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講述的第1775位真人故事
“柳素英,你不要抖了,再抖我心髒病都犯了。你直接紮吧,反正疼也是我疼,不是你疼。”我兩指捏著細長的毫針,針尖在同學皮膚表麵顫個不停,就是下不了手。
怎麽回事?針灸學了那麽久,在自己身上練得好好的,就是不敢在別人身上施針。難道這針灸還欺負外國人?
我是Elyse Ribbons柳素英,美國人。
一次留學的機會,來到北京,從此結下中國情緣。為了留在中國,我放棄了到別國工作的“鐵飯碗”,在北京兼職、打短工,學中醫、學針灸、學京劇......獨居中國十餘年。
如今我帶著老公和女兒在成都定居,再也不想離開了。
(我是美國姑娘Elyse Ribbons柳素英)
1980年,我出生在美國密歇根州的底特律。父親是商人,母親是護士,我是家中長女,下有兩個妹妹,一個弟弟。
幼年時,我們常常搬家,到我6歲那年,才在底特律郊區的一座湖邊安定下來。
郊區人口密度不大,鄰裏間非常親近,媽媽們輪流照看孩子。我們八九個同齡孩子,白天一起坐校車上學,晚上到湖邊小屋聚會。夏天在湖裏釣魚、遊泳,冬天在湖麵上踩雪、溜冰。
我開朗樂觀,喜歡天南海北的聊天,是個遠近聞名的“社牛”,在那裏度過了最美好的童年。
然而,所有的自在和美好,在我14歲時戛然而止。
(我很喜歡中式服裝)
1994年,父親逝世,家裏失去了頂梁柱。而且母親發現,父親的幾次投資失敗,家裏其實已經破產,房子、車子都要抵債。
雙重打擊降臨到我們這群婦孺身上,不得已,我們隻好離開底特律,搬到外公所在的北卡羅來納州,在他的農場附近租了個小房子。
剛搬到北卡的第一年,我們過得非常辛苦。受南北戰爭遺留問題影響,從北方搬來的我們被周圍的人稱為“Yankee(北方佬,帶貶義)”。
沒了能互相幫助的“鄰居媽媽團”,平時工作日,母親在家照顧我們,周末,有我負責照顧弟弟妹妹,她才能去醫院工作。
偏偏那年冬天異常寒冷,而我們僅有的取暖工具就是客廳裏的火爐。白天,我們去外麵撿木頭,撿別人扔掉的化纖衣服,以此作為火爐的燃料。晚上,我和母親、弟弟妹妹5個人一起圍著火爐,睡在客廳的地毯上。
那段艱難的日子,是母親的溫柔和堅定支撐著我們的家。她從未把自己的犧牲變為壓力,催促或要求我們,而是給予我們最大的支持和自由。
(登上中國雜誌封麵)
因為搬家,高一高二兩年,我換了3所高中。在美國,愛學習的人被稱為“Nerd(書呆子,含貶義)”,但我始終沒放棄學習,因為我清楚地知道,努力學習才有出路。
1998年,憑借優異的成績,我考上了北卡數理高中(NCSSM)。這是一所公立寄宿學校,招收具有學術天賦的高三和高四學生(美國高中是四年製)。
我終於不再因為熱愛學習而被同學排擠,而且還幸運地遇到了一位很棒的數學老師。
帥氣幽默的羅賓老師,讓我的數學成績提升顯著。兩年後,我考入北卡州立大學(NCSU),拿到了數額不菲的獎學金。
2001年,大二的我獲得了一個機會前往中國,到北京教育學院進行為期半年的人文調研和學習。原以為半年後就是歸期,沒想到卻是我和中國緣分的開始。
(我曾在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工作)
我清楚地記得,到達北京那天正好是中國的元宵節。我因為倒時差睡不著,清晨四五點便起床出門跑步。
門外迎接我的,是一個銀裝素裹的奇幻世界。大雪紛飛中舉目望去,白色的雪,灰色的牆,紅色的燈籠,色彩交相呼應,構成了一幅極具東方韻味的美景,讓我仿佛置身於電影中。
在恍惚中跑步歸來,我遇到一輛賣煎餅的小車,連說帶比劃買了個煎餅果子,一口咬下,我驚訝不已:中國的食物竟然這麽好吃嗎?兩塊錢就能吃到這麽美味的點心?
