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美國智庫麵麵觀

(2023-07-26 06:29:36) 下一個

美國智庫麵麵觀

http://www.china.com.cn/opinion/think/2015-03/02/content_34925522.htm

2015-03-02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 佚名    責任編輯: 張林

 
智庫(Think Tank),顧名思義就是儲備和提供思想的“倉庫”。冷戰以後,中美關係發展雖然起起伏伏,但總體上是“鬥而不破”、豐富多彩,為美國智庫的中國問題研究提供了源頭活水。

美國智庫蔚為壯觀

智庫(Think Tank),顧名思義就是儲備和提供思想的“倉庫”。按照蘭德公司創始人科爾博莫的定義,智庫就是一座“思想工廠”,一所沒有學生的大學,一個有著明確目標和堅定追求,卻同時無拘無束、異想天開的“頭腦風暴中心”。

美國智庫麵麵觀

根據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1月下旬公布的《2014全球智庫報告》顯示,美國是全球智庫研究能力最強大的國家。在全球6681家智庫中,美國擁有最多,共1830家,比“智庫十強國家”中的其他9國總和還要多。

其中,美國共有布魯金斯學會、美國卡內基和平基金會、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蘭德公司、外交關係委員會及伍德羅·威爾遜國際中心6家入選全球“十大智庫”。在每年運營經費上,美國“十強智庫”擁有5.6億美元,而非美國的全球“十強智庫”卻隻有1.1億美元。其中,美國首都華盛頓是全球擁有智庫最多的城市,高達350多家,全球“十強智庫”中的5家坐落於此。

自二戰結束以來,智庫對於西方各國內外政策的製定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在美國,智庫以精準全麵的分析研判、與政界廣泛深入的聯係以及在社會公眾中的強大影響力,左右著美國政治、經濟、社會、軍事、外交、科技等方麵的重大決策,以至於有人將智庫稱為繼立法、行政、司法、媒體之後的“第五權力”。

一般而言,美國智庫以推出國家安全戰略、對外戰略、政府改革綱領以及導彈技術、對外援助政策研究等“金點子”為使命,以影響聯邦和地方政府的政策選擇、製造“主義”引導民眾為目標,以研究產品遠離金錢、不直接轉化為財富的“非盈利”特征為標榜,以不受公司、政府、利益集團左右的“獨立性”為基本操守。

美國主要智庫的負責人一般由重量級人物出任,比如前總統克林頓夫婦的密友、前常務副國務卿塔爾伯特擔任布魯金斯學會主席,猶他州前州長、前駐華大使洪博培擔任大西洋理事會主席,前國務卿康多莉紮·賴斯擔任蘭德公司總裁,而國務卿克裏目前仍是伍德羅·威爾遜國際中心理事會成員。為此,智庫特別是主要智庫在美國政府的政策醞釀、形成、決策、評估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盡管美國智庫標榜自己獨立、客觀和公正並能夠跳出利益藩籬,但這些所謂的原則和宗旨在不斷遭受質疑。《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調查發現,美國一些頂級智庫與利益集團關係曖昧。塔爾博特在擔任布魯金斯學會主席後,通過大力籌款等措施積極擴張,使得該機構的財政收入從2003年的3200萬美元激增至2013年的1億美元。即使在美國出現金融危機,其他智庫入不敷出的關頭,布魯金斯學會的收入仍蒸蒸日上。研究發現,布魯金斯學會變得越來越依靠公司、富豪、外國政府或公司,公司捐款比重從2003年的7%提升至2013年的25%。在該學會日前舉行的烏克蘭問題政策研究報告發布會上,主持人不無感慨地說,盡管8位前政府高官在很多問題上觀點相左,但在對烏提供致命殺傷性武器方麵卻“驚人地一致”。此間人士指出,該報告的出台有著深厚的美國國防軍工企業背景。

智庫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途徑

美國政治學家托馬斯·戴伊認為,主要的政策規劃機構在政策製定過程中發揮決定性作用,“而政策規劃組織由智庫、谘詢公司等組成”。具體來看,智庫在美國外交決策中發揮三方麵作用。

美國智庫麵麵觀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一場研討會。韓顯陽攝

美國智庫麵麵觀

美國智庫推出的各種報告。韓顯陽攝

首先,智庫通過研究和分析,探求和形成新的政策主張。每到總統換屆之際,主要思想庫特別是與當政者思想傾向一致的智囊機構,無不忙著為新任總統編寫報告,獻計獻策。20世紀80年代,傳統基金會向裏根政府提供《領導者的職責》,90年代進步政策研究所向克林頓政府提供《變化的職責》等長篇政策報告。作為全球第七大智庫,蘭德公司在冷戰時期完全主導了美國的核戰略、艾森豪威爾“軍工聯合體”治國方略、肯尼迪外交政策,策劃了越南戰爭,謀劃了裏根政府的“星球大戰”計劃等。蘭德公司總裁羅文與美國政治人物切尼、拉姆斯菲爾德、佩裏、沃爾福威茨等人先是給克林頓總統寫信,後來完全主導了小布什政府的外交軍事戰略,最終消滅了伊拉克薩達姆政權。

