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樂:從資本主義視角理解中國式現代化
2023-03-13 來源: 紫荊 常樂I暨南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研究員
中國式現代化的最大特征是什麽?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國家現代化,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一本質特征,對於1949年成立以來的社會主義新中國而言,一直麵臨著內外兩大矛盾與張力,同時也是促使中國共產黨從戰略角度長期思考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強大動力。這就是如何處理中國內部的資本主義問題,以及如何對待中國外部的資本主義國家問題。
新中國成立之初的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
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製度建設重要一環
簡略地看,新中國在發展問題上,不僅要麵對和承受厚重的封建主義的包袱和約束,同時更直觀地,是如何麵對和處理比國內無產階級產生更早以及在當時經濟力量更大的資本主義問題。新中國成立之初,黨和國家領導人就敏銳和正確地采取了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政策,要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利用、限製和改造,變資本主義私有製為社會主義公有製。這對當時從一窮二白基礎上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新中國而言,十分重要和緊迫,它直接關係到國計民生,關係到社會穩定,關係到國家安全。
毛澤東對資本主義的認識極其睿智和深刻,至今仍發人深省。首先,他認為中國要建設社會主義、實現現代化是一件十分複雜、艱巨的事情,需要全國人民持續數十年的不斷努力。他指出,在我們這樣一個大國裏麵,情況是複雜的,國民經濟原來又很落後,要建成社會主義,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我們可能經過三個五年計劃建成社會主義社會,但要建成為一個強大的高度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國家,就需要有
幾十年的艱苦努力,比如說,要有五十年的時間,即本世紀的整個下半個世紀。
其次,毛澤東認為在新中國成立後不短的時間裏,正確處理與資本主義的關係,將是黨和國家政治經濟工作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工作,甚至可以認為是一個中樞性的工作。不僅影響到農業合作化、影響到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還會影響到國民經濟體係的建立,影響到建國初期政治製度的形成與政治局勢的穩定。1955年10月11日,毛澤東在中共七屆六中全會閉幕式上講話中指出,農業合作化和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關係,也就是農業合作化和資產階級的關係。隻有在農業徹底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的過程中,工人階級同農民的聯盟在新的基礎上,就是在社會主義的基礎上,逐步地鞏固起來,才能夠徹底地割斷城市資產階級和農民的聯係,才能夠徹底地把資產階級孤立起來,才便於我們徹底地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我們現在有兩個聯盟:一個是同農民的聯盟,一個是同民族資產階級的聯盟。同農民的聯盟是主要的,基本的,第一位的;同資產階級的聯盟是暫時的,第二位的。毛澤東的這段話十分重要,一方麵道出了民族資產階級與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工人階級的聯盟關係,這種聯盟關係不僅僅是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還包括延續至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政黨製度、統一戰線的方針與基本格局等等;另一方麵也指出了與中國共產黨聯盟關係的位序關係及其戰略考量,工農聯盟是第一位,而與資產階級的聯盟不僅是第二位,並且是暫時性的、階段性的。
最後,毛澤東看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資本主義經濟的社會主義性質,看到了資本主義對於社會主義發展的獨特價值,這些認識具有很強的普遍性和曆史穿透性。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毛澤東認為,中國現在的資本主義經濟其絕大部分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種形式和國營社會主義經濟聯係著的,並受工人監督的資本主義經濟。這種資本主義經濟已經不是普通的資本主義經濟,而是一種特殊的資本主義經濟,即新式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毛澤東進一步指出,這種新式國家資本主義經濟是帶著很大的社會主義性質的,是對工人和國家有利的。並且,國家資本主義是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和逐步完成社會主義過渡的必經之路。隨著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工作的推進,毛澤東對新式國家資本主義經濟的社會主義屬性的認識不斷深入,從開始認為它帶著「很大的社會主義性質」,從「若幹的社會主義性質」到「相當的社會主義成分」,從「半社會主義」到「一腳半社會主義(四分之三社會主義)」,而在公私合營後,則「實際上百分之九十是社會主義」。