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無論是聲譽經濟 同中國合作都是首選

(2023-05-19 08:16:21) 下一個

美國大西洋理事會專家邱芷恩,無論是中亞國家想要的國際聲譽、經濟合作還是安全合作,“同中國合作都是首選”。

中國中亞攜手開創美好明天,“三個全覆蓋”築牢彼此關係

2023-05-19 15:47 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尊敬的主席先生,我感到非常高興,能與您在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具有曆史意義的古城西安相見。”5月18日,來華出席中國-中亞峰會並進行國事訪問的吉爾吉斯斯坦總統紮帕羅夫在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時這樣動情地說道。紮帕羅夫總統說出了中亞五國的共同心聲。五國元首都表示對中國-中亞峰會充滿期待,願同中方一道將其打造成為中亞國家和中國密切雙邊和地區合作的新平台。這次峰會中國與中亞國家熱絡的互動以及豐碩的成果吸引了國際輿論的高度關注。與此同時,由於恰逢七國集團(G7)在日本廣島舉行峰會,許多國際媒體和學者認為,這兩場峰會對比鮮明,中國-中亞峰會是在平等互利基礎上打造合作共贏的國際典範,而G7則通過搞“小圈子”,肆意挑動陣營對抗,是在破壞國際秩序。盡管G7為撐門麵也邀請了一些發展中國家與會,但西方自己的慈善機構樂施會最新公布的報告顯示,G7不僅沒兌現對發展中國家13萬億美元的援助承諾,反而要求後者每天償還2.32億美元債務。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8日表示,希望美國等G7國家不要光畫大餅,不要隻想著拿發展中國家撐門麵,而要為其發展作貢獻。

“三個全覆蓋”

18日晚,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為中亞國家元首夫婦舉行歡迎儀式和歡迎宴會,為遠道而來的客人們“接風洗塵”,地點選在了西安極負盛名的文化地標——大唐芙蓉園。習近平發表歡迎致辭時表示,深化中國-中亞合作,是我們這代領導人著眼未來作出的戰略抉擇,順應世界大勢,符合人民期盼。相信在我們共同努力下,明天的峰會一定會取得圓滿成功,開啟中國中亞關係新時代。我們誠摯歡迎中亞國家搭乘中國發展快車,共同開創中國-中亞合作更加美好的明天。

5月18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陝西省西安市大唐芙蓉園為出席中國-中亞峰會的中亞國家元首夫婦舉行歡迎儀式和歡迎宴會。宴會後,習近平夫婦同貴賓們共同觀看中國同中亞國家人民文化藝術年暨中國-中亞青年藝術節開幕式演出。這是習近平夫婦在紫雲樓前同貴賓合影留念。新華社記者 丁海濤 攝

從17日下午到18日,習近平在西安分別與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吉爾吉斯斯坦總統紮帕羅夫、塔吉克斯坦總統拉赫蒙、土庫曼斯坦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烏茲別克斯坦總統米爾濟約耶夫舉行會談。許多前來采訪峰會的國際媒體記者注意到,在這些會談後雙方發布的新聞稿中,習近平主席提到最多的一個關鍵詞是:“命運共同體”。

“中國已同中亞五國實現全麵戰略夥伴關係全覆蓋和雙邊層麵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全覆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8日下午表示,中國-中亞峰會不僅在中國同中亞國家關係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也是著眼六國和六國人民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行動,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將產生積極的示範效應。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中亞研究室主任張寧1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除了上述兩個覆蓋外,中國和中亞還實現了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全覆蓋。這“三個全覆蓋”,特別是中國與中亞堅持命運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全覆蓋,是中國與中亞關係走深走實的核心和基礎。雙方的合作,可以說從理念意願(命運共同體)、合作機製(全麵戰略夥伴)、合作內容(“一帶一路”倡議與中亞國家發展戰略對接),從製度到項目,從裏到外,從上到下都有共識、有規劃、有行動。

中亞熱切期待與中國合作

這兩天,在古都西安,《環球時報》記者到處都看到“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千年古都,喜迎峰會”等標識牌與歡迎標語,顯示出中國對來自中亞的貴賓的熱情。