那時的我,尚未見識到諸多派係和品類繁多的中國美食,就已經被一口煎餅果子折服了。而真正讓我沉醉其中,不可自拔的,是中國的曆史和文化。
(和我拍攝的北京奧運會宣傳照合影留念)
在我看來,中國有很多事情很不可思議。
比方說,我們租住的房子,坐落在一個普普通通的小胡同裏,而這個胡同竟然已經存在了五六百年。也就是說,我們住的房子比我們國家存在的時間都長,這太神奇了!
再比如,中國有很多長壽老人,其中很多人接觸不到專業的健身指導,也沒有特別營養的膳食,卻依然能在七八十歲高齡身體靈巧、活動便利,甚至下地幹農活。要知道,享受著良好醫療條件的美國城市老人,六十歲後也難免身體肥胖,活動不便甚至被糖尿病困擾。
半年的調研學習結束,我返回美國,立刻轉到中文專業。
對此,母親表示支持:“既然那麽喜歡中國,那就多體驗。實在不行,你還可以回來當個護士。”
(在節目上宣傳中國戲曲文化)
大三時,我再次留學中國,研究中醫養生。
我發現,中國養生文化有很多非常棒的理念。尤其崇尚預防大於治療,這點我特別認可。
在中國,哪怕是走路、睡覺、飲食之類的生活細節,都蘊藏著大大的智慧。比如“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不但能有效減少肥胖,還簡單易行。
中國人晚年都很幸福,散步、健身、打太極、跳廣場舞、種花種菜,遛彎嘮嗑,每天開開心心。
2003年,從北卡州立大學完成本科學業後,我回到中國,繼續學習中文,研究中醫,希望能將中國養生發揚光大。
為此,我打算報考中醫藥大學,並提前報了培訓班。但在培訓班學習針灸時,我遇到了一些心理阻礙,無法在他人身上施針,不得已隻好放棄。
成為中醫大夫的夢想破滅了,但我依然選擇留在北京,因為我愛中國的曆史、文化和美食。
(在溫州和南戲演員合影)
我喜歡徜徉在北京古建築之間,欣賞它們的美,了解它們的往昔。我也喜歡在北京的市井街頭流連忘返,濃濃的的人間煙火氣息讓我覺得很幸福很感動。
為了長久地留在北京,我決定找一份正式工作。經過一番努力,我成為了美國駐北京大使館的網絡推廣大使,負責大使館的網絡推廣,以及中美兩國藝術、博物館之間的交流合作。
這份工作讓我更深刻地了解中國,也有更多的機會近距離接觸中國文化。
業餘時間,我參演了一些話劇、電影、電視劇,創作了英文話劇《我愛北京》,還創立了“頑皮猴子戲劇社”。
2007年,大使館安排我前往別的國家工作,但我不想離開中國,便放棄了這份“鐵飯碗”,繼續在北京從事各種兼職和短工。
後來,我有幸為北京奧運會拍攝宣傳照,出演張藝謀執導的廣告片,還擔任了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節目的主持人……
我在中國的工作和生活豐富多彩,可沒有正式的全職工作,讓我覺得不夠踏實。於是,我決定報考中國戲曲學院的研究生。
熱愛與執著終於等到了機會的降臨。
(我在《紅星閃耀中國》中的造型)
2009年,我被一家集團公司邀請擔任主持活動。活動結束後,他們的老板找到我,希望我幫他們籌備一個在美國的項目:幫忙帶領185個中國企業家前往美國各地考察。我欣喜地接受了。
這次帶隊,原本我隻是作為翻譯和協助,沒想到中介不專業,讓我有機會充分展現了自己的專業素養,在團隊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中美兩國有很多差異,沒有真正在兩國生活過的人,很多問題根本意識不到。舉個簡單的例子,在中國,找一家能容納190人吃飯的飯店,幾乎不是問題;但在美國,即使是大酒店都很難同時接待這麽多客人。