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毛澤東在擘畫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工作和與工商界高層人士交往中,不斷汲取國內外經驗教訓,不斷對實踐中的錯誤認識作出校正,並多次肯定了資本主義對於社會主義建設的獨特作用。1956年9月16日,毛澤東在會見西班牙共產黨總書記伊巴露麗時就指出,中國的資產階級人數不多,但影響很大。資產階級是中國社會中文化最高的,如果處理不好,就會產生不好的結果。同年12月5日,毛澤東與陳叔通、許滌新談話指出,現在看起來,蘇聯消滅階級太早了,不能夠使用資本家的能力。章乃器隻說資產階級好,不敢說資產階級有缺點;我們過去有的共產黨員隻說資本家壞,而不說資本家進步。一副對子有兩邊,這都是對子出了一邊的情況。我們把資本家當成真正的財富,重視工商界,他們有現代文化。
毛澤東認為,對國家經濟生活作用大的,還是大資本家。從公私合營和國有化來說,大資本家對國家的意義更大。因此我們黨采取的贖買和定息政策對整個民族是有利的。所以在全行業公私合營之後,給資本家定息的時間要相當長,不要急於國有化(社會主義化),否則將不利於生產。還認為拿定息較多的人,雖然都是大資本家,但他們大都是先進核心份子,是我們團結的主要對象,我們不要使對國家經濟起重要作用的人利益受到損害。對於當時國營經濟存在的弊端,毛澤東認為私營企業就可以作為一個競爭性的補充,私人資本有其固有的價值,「可以搞國營,也可以搞私營。可以消滅了資本主義,又搞資本主義」。
但是讓人遺憾的是,隨著社會主義製度的建立和國民經濟「一五」計劃的提前完成,中國共產黨的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政策也就完成了其曆史使命,而其遺續資本家的定息製度則命運多舛,至「文革」開始而夭折。
「改革開放」和「一國兩製」是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資本主義的充分利用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在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道路上,「一國兩製」下的港澳資本主義還會持久煥發出生機和活力。圖為香港城市風光(圖: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
然而,曆史的神奇之處往往在於山窮水複時而柳暗花明。當國內資本主義發展陷入沉寂之時,中國共產黨對於國外資本主義世界的認識和戰略策略的調整,則又躍升到一個新的曆史階段,從而為國家改革開放的戰略轉折奠定了理論和現實基礎。
其第一大表現就是毛澤東「三個世界」理論的創立及其作用的發揮。簡單而言,毛澤東認為,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廣大的亞非拉發展中國家以及處於其間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構成了當時的「三個世界」。中國要以廣大亞非拉國家為基本依托,積極同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交往,盡量與美蘇保持戰略聯係,從而為中國的發展建立一個和平的外部環境。在這一戰略思想的指導下,中國恢複了聯合國合法席位,與美國改善了關係,與日本、英國、澳大利亞等西方大國建立了正式外交關係,與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開啟了友好合作之旅。
其第二大表現就是受「三個世界」理論和與資本主義世界關係改善的影響,中國共產黨開始係統思考在國內部分實行資本主義製度的特殊區域如何回歸、融入社會主義祖國大家庭,以及在國家現代化建設中繼續發揮其獨特作用的問題。從新中國成立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第一代國家領導人並不是沒有思考和平解決台灣、香港、澳門的問題,而是優先考慮了國家的整體發展問題,優先考慮了國內全局性的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及其對於中國工業化發展和完整國民經濟體係的建立問題。因這些地區特殊的政治製度、曆史背景及其現實複雜性,第一代領導人認為「維持現狀」「暫時擱置」「為我所用」就可以了,先將內地的事情辦好再來措置這些地區也不遲。特殊曆史時期的這種特殊安排,未嚐不可認為是黨和國家所作出的與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相平行的另一種資本主義工作思考與處置模式。
在這兩大領域「重新發現」的資本主義,最終都轉化並融合成了劃時代的政治經濟理論和製度成果,也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其中兩個重要的基礎性支柱就是「改革開放」和「一國兩製」。改革開放是對中國原有社會主義製度在引入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後所作的製度性重塑,從而由原來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製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一國兩製」是將原來國內地方性的資本主義製度內化提升為以社會主義為主體、資本主義為補充的全國性的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製度載體,迄今又躍升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項基本方略和體現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顯著製度優勢。