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財長保爾森:給中美雙方的九條建議
財新網(特派新加坡記者 王端 劉雁菲)麵對焦灼的中美關係,美國前財政部長、保爾森基金會主席亨利?保爾森11月7日在新加坡開出“藥方”,大膽提出試圖解決中美關係的九條建議。保爾森是在彭博創新經濟論壇上作出上述表述。“我的中國同事都知道我一貫說話直白,就如我在全球金融危機中所作一樣。”保爾森開門見山。
他指出,過去兩天,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一直在新加坡。在全球金融危機十周年之際,回首在全球金融市場處於崩潰邊緣的合作,當時“如果沒有這種立場堅定但合作的關係,我可以確定的告訴你們,今天的世界經濟和金融市場局麵會大不一樣。”
談及中美兩國關係,保爾森說,我認為潛在的衝突仍將持續。這是因為兩國間存在大量問題和分歧,即使在經濟領域,挑戰也不僅僅局限於貿易問題。除非這些涉及麵更廣和更深層次的問題得到解決,否則將麵臨兩國關係的嚴冬。
保爾森指出,中國過去近二十年在公平競爭和對外開放方麵進展緩慢。這給美國商界帶來了挫敗感,並導致商界內部對華態度分裂。
他坦白的說,兩國的政治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除非新的情況使當前美國對華政策的趨勢被改變或讓美國政府認為正在形成的對華政策共識是錯誤的,否則中國的要求不會得到滿足。美國人越來越相信中國是一個同一級別的競爭者,在推行有敵意的政策,並對美國構成戰略挑戰。
在保爾森看來,中國的經濟增長雖然放緩,依然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之一,沒有哪個國家會與如此重要的國家“離婚”。因此,美國如果想要孤立中國,會麵臨自我孤立的風險。
但他也指出,“去一體化是不可避免的,在一些方麵甚至是必要的 ,尤其是在保護我們的國家安全方麵”。但是,在所有美中融合問題上一概而論是絕對不符合美國的利益。美中“離婚”對全球企業來說全無益處,那些驅逐公司和國家的貿易政策也是如此。這有可能導致美國政府與盟友和合作夥伴產生新一輪的衝突,若要改變中國的所作所為,美國所需要的正是這些盟友和夥伴的幫助。
至於中國方麵,保爾森指出,如果中國希望避免美中關係失控,最重要的是中國需要重拾以市場為主導的改革開放精神,這將解決長期以來存在的批評,同時也為中國經濟帶來利好。
他給中國提出五點建議:
首先,不要造成傷害。例如,實行強有力的管理準則,以防止衝突行為。
第二,與美國的盟友和夥伴建設性地合作。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也影響到美中關係,不再可能將美中關係與中國在亞洲的態勢分開。
第三,要大膽,開放經濟。相信中國公司擁有競爭力,不再需要躲在政府保護牆後麵。
第四,積極主動地保護外國專利技術,終止直接或間接的強製性技術轉讓政策。
第五,在美國最重要的戰略問題上與其合作,尤其是朝鮮問題。
而保爾森也給美國開出四個“處方”,以緩和中美關係:
首先,弱化激烈的言辭。戰略競爭是一個事實。美中兩國的國家利益存在巨大差異。對於國家安全的觀念顯然存在衝突,但中國並沒有對美國文明構成存在性威脅。在麵對挑戰的同時,不應犧牲自己的價值觀和保持開放的承諾。
第二,爭取合作夥伴。然後與這些合作夥伴聯盟努力與北京建立一些可行的共識。雖然中國不支持自由主義秩序,它確實需要一個有效的全球秩序。因此,我們仍應深入研究中國是否有意願確保我們所依賴的機構能夠更為高效地應對當今緊迫問題。世界貿易組織也許是最好的例子。世界貿易組織迫切需要改革升級。難道中國和美國不應成為引領世界貿易組織進入數字時代的主要動力嗎?
雖然美國的貿易和投資政策確實需要一個新的方向,但完全不能理解特朗普政府拒絕那些能夠使亞洲貿易架構更為強健有效的方案。坦率來講,我希望川普重新考慮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的決定。tpp 2.0將提供現成的工具來塑造中方所處的貿易環境。
第三,與中國談判。當你進行談判時,要有明確的目標。不僅來討論問題,還要解決問題。
第四,在任何情況下,加大力度投資美國 。
保爾森說,如果美國要與中國巧妙地競爭,應“通過利好而非恐懼,信心而非膽怯“的方式。他指出,毫無疑問,中美關係將塑造本世紀的地緣政治格局。
現年72歲的保爾森曾擔任投資銀行高盛集團主席和行政總裁,其於2006年至2009年擔任美國小布什政府財政部長,任內美國發生次貸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