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857)
2023 (2384)
2024 (1325)
在白宮試圖緩和目前美中關係緊張局勢之際,政府內部的官僚競爭讓這一努力變得更複雜。
如果拜登政府的一名內閣成員出訪中國,將有助於修複兩國關係,或者至少阻止現在的惡性循環。但是接下來的問題在於,誰應該擔任這個特使?目前包括國務卿布林肯、財務部部長耶倫和商務部部長雷蒙德在內的三名內閣成員都在對此進行考慮,白宮也還在權衡,尚未做出決定。
布林肯顯然是第一人選,但是在所謂的“間諜氣球”事件後,他取消了原定的訪華行程,目前在北京屬於不受歡迎的人。而且之後在俄烏衝突問題上,布林肯的言論進一步惹惱了中國。
國務卿布林肯。(圖片來源:美聯社)
這給了耶倫和雷蒙德機會,兩人都表示希望訪問中國,而且他們都收到了中國相關機構的公開邀請。商務部和財政部已經派出官員前往北京,尋找可能的會晤,但是目前沒有進展。
目前來說,關於這一問題的官僚爭鬥還算溫和,但是拜登政府急於壓製任何內部的衝突。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政府一直明確表示要與北京保持溝通渠道,以負責任地管理競爭。布林肯、耶倫、雷蒙多及其他人在未來幾個月的工作都是其中的一部分。”
到目前為止,耶倫還不是製定對華政策的中心人物。在相關問題中,國家安全委員會(NSC)和國務院都有更重要的發言權。但是,對美國財政部來說至關重要的問題,比如全球經濟增長和金融業的穩定,是中國希望與美國討論的問題之一。而且,在美國由財長帶頭處理中國問題不是沒有先例。比如1999年,時任財長拉裏·薩默斯(Larry Summers)曾出使中國承諾幫助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現在看來,雷蒙德的機會最渺茫。商務部部長傳統上在華盛頓的地位很低,在北京也通常被視為美企的銷售員。不過,雷蒙德在製裁中國企業和監督美國產業政策上發揮著關鍵作用,而這是中方希望討論的領域。r國務院則稱應由布林肯優先出訪中國,因為該機構管理的事務比財政部更為廣泛,比如俄烏衝突、軍事合作和氣候談判等。
這一輪外交的一個重要目標是推動兩國元首在11月美國舊金山主辦亞太經合組織(Apec)論壇期間舉行峰會。
雖然目前還遠不清楚內閣級別的會議是否可以促使中國調整自己的政策,但是聯邦政府官員表示,目前的重點是重啟談判,而不是改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