如此大的團隊在美國出行,方方麵麵都存在各種問題。當老板的設想與美國國情不符,我就會直接說出問題所在,並向老板提供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這次考察圓滿結束後,從美國回到中國,我就接到了老板的邀請,作為正式員工加入集團國際部。
(我也曾是專業幹練的商場精英)
我在這家集團公司工作了五六年,從國際部轉入國內團隊,職位從普通員工升到首席運營官(COO)。能如此順風順水,多虧了我和對中國的了解和熱愛,還有我的“社牛”屬性。
中國人行事謹慎,初次見麵往往比較含蓄,多次試探後,方會進入正題。而我主動、積極,擅長與人溝通,往往能在不經意間化解這種試探與戒備,讓雙方更加自然、坦誠地提出訴求。
記得一次和甲方會談,甲方領導頗具中國古代文人氣質。席間,我主動談起中國古代史,他也深諳此道,後來我們還聊了中國古代哲學,聊三國劉關張,氣氛立刻活躍起來。原本以為要磋商七八次才能達成意向,第二天甲方就暢快地列出具體要求,順利達成了合作。
在任職期間,我還趁機跑遍了中國大江南北,體味不同的風土人情。我去汶川做公益項目,到廣東參加國際高端論壇,在寧波工作之餘聽甬劇,和各地的打工人聊天,我見證著中國城市的飛速發展,也更深刻地了解著中國。
(上海對創業者非常友好)
在馬不停蹄地奔波中,我在中國戲曲學院攻讀了導演係碩士學位,並師從宋丹菊老師學習京劇。中國戲曲講究童子功,已過而立之年的我似乎注定要白費功夫。但我不怕丟臉,也不怕吃苦。雖說我對中國古典文化有些了解,但在戲曲背景和詞句方麵仍有很多問題,可我從不遮掩,有什麽不懂就直接問,不怕被認為學識淺薄。肢體訓練我也從不懈怠,不把年齡當借口,每個動作都耐心磨煉,常常傷了脖子扭了腰,晚上睡覺都睡不安穩。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2012年第四屆北京外國留學生漢語之星大賽上,我和同學憑借一曲《遊園驚夢》選段衝入複賽,並一路挺進決賽,獲得最佳表現獎。
2015年,我35歲了,不想再一周奔波三四個城市,想安定下來,有一個自己的小家。於是,我從公司辭職,前往上海,創辦了一家慈善性質的社會企業。運營一年後,我將項目移交給了中國機構。
後來,我決定攻讀美國的博士學位,選擇的方向是經濟學。因為我看到不少美國人並不了解中國的經濟情況,我想成為中美之間的媒介,讓更多人了解真正的中國。
(我和同學共同演繹《遊園驚夢》選段)
我開始籌備GRE(研究生入學考試),卻再次為數學煩惱,不免想念帥氣幽默的數學老師羅賓。正在這時,我收到了一份社交軟件的提醒:羅賓添加我為好友!也許這就是緣分吧,讓合適的人在對的時間心有靈犀。
後來我才得知,我當年活潑幽默,學習能力又強,給羅賓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北卡大學的紀念冊上看到我的照片,好奇我的現況,於是聯係了我。當我邀請他作我的輔導老師,幫我備考GRE時,他爽快地同意了。
在寒暄中,我得知羅賓老師已單身多年,我很欣喜。經過多次聯絡和了解的增進,我感受到自己對他的欽慕。一次輔導結束後,我向他表白了。羅賓非常驚訝,沒有馬上表態。幾周後,我約他去西雅圖見麵。
沒有約在北卡,是給彼此留餘地。時隔十餘年未見,我有些慌張。在飛機上的十二個小時,我的情緒隨氣流不停起伏。想馬上見到他,又想讓飛機掉頭回去,腦海中如風暴般演繹了無數種相遇的景象。