伴隨峰會而來的是最近中國與中亞在經濟、社會、互聯互通等各個領域的一係列好消息:中吉烏鐵路有望於5月底開始建設;西安至杜尚別、阿什哈巴德國際航線宣布開通,實現至中亞五國客運航線全覆蓋;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將積極研究第三條跨境鐵路、增設鐵路口岸的可能性……2022年中國與中亞貿易總額超過700億美元,比建交時增長約100倍;今年前4個月雙方貿易額同比增長37.3%;4月雙方月度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500億元人民幣,這些數據均創下曆史最高水平。

盛大的歡迎儀式和豐碩的合作成果背後,是中國與中亞關係更加緊密的現實。哈薩克斯坦通訊社18日稱,在總統托卡耶夫訪問期間,哈中兩國已簽署了價值220億美元的一攬子協議。托卡耶夫18日出席在西安舉行的哈中投資圓桌會議時表示,盡管世界經濟形勢嚴峻,但哈中經貿關係繼續蓬勃發展。去年哈中貿易額達到310億美元,再創曆史紀錄。中國對哈薩克斯坦累計投資超230億美元,是哈五大投資來源國之一。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所研究員王曉泉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除了經貿合作外,中亞國家把中國視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與發展繁榮的重要力量,對中國期待很高。在大國博弈加劇、世界經濟低迷的大背景下,中亞同中國加強合作的願望更盛。此次峰會將有助於形成一個串聯亞洲和歐洲,以平等合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為核心的新經濟體係,有利於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經濟秩序。

烏茲別克斯坦駐華大使阿爾濟耶夫對《環球時報》記者透露,此次峰會將成立一個“中國-中亞商業委員會”,各方將就加強經貿合作達成新的重要協議。

烏茲別克斯坦投資與工貿部長庫德拉托夫17日在中烏商業論壇上也稱,中國是烏茲別克斯坦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但是烏不滿足於現有合作,烏對在電動汽車、電子等領域加強同中國合作有濃厚興趣。他稱,隨著中烏產業合作的快速增長,2017年以來,中國在烏投資已增長5倍。

“同中國合作都是首選”

此次中國-中亞峰會的召開正值G7在廣島舉行峰會。許多國際媒體因此將兩個峰會進行對比。美國彭博社稱,中國-中亞峰會正好和宣稱要共同應對中國“經濟脅迫”的G7峰會同時舉行。這兩場峰會可能象征著多極世界的“正式固化”,其中發展中國家越來越成為各方爭取的重要戰略夥伴。報道稱,俄烏衝突加劇了大國在資源豐富的中亞對影響力的爭奪。對中亞各國來說,每個國家的對華貿易都高於其與G7各國的貿易。報道引述美國大西洋理事會專家邱芷恩的話稱,無論是中亞國家想要的國際聲譽、經濟合作還是安全合作,“同中國合作都是首選”。

為了給自己撐門麵,G7這次還邀請了一些發展中國家與會。不過,西方慈善機構樂施會日前發表最新報告批評稱,G7不僅沒兌現對南方國家13萬億美元的援助承諾和應對氣候變化支持,反而要求後者2028年前每天償還2.32億美元債務。

對此,汪文斌18日表示,G7國家對發展中國家“口惠而實不至”並不是什麽新鮮事。早在上世紀70年代,包括G7國家在內的發達國家就承諾每年將國民總收入的0.7%用於官方對外發展援助,可真正又落實了多少呢?僅以美國為例,2021年美國海外援助僅占自己國民總收入的0.18%。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上,發達國家承諾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的氣候融資,這一承諾在《巴黎協定》中再次得到確認,然而至今都沒有兌現。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亞所所長丁曉星18日對《環球時報》表示, G7過去幾十年一直搞“小圈子”,目的就是為了維護美國霸權和西方的優勢地位。但在百年變局下,G7在全球GDP占比明顯下降,新興國家獲得空前發展。然而,G7仍在想盡辦法來遏製別人的發展。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積極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新型國際關係。中國和中亞之間平等互信、互利共贏的合作機製就是典範的體現。這種合作共贏的關係顯然是站在曆史正確的一邊,代表了時代的潮流。

【環球時報赴西安特派記者 白雲怡 李強 環球時報駐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特派記者 周翰博 肖新新 環球時報記者 陳子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