。而美洲、澳洲、非洲南部則隔絕於亞歐大陸之外,沒有和其他文明形成交流,最終落後於世界潮流。後來的美洲一直沒有獨立發明金屬冶煉技術。

二,遊牧民族使得中國的文化豐富多姿

以上的交流主要是技術方麵,這些對人類古代文明有巨大的推動作用。而本標題主要講精神方麵的,也就是文化。我們很難解釋,為什麽東西方的人類都會出現一些異曲同工的文化現象,例如東西方的計時都和六十進位製有關。這種進位製是兩河文明發明的,後來被傳播到了亞歐大陸各地,這就是和遊牧民族分不開關係了。

中國古代也有許多文明是經過遊牧民族而傳入的。從西漢開始,佛教開始傳入中國,並在魏晉盛行,最終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佛教從印度發明之後,就很快被西域的遊牧民族接受,接著以西域為跳板傳播到了中國。佛教的傳入對中國影響很大,它衝擊了僵化的儒教,加速了儒學的改造和道教的成熟。魏晉南北朝,形成了三教並行的局麵,三大教相互吸收。最終,儒學吸收了佛教的理論而成功改造了自己,演變為宋明理學;道教吸收了佛教的清規戒律,使得道教走出了原始狀態。而佛教本身的觀念也深入中國人心中,逐漸中國化。

 

佛教之後,又有伊斯蘭教、摩尼教、拜火教等通過遊牧民族不斷傳播到中國,他們對中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中國的百姓往往利用這些宗教的思想來宣傳、組織起義。

伴隨著宗教傳播的就是文化、藝術的傳播。早在佛教到來之前,匈奴、西域的許多藝術就已經傳入了中國,最有代表性的集中於音樂、舞蹈方麵。如遊牧民族的琵琶、胡琴、二胡、胡笳、羯鼓等傳入了中原,成為了中國的主要演奏樂器。北魏到隋唐時期,波斯、印度風格的繪畫藝術、舞蹈、音樂等經過西北的遊牧地區源源不斷地傳播到了中國,加速了中國藝術的進步,例如唐朝的吳道子就吸收了波斯的繪畫風格,成為了一代大家。

 

中國傳統樂器大多來自於遊牧民族

宋代是中國文化最輝煌的時代,而宋朝文化的代表是宋詞。根據研究,詞就是從遊牧民族地區傳入的。詞最初稱為“曲詞”或者“曲子詞”,是歌詞的意思,據《舊唐書》載;“自開元以來,歌者雜用胡夷裏巷之曲。”這些曲子詞的最初在民間傳播,代表有《敦煌曲子詞》,到了唐朝後期才被文人吸收改造,演變為了一種文體。元曲也是如此,它最早被稱為“胡樂”,後來各種“胡樂”融合,被漢族文人吸收創作,就演變為元曲了。

 

遊牧民族的許多發明還不斷在改變著中原人的生活方式。例如,魏晉南北朝時期,遊牧民族的胡床傳入,改變了中國人的坐姿,從此中國人不需要跪坐了。遊牧民族飲食奶製品的習俗也在魏晉時期傳入中國,現在喝牛奶已經成為了十分普遍的現象了。

三,為中國的開疆拓土立下汗馬功勞

公元前221年,秦朝統一了六國,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帝國。然而,這個帝國的範圍僅限於東亞的農耕區域,廣大的遊牧民族地區並未納入版圖。後來的曆代中原王朝都以秦朝版圖為基礎,在許多人的心目中,秦朝版圖之內就是所謂的“天下”,主要統一該地區,就是天下一統了。

 

不過很快,遊牧民族將中原人的目光引向了北方。秦漢之交,匈奴統一,給中原造成了巨大的威脅。為了能夠擊敗匈奴,漢朝必須奮發圖強,開拓遠方。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結果讓我們發現了一片新天地。此後的1000多年,兩大民族就一直處於對抗之中。中原王朝為了擊敗遊牧民族,就必須向北擴張疆域,控製漠南、遼東、西域等地方。

 

但是,農耕民族始終無法很牢固地控製這些地方,最多采取一些羈縻的手段,推行“以夷製夷”。而遊牧的南下,則反而給中國的麵積擴大做了巨大的貢獻。公元4世紀,鮮卑族一統中原,推行了漢化,化解了八王之亂以來的大危機。鮮卑族的措施,讓進入中原的“五胡”都漢化了,為隋唐的大一統奠定了基礎。

兩宋時期,遼金興起於東北,兩國在占據北方之後都推行了漢化,並宣稱自己就是“中國”,這說明“中國”之名也逐漸得到了遊牧民族的認同。中原成為了各大民族的爭奪中心,也使得各大民族擁有了一種向心發展的趨勢。

 

蒙古興起後,首次統一了東亞大陸,將漢地周邊的東北、大漠、西域、吐蕃四大遊牧地區都納入版圖,共同使用“中國”一詞,這是首次。清朝建立後,再一次統一了以上的各大地區,並且形成了漢、滿、回、蒙、藏五大民族係統共存於一國之內的局麵。過去認為農耕民族為“華”,遊牧民族為“胡”“夷”,清朝則全部稱之為“中國”。從此,中國從一個地理概念上升到了國家概念。直到今天,中國的領主主權的來源依然是清朝最初確定的。

可以說,秦朝給我們打下了中國的基本疆域——漢地。而遊牧民族,為中國奠定了遊牧農耕二元一體的大中國疆域。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國充滿了征服和被征服的往事,但是我們並不能糾結這些事情不放,因為曆史上任何一次擴張、統一都是征服和被征服並存的。最重要的事,結果是大家融合為一體了,不分彼此,同為中華民族,在麵對“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共同對付西方列強以及日本的入侵。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