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全國各地的撤縣工作似乎都集體消停了。從去年5月,出現“嚴格控製撤縣建市設區”的文件, 到今年7月初,江蘇省政府也表示要按國家要求,調整十四五規劃裏的撤縣設區事宜, 信號的收緊已經明確。這意味著,此前依附於大城市發展的縣城們,今後將越來越獨立。這一點我其實沒太意外,這幾年縣域經濟增長迅速,關於縣城的討論也一直很熱鬧。而城鎮化後半場,尋找新的經濟增長極同樣迫在眉睫,縣城,恰好就是這個抓手。
比我們更早捕捉到這個信號的,無疑是嗅覺靈敏的各大消費品牌,這兩年,一些遠在十八線開外的縣城江湖,也陸續吸引了星巴克、奈雪等知名品牌前來掘金,今年,喜茶僅用了3個月時間,就在三四五線城市連開了278家門店
上周,一位朋友發了個朋友圈,也刷新了我對當下縣城的認知。在小縣城裏,這樣的精品咖啡店已經遍地都是,從一杯奶茶、咖啡來看,縣城與北上廣深的邊界,似乎正在模糊化。不隻政策和消費,各方麵來看,如今縣城變革的時機,都已經到了。
作為中國最大的城市底盤,縣城其實居住了全國6成以上的戶籍人口,我也是其中之一。作為一名走出縣城、工作在一線城市的年輕人,這些年,在無數次返鄉與遠行中,我親眼見證了縣城的生活變化與城市更迭
01 曾經的縣城,留不住年輕人
過去三十年,我國城鎮化率從1998年的30.4%,提高到了2023年的65.22%
數字的背後,是一場持續且巨大的社會變革
縣城作為中國社會最細微、最敏感的單元,也在不斷發生改變
於是,這些年縣城的人口迅速增長,城區規模不斷擴大
但實際上,很多人關於縣城的認知,似乎仍是交通、經濟、城市界麵的多重落後
隨之而來的,就是傳統產業發展不起來、居住環境較差、公共服務落後等問題
對於縣城裏的幾十萬、幾百萬人口來說,這些不是標簽,而是沉甸甸的現實生活
到了今天,根據山東發改委官網信息,相比全國的65.22%這個數字
我國縣域的整體城鎮化率,依然隻有不到40%
而隨著城市化加速,縣域發展的經濟差也越來越大
目前,全國共有52個千億GDP大縣
但到2021年大概有六成左右的縣,GDP仍低於200億
這些縣域城市,大都位於中西部地區
甚至一些省會城市的下轄縣,GDP水平也低於東部沿海縣城
以中部省會鄭州為例,下轄有5個縣級市、1個縣
我整理了下去年這些縣級市或縣的經濟發展情況
作為中部特大城市,鄭州常住人口超過了1200萬人,下轄縣域的經濟成績單,卻並未有出彩之處
再看東部,以蘇州為例,同樣的人口量級卻是另一種景象
蘇州下轄4個縣級市,分別是昆山、張家港、常熟、太倉
我也統計了一下它們的數據,對比很明顯:
都在千億以上,而且這4個縣,全部進入了全國GDP20強縣,昆山還是萬年第一
所以這波城市化進程中,不隻鄭州下轄的6個縣(市)
受限於基礎硬件和經濟水平的落後,大部分中西部縣城,其實都有心無力
今年,全國的十大縣城榜單上,中西部縣城僅占了2個
而這樣的縣城,也就越來越留不住年輕人
尤其80、90這一代,基本是伴隨著城市化浪潮長大的,也最先受到時代感召
從一線城市崛起到重點發展各大城市群,無數更好的機會擺在眼前
於是,縣城就被很多年輕人甩在了身後
作為城尾鄉頭的中間站,縣城進可繁華、退能安穩
但對他們來說,隻是求學、打工的過渡階段,一個短暫落腳的地方
無論學生還是青年,都在流向教育、就業資源更多的城市
縣城,隻是一個過年才回去的尷尬故鄉
當然,縣城的安穩屬性,也成為了一些不願漂泊的年輕人最後的避風港
於是這些年,公務員似乎是縣城留住一部分年輕人的唯一手段
很多在大城市打拚的年輕人,心中最後的退路也是“實在不行,回老家考個公務員吧”
但更多的年輕人,仍在選擇離開
過去20年,這些不斷失去年輕人的縣城,也逐漸失去了發展的活力
在城市化進程中,已經遠遠落後
02
不過,近幾年,縣城開始有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從十四五規劃中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到近期的收緊撤縣入市,都表明縣城的時機到了
除了52個千億GDP縣,一大批產業經濟強縣也正在崛起
可以說,如今的縣城,正在迎來自己的第二春
比如,很多原本籍籍無名的縣城,開始借力互聯網聲名鵲起
前兩年霸榜各大平台熱搜的宇宙中心,山東菏澤曹縣
就是近幾年縣域產業迅速崛起的一個典型
其實2010年以前,曹縣人均GDP一直是山東倒數