但和羅賓一見麵,我立刻明白,我們根本不需要餘地,我們就是最適合彼此的靈魂伴侶。於是,我直接扔了返回上海的機票,陪羅賓一起飛回北卡。
(2018年和羅賓在寧波舉行中式婚禮)
幾周後,2017年的最後一天,37歲的我結婚了。羅賓知道我很喜歡中國,答應我婚後在中美兩國輪流居住。2018年,羅賓陪我在寧波舒舒服服地住了兩個月,還舉辦了中式婚禮。然後我陪他返回美國住。
不過第二年我懷孕了,隻能暫時留在美國,“順便”攻讀經濟學博士。2020年初,我們的女兒降生時,遭遇了疫情的大爆發,我們整日被困在家裏。沒人幫帶孩子,也沒有社交機會,社牛的我情緒低落,患上了產後抑鬱症。
我從沒想過,樂觀積極的我,竟然也會抑鬱。不過後來,多虧深愛的中文,最後治愈了我。隨著疫情政策漸漸放寬,雖然無法回中國,但已經可以出門了。我找了一份在私立中學教中文的工作。學校的學生有三門語言可以選,選中文的學生不多,我的教學任務比較輕鬆。
(我在2022年春節錄製央視節目)
要知道我拿到的可是新漢語水平考試的最高等級6級證書。如果讓我向外國人推薦學習中文的方法,我想說,多和中國人嘮嗑,多看中國的電視劇。
因此,當我打開學校的中文課本,發現還在教“請問您貴姓?”時,我就決定扔掉教材,按我的方式來。
我跟同學們說:“中國人平時不按課本上的方式說話,讓我們忘了課本,來學點不一樣的。”然後,我就開始了娛樂教學,一起玩遊戲,一起看《葫蘆娃》《花木蘭》……孩子們都超級喜歡。
中文就有這樣的魔力,字裏行間那麽有趣平和,在教與學之間,讓我的情緒大大舒緩,治好了我的抑鬱。
2021年,一個意想不到的好消息傳來,羅賓竟然接到了四川大學一個項目的邀請,需要前往成都任職三年。聽到這個消息,我比羅賓還興奮,終於可以回中國了!
有趣的是,我從學校辭職之後,還接到其他老師打來的電話:“怎麽回事,你教的學生中文怎麽這麽好?現在學校有一半學生要求學中文!”
離開孩子們,我有些不舍,可主要占據我心田的,是對成都生活的向往和忐忑。
(我通過多種途徑宣傳中國戲曲,希望能讓更多人關注、喜歡)
之前我僅僅出差到過成都,沒有久居,也沒有什麽朋友。未來三年,我們一家三口能不能適應成都這座城市?剛開始我是有些擔心的,但在成都安定下來後,我驚訝地發現,這城市太適合我了,氣質、文化都非常契合!
成都有著濃濃的煙火氣,安逸的生活節奏,還有我喜歡的川劇和美食。
我們一家人迅速地融入成都。羅賓入職,女兒學中文,我也開始了自己的事業。在從事舞台藝術創作,參與文旅項目,擔任主持人等等的工作之餘,努力學習四川文化。
未來希望女兒能在中國長大,因為這裏的學校治安一流,不用擔心突如其來的槍彈;這裏治學態度積極端正,不會因為愛學習被排擠;這裏的人勤懇踏實,不缺良師益友。而且中國經濟穩步增長,未來不缺機遇和發展空間。
希望我們一家人能夠早日拿到中國綠卡,一起留在中國生活一輩子。
因為,我在這裏巴適得很,老不出蜀啦!
【口述:柳素英】【編輯:樂善】
我們不能走過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裏感受別人真實的故事,而且,每個故事都有真實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歡這樣真實的故事,請關注我們吧!@真實人物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