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工作和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開始打開國門與世界資本主義國家的初步接觸與交往,中間再夾雜著黨的領導人對港澳台地區的一些看似間斷實則連貫的思考,這些對國內外資本主義因素的思考、處理與工作實踐,從表麵看,好像時間跨度較長,相互之間似乎關聯不大,但是如果拉長曆史的視角,再從中國逐步走向世界中心、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催生人類文明新形態的角度回溯,中國共產黨對國內外資本主義因素的處理則實在是一個整體,隻不過在長時段的曆史發展進程中其表現時隱時現、時主時次,但其戰略性和重要性絕不容忽視。可以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因著社會主義建設而不得不不斷思考國內外資本主義問題,不僅在處理這種艱巨複雜工作的基礎上不斷提升了其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也進一步促使其形成了經略世界、協和萬邦的全球戰略與策略。這一全球戰略既基於製度,又超越製度,既基於地域,又超越地域,因而顯得更為宏大、更為深遠、更為科學。
「一國兩製」的香港實踐鮮明體現了
中國共產黨對於國內外資本主義因素的駕馭和管治技藝
「一國兩製」正是中國共產黨全球戰略的一個最佳製度載體,而「一國兩製」的港澳實踐則就是中國共產黨全球戰略的一個核心動力源。當前香港正處於由治及興的關鍵階段,「一國兩製」的香港實踐也鮮明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於國內外資本主義因素的駕馭和管治技藝。在2017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就著重指出,我們既要把實行社會主義製度的內地建設好,也要把實行資本主義製度的香港建設好。我們要有這個信心!在5年之後,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評價「一國兩製」所取得的舉世公認的成功,再次強調,「一國兩製」是經過時間反複檢驗了的,符合國家、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澳門根本利益,得到14億多祖國人民鼎力支持,得到香港、澳門居民一致擁護,也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讚同。這樣好的製度,沒有任何理由改變,必須長期堅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隻有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一國兩製」實踐規律,才能確保「一國兩製」事業朝著正確的方向行穩致遠。這一正確的方向就是,在全麵準確貫徹「一國兩製」方針、堅持中央全麵管治權和保障特區高度自治權相統一、落實「愛國者治港」的基礎上,必須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而中央和香港居民都共同珍視的,就是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這一得天獨厚的顯著優勢。而構成這一顯著優勢的,就包括「保持香港、澳門資本主義製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的內容,而這一點也是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所專門予以強調的。
從香港所保持的獨特的資本主義製度來看,它首先服從和服務於國家主體的社會主義製度,正是這樣的定位和地位,才確保了它的資本主義製度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長期性,才為它擁有「背靠祖國」的堅強後盾提供了製度可能和製度基礎;而從世界資本主義實踐角度來看,正是因為香港保持資本主義製度,尤其保持與美英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緊密聯係的普通法製度,所以才奠定了它的「聯通世界」獨特優勢的底色。
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七十多年的曆史,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曆史階段處理和運用資本主義的重要工作實踐,都脫離不了時代的規範,更是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博弈調適的結果,但更離不開中國共產黨卓越領導人穿透曆史迷霧所作出的超邁前人的戰略擘畫。不同曆史時期中國共產黨處理和運用資本主義的重要工作,同時也參與和型塑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和進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工作至關重要,20多年的「一國兩製」港澳實踐同樣十分重要。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香港同胞從未缺席;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已經進入不可逆轉的曆史進程。推進「一國兩製」在香港的成功實踐是這一曆史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信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在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道路上,「一國兩製」下的港澳資本主義還會持久煥發出生機和活力。
*本文為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治理體係創新研究》(20&ZD15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發表於《紫荊論壇》2023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