漢服熱興起後,2021年曹縣借助電商,迅速占領了國內的漢服市場
今年一季度,僅這個縣城的漢服銷售額就達10.38億元,占了全國市場的近三分之一
此外,曹縣出口的棺材也占了全國市場的8成,幾乎壟斷了日本市場
兩大產業加持,2020年阿裏研究院發布的《淘寶村百強縣名單》中,曹縣曾位居第二,僅次於義烏
還有火爆海內外的村超,也來自貴州榕江縣,吸引了全國上萬名觀眾
甚至受到國際足球巨星歐文、梅西,以及央視名嘴韓喬生的關注,場麵堪比“世界杯”
6月28日,榕江端午旅遊部門宣布當地旅遊收入超過了4.4億元
榕江縣,也迅速成為眾多縣城中的亮眼新星
而這些逐漸走入大眾視野的縣城,正在受到明顯的資源傾斜
首先就是政策支持
比如全國60%以上的酸辣粉,其實都產自一個叫通許的河南小縣城
這些年,為了發展酸辣粉產業,當地極盡政策支持,甚至發了紅頭文件,要將通許打造成“中國酸辣粉之都”
我大概梳理了下這兩年的政府動作
不得不說,確實很用心
其次,這些縣城也不斷吸引著產業資源的聚集
各位應該也發現了,目前的全國百強縣城,基本都有自己的特色支柱產業
為了突圍,每個縣城都在放大自己的產業優勢,占領全國甚至全球市場
而產業,其實就是縣城經濟發展的活水,提供了大量就業、生活機會
以睢縣為例,很早之前就被譽為“中原鞋都”
這些年,作為中國製鞋產業基地,睢縣不斷吸引安踏、特步、足力健等427家知名鞋企在這裏設廠
2021年,鴻星爾克也在睢縣打造了鞋服產業園,提供超3000個崗位
這些產業的聚集,不僅讓縣城的本地人實現了家門口就業,也能向大城市反吸更多的企業和人才,吸引年輕人回流
不過,最讓我沒想到的是,如今資本力量也開始進入縣城了
近幾年,縣城IPO公司已經屢見不鮮
據證券時報統計,目前國內資本市場縣域上市公司近900家,約占總量的1/6
我隨手整理了一部分,真的有點被震驚到:
這些縣城IPO企業,如今正在吸引原本屬於大城市的大量社會資本,和政府引導基金
清科數據顯示,僅2022年上半年,全國新設的區縣級政府引導基金,占比就已經達到了50%
這說明了,資本市場正在搶灘縣域經濟
所以結合前文來看,未來能吃到這波縣域紅利的縣城,大概有三類:
一類是擁有地理優勢的衛星城,類似昆山,占據了大城市群的各種資源
第二類是功能產業型縣城,比如前麵提到的一些製造業、旅遊業縣城
還有一部分,就是那些資源枯竭下人口流失嚴重的縣城
在2021年的《“十四五”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發展規劃》中,就明確提出要“重點扶持能源枯竭型縣城轉型”
這也意味著,當縣城的沉浮往事告一段落
下一階段的縣域經濟發展,還有很大的空間值得探究
?03
這些年來的文藝作品,也是縣城迭變的另一個切口
此前,我們似乎很少關注縣城
因為大城市的高速發展和虹吸效應,越來越多的目光和資源,都集中在了一二線
縣城,成了大眾視野的盲區
過去這些年隻在文藝作品中零星出現,受眾很少,但也證明了,始終有一些人在為它感動
比如賈樟柯鏡頭下的山西縣城,就代表了商品經濟下縣城的變遷
《小武》中,小縣城裏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很多KTV和遊戲廳,衝刷著縣城年輕人的感官
而在《站台》中,故事發展冗長緩慢,毫無戲劇性
這正是縣城生活最本真的特點,漫長又無所事事
這些電影,都真實記錄了時代浪潮下縣城的進化
而到今天,縣城的蓬勃與沒落、年輕人的孤掌難鳴與遠走他鄉,依然是很多影視、音樂作品的主題
在B站,關於縣城的熱門剪輯視頻,很多都破了百萬播放量
年輕人聽著《華北浪革》的搖滾樂
在彈幕和評論區,留下自己對縣城的懷念與深情,有的也正在選擇返鄉
不過,文藝焦點下的縣城,總是被雕琢得太過深刻
實際上,生活在縣城裏的人,都有一種平凡且浪漫的韌性
縣城的一天,始於早點鋪老板拉開的卷閘門
縣城人也拚搏,在各種農貿和服裝批發市場努力經營
早出晚歸,腳踏實地,每一天,都有滿滿當當的生活
這是獨屬於縣城,帶著人情味兒的現實與溫暖
此前很多年輕人選擇離開故鄉,無非是因為縣城沒工作,靈魂又容不下
如今,在政策、產業等資源的加持下,縣城正在找回那些曾經失去的年輕人,迎來新的發展階段
幸運的是,在互聯網上,在無數個電影和音樂作品下
我也看到了猶未走遠的縣城青年們,在一次次回望中重新理解,並嚐試回到故鄉
以上正文,來自餘奔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