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穀銀行倒閉已有近一月,但美國“存款大搬家”仍在持續發酵。美聯儲3月31日發布的H.8報告顯示,截至3月22日當周,美國所有商業銀行的存款規模再度減少了1257億美元,為連續第九周下滑。不過,這一數字比矽穀銀行和簽名銀行倒閉後第一周創紀錄的1745億美元存款流出已經放緩,減少了約500億美元。
需要注意的是,如今的“存款大搬家”出現了新的形式。在經曆了最初大規模的存款外流之後,小銀行的存款甚至增加,而此前一周還獲得明顯存款流入的前25大銀行,卻成了存款外流的重災區。
具體來看,美國小型銀行的存款從此前一周的5.381萬億美元小幅升至5.386萬億美元。按資產計算最大的25家銀行的存款則從10.74萬億美元降至10.65萬億美元,總計減少了近900億美元。
清華大學全球私募股權研究院研究員孫長忠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些數據表明美國銀行業問題仍在持續,但數據也有滯後性。在監管當局的幹預和救助下,目前至少暫時得到了緩解,不過後續可能還會繼續演化,並給整體經濟金融造成一係列影響。
大量儲戶把錢從儲蓄賬戶轉向貨幣市場基金賬戶,會帶來哪些衝擊?美國“存款大搬家”持續發酵,會成下一個爆點嗎?
“存款大搬家”持續發酵
隨著銀行客戶意識到貨幣市場基金可以提供更高的利率,更多存款可能流向這一資金池。
目前在銀行存錢已經變得極度沒有性價比,根據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數據,美國銀行業的平均一年期定存利率大約為1.5%。而在美聯儲3月加息25基點後,相應地,準備金利率(IORB)升至4.9%,隔夜回購利率升至5.0%,隔夜逆回購(ON/RRP)利率升至4.8%。
除了銀行,一些非銀金融機構也飽受困擾,以美國金融服務公司嘉信理財為例,與許多美國同業一樣,在美聯儲激進加息的衝擊下,嘉信理財同樣有賬麵長久期資產浮虧的問題。根據巴克萊的銀行資產負債風險篩選結果,嘉信理財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AFS)規模是有形股本的24倍,比矽穀銀行還大十倍,浮虧比矽穀銀行高100億美元。此外,嘉信理財的持有至到期投資(HTM)的浮虧達到了有形股本的2.35倍,也比矽穀銀行翻了一番。
嘉信理財還麵臨另一個棘手的問題:大量儲戶在把錢從儲蓄賬戶轉向貨幣市場基金賬戶。摩根士丹利分析師Michael Cyprys自2016年首次研究嘉信理財股票以來就一直看好該公司,但最近嘉信理財客戶提取現金的速度太快了,每月高達200億美元,是Cyprys預期的兩倍之多。因此,Cyprys將嘉信理財從增持下調至觀望,並將目標價從99美元大幅下調至68美元。“雖然客戶沒有離開,嘉信理財還有其他流動性來源,但業績麵臨的壓力比我們預期的要大。”
嘉信理財麵臨的壓力也反映在了股價上,3月暴跌33%,創下1987年10月“黑色星期一”以來的最大單月跌幅。摩根大通分析師Devin Ryan指出,在消費者快速重新配置資產的影響下,同樣一筆錢嘉信理財以往隻需支付0.5%的利息,現在吸儲的成本要達到4%。
事實上,就連美國財長耶倫也在上周的聽證會中坦言,貨幣市場和開放式基金帶來的金融穩定風險“尚未得到充分解決”,“緩解非銀行金融中介的脆弱性”是官員們的首要任務之一。
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矽穀銀行破產風波已經基本平息,但其影響金融條件的強度和持續性是不確定的。有沒有下一個?下一個是誰?這些都是未知數。
麵對存款外流,銀行或許可以大幅提高存款利率來吸引儲戶,但這樣做也有副作用。標普環球分析師Nathan Stovall預測,大幅提高利率將使銀行的業績變得很難看,大家或許能夠接受利潤下滑5%,但如果是10%或15%呢?
會成下一個“爆點”嗎?
盡管美國“存款大搬家”持續發酵,給銀行和非銀金融機構帶來不小壓力,但不太可能會成下一個“爆點”。
趙偉對記者分析稱,由於銀行存款和貨幣市場基金收益率之間存在較大的套利空間,貨幣市場基金對銀行存款存在較大的“虹吸效應”,同時與國債發行減少也密切相關。小幅下調逆回購利率的效果或比較有限,美聯儲可以通過下調逆回購總供給或單一機構的規模上限來實現流動性的再分配。隨著縮表的推進,一旦貨幣市場利差全麵轉正,逆回購的吸引力將逐步下降。
美聯儲還有其他辦法來應對壓力。趙偉表示,短期內,美聯儲會通過宏觀審慎或結構性貸款工具精準地“擴表”,緩解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短缺,如貼現窗口貸款、正回購以及新創設的銀行期限融資計劃(BTFP)。與此同時,繼續利用常規利率和非常規貨幣政策工具壓製通脹,還可部分對衝被動擴表產生的寬鬆效應。
經濟學家Stuart Paul認為,銀行係統的大量資金外流可能反映了企業財務部門對高收益貨幣市場基金的偏好,而不是對地區銀行破產的恐慌。銀行係統的壓力似乎也得到了緩解,對美聯儲貸款機製的依賴有所下降。
從數據上看,流動性需求已有企穩跡象。截至3月29日當周,美國金融機構的借款餘額總計為1526億美元,低於前一周的1639億美元。其中,美聯儲傳統信貸安排工具貼現窗口的借款餘額為882億美元,BTFP的借款餘額則為644億美元。
市場或樂觀過頭
盡管美國銀行業危機大概率不會失控,但仍會帶來一係列壓力,市場似乎有過度樂觀的跡象。
標普500指數3月上漲3.5%,一季度漲幅擴大至7%。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一季度更是大漲17%,創下2020年以來最大季度漲幅。
對此,摩根大通固收部門首席投資官鮑勃·米歇爾(Bob Michele)發出了警告,提醒投資者不要過度沉迷於近期的漲幅。“如果說我們從過去一個月時間裏學到了什麽,那就是市場風險可能隨時出現,你不知道它會具體打擊哪裏。但是一旦襲來,你所擁有的所有資產都可能受到衝擊。”
需要注意的是,美聯儲H.8報告顯示,當前的這場銀行業危機已經在影響商業貸款。截至3月22日當周,美國商業銀行的整體貸款下降204億美元,創下2021年6月以來最大降幅。其中,衡量企業行為活動的商業和工業貸款下跌近300億美元,降幅最為明顯,創下2021年6月以來最大跌幅。
孫長忠分析稱,銀行業危機的一個重要影響就是信貸環境趨緊。存款外流限製了銀行的貸款能力,有些已經收緊了貸款標準,導致商業貸款減少。其不利之處是影響經濟增長,增加衰退概率;有利之處是金融環境趨緊、商業貸款減少相當於加息,甚至對限製投資和支出的效果比加息更加直接,這樣就有利於控製通脹,使得美聯儲停止加息的時間點可能比預期有所提前。
在銀行業危機餘波中,美國中小企業更是首當其衝,與通常發行固定利率債券、幾乎不受短期利率波動影響的大公司不同,中小企業依賴銀行直接融資,因此會即時感受到影響。
對於未來,趙偉認為,雖然美國政策當局“滅火”很及時,但風險事件的頻發必然會增強金融機構的流動性偏好,緊縮信用條件,壓製經濟增長,提升衰退概率。(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吳斌 上海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