其次,美國社會“旋轉門現象”決定了智庫具有政府人才儲備功能。美國的政治任命模式造就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官員體製。隨著每次政府更迭,司局級以上的官員更換人數眾多。離開政府後,相當一部分官員流入智庫,“蟄伏”起來。一旦自己所認同的政黨東山再起,智庫精英再入政府機構,由研究者變為決策參與者。如前總統尼克鬆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進入CSIS,常務副國務卿伯恩斯入主卡內基和平基金會等。而拉姆斯菲爾德更是在政壇和智庫間長袖善舞,他於1975年10月底被福特總統任命為新的國防部長,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國防部長;1977年,他在離開內閣後擔任蘭德公司董事會主席;2001年,他出任小布什內閣的國防部長,成為曆史上最年長的國防部長。

第三,智庫通過出版書刊、舉辦各類交流活動、利用媒體宣傳等方式,力圖使這些主張獲得公眾的支持和決策者的青睞。近半年多以來,前美國副總統切尼在企業研究所,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和布熱津斯基、越南副總理兼外長範平明在CSIS,現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澳大利亞前總理吉拉德在布魯金斯學會,國務卿克裏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問題學院等發表演講,同與會者交流互動。美國主要智庫出版書刊,如布魯金斯學會出版的《布魯金斯評論》、CSIS的《華盛頓季刊》、蘭德公司的《蘭德評論》、大西洋理事會的《大西洋月刊》以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中亞高加索研究》等,已成為政府官員和研究人員的必讀之選。

美國智庫與當代中國研究

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智庫有關中國問題的研究陣容、成果均勝以往,“中國學”終成氣候和規模,成為美國國際問題研究的“顯學”。

冷戰以後,中美關係發展雖然起起伏伏,但總體上是“鬥而不破”、豐富多彩,為美國智庫的中國問題研究提供了源頭活水。從戰略定位看,美對華關係先後定位為“非敵非友”“建設性戰略夥伴”“戰略競爭對手”“建設性合作”“利益攸關方”“新型大國關係”等多個階段。從突發事件看,先後發生“銀河號”事件、台海危機、炸館事件、撞機事件、“網絡竊密”等危機事件。從交流程度看,中美兩國元首互訪和會晤、戰略與經濟對話、經貿往來、人文交流之密切,實屬罕見。在這種背景下,美國智庫的中國問題研究空前活躍。

全球智庫區域分布

全球智庫區域分布

智庫最多的國家排名 摘自《2014全球智庫報告》

智庫最多的國家排名 摘自《2014全球智庫報告》

盡管有以《即將到來的美中衝突》為代表的“中國威脅論”、以《中國有那麽重要嗎?》為代表的“中國無足輕重論”、以《中國即將崩潰》為代表的“中國崩潰論”等極端著述和言論存在,比如企業研究所屬於保守派智庫,出了不少像巴菲爾德、卜大年、李潔明等強硬反華的“中國通”。與企業研究所類似,傳統基金會的中國問題專家大多以反華聞名,如沃爾澤、布魯克斯等。但這些絕非主流,絕大多數中國問題專家還是抱著嚴肅態度看待和研究中國的。

作為最老牌的智庫,著名的布魯金斯學會積極跟蹤中美關係的重大事件,經常舉辦研討會,邀請政界、學界的知名人士參加,就中美關係的最新動向進行討論。其中國研究項目首位主任貝德有著27年的外交生涯,大部分時間待在中國和其他東亞國家。無論是在共和黨政府還是民主黨政府,貝德都得到重用,先後出任過國務院、白宮、商務部等與中國業務有關的政府要害部門。作為奧巴馬第一個總統任期的對華政策首席智囊,貝德2012年推出著作《奧巴馬與中國的崛起》,認為“未來總統需要在對華政策中把握正確的平衡,既維持美國的力量與警覺,又不落入經典的安全困境,奧巴馬總統掌握了這種平衡”。卜睿哲目前擔任布魯金斯學會東北亞研究中心主任,他曾擔任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認為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在國際舞台上的作用十分關鍵。該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問題專家李侃如認為,美中元首會晤可以從更長遠和更廣泛的角度審視美中關係,推動雙邊關係繼續向前發展。

蘭普頓擔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問題學院中國項目主任,被認為是美國的首席“知華派”學者。曾擔任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主席的蘭普頓,每到美中關係發展處於關鍵期,特別是美國國內反華浪潮湧來之時,總能挺身站出,撰寫相對客觀的文章。

在CSIS“亞洲項目部”,最活躍的“中國通”非高級研究員格拉澤莫屬。中文名字為葛來儀的格拉澤,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外交和安全政策、美中關係、海峽兩岸關係以及東北亞政治和安全問題。她與兩岸關係密切,每年多次到兩岸進行調研。格拉澤對於美中關係的一個基本判斷是“雙方仍然會是競爭與合作的綜合體”。

拉迪是彼得森國際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稱得上是對中國經濟事務最精通的學者之一。與一些西方觀察家認為中國經濟出現“國進民退”不同,拉迪對中國經濟的成功做出了不同的解讀。他在其新書《中國民營企業的興起》首發式上表示,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經濟活動在許多領域已經高度市場化,“其成功的每一步都與市場和民營企業的異軍突起密不可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