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盲、史盲、文盲、流氓
http://kexuer.com/enlightenment-history/culture/14657/
丁舟 2020-01-0919:18:25 評論 2,933 views
這是1909年宣統元年印製的《最新詳細帝京輿圖》(影印件),也就是當時的北京地圖。範圍內九門外七門,大致相當於現在的二環路以裏。如今這張圖隻能作為曆史某個時代的記錄,要想利用它遊覽北京城肯定抓瞎。地圖上部紮眼的“最新”二字,大家都能理解其含義。
這是個什麽時代?
“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那是智慧的歲月,那是愚昧的歲月;那是信仰堅定的時期,那是懷疑一切的時期;那是光明的季節,那是黑暗的季節……”
對於如此濫到極致的開頭,很多人會直接跳過。這是英國作家狄更斯(1812-1870)在小說《雙城記》(1859)開篇中的一段話。經常看報刊網絡的人對此不會陌生,偶爾也做些改動,尤其是第一句,經常用來描述現在:“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當然對現實持較極端意見的人往往隻會選擇其中的一句。
《雙城記》出版於第一次工業革命中期,小說背景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的英國和法國。主要人物在巴黎和倫敦兩座城市之間穿梭,故事跌宕起伏,悲悲切切。狄更斯是大作家,除了文采飛揚,必須還要有算命先生的敏銳和練達。細品之下,感覺這段話除了戰爭、天災等極慘烈之年,居然適用於其它所有的時代。仿佛魅力無窮,直達靈魂深處。
如果都適用,那除了讓大家發發牢騷,豈不成了萬金油?並不能區別各時代真實的差異。有的人注意到這種缺陷,又走向另一個極端,怎麽說都行,對同一個時代進行一鍋粥式的描述,比較有文藝腔的說法是“羅生門”。從萬金油到羅生門,都充滿浪漫的情懷,是文青的最愛。隻是隨著年齡增長,如果還不改變,難免變成文傻。好在人生隻一世,螞蚱隻一秋,這種描述並不影響文傻對曆史的認識,更何況文傻自有後來人,可以代代相傳。
但是科學家和技術流不能這麽描述曆史,否則會失業。對於當下一般稱為“互聯網時代”。有人也許會說,誰都知道,這麽說有什麽意義?如果說,要想準確描述現在,以區別於其它曆史時期,首先要以互聯網技術這一概念為基礎,才能進行各種引申。這種說法大家能接受嗎?
其實人們早已經習慣用技術區別劃分曆史的做法,隻是經常會忘記或忽略。如果複雜的看不清,就先回到最簡單的時代,當屬人類誕生時期,可以文學描述為“人猿相揖別,彼此說拜拜。”那靠什麽說拜拜呢?就是最簡單的技術:木頭和石頭。考古發現中,因木器腐爛,隻有石器留存,所以將人類早期稱為石器時代,可細分為舊石器(打製)時代和新石器(磨製)時代。由此發展進入農業時代,可以用銅器、鐵器、火器等細分。工業時代距今最短,不過二百多年,但因受到科學幫助,濃縮的都是精華,可細分為蒸汽機、電氣化工、核能等時代。技術發展越來越複雜,不斷積累疊加,一般會選擇對時代影響最大的技術做代表。這樣的劃分準確清晰,沒有歧義。以技術劃分不僅可以認清過去,還可以推演未來。比如互聯網之後,下一個很可能是新能源(循環能源)時代。當然對於文傻而言,不會有任何變化,那依然是一個最好、最壞或者一鍋粥的時代。
第一推動力
人類與其它生物有許多本質區別,至於哪種區別最為重要,見仁見智,眾說紛紜,本文選取技術。但是有些動物也會使用簡單技術,如果僅從簡單和複雜來區分,似乎算不上本質區別。遠不如某些觀點認為人性最重要,比如豬性和人性差別多麽多麽大。下麵就簡述一下技術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自然界中,某種生物的種群數量和其生存資源一般呈現簡單的反比關係。當資源不足時,生物或被淘汰,或進化,提高獲取資源的能力。如果僅憑肉身存活,人類與猩猩不會有太大區別。人類的不同之處在於加入了技術,從此破壞自然法則,成為地球主宰。其實從進化的角度看,技術也可以視為人類進化出的一個外部器官,不過這個器官很難在生物學上進行分析。
當人口、資源、技術三者形成互動之後,關係變得相對複雜。在人口和資源呈反比關係的基礎上,技術與人口、資源都呈正比關係。過往曆史中,技術是人口持續增長的堅實保障,一方麵開發新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一方麵改善人的生存環境,降低死亡率。如今當其它靈長目動物紛紛陷於瀕危境地之時,人類卻達到70多億的總量。出現這一結果,技術是第一功臣。
技術根植於生產實踐,擴展到軍事和商業,最終要影響政治、藝術、道德、思想等其它社會領域。技術進步在國家或地區帶來的變革或動蕩最終會導致社會進步。相反,隻是由於人口和資源矛盾,所帶來的社會變化,不過是曆史的低水平重複。由於社會的複雜性,新技術產生的負麵作用有時也顯而易見。但階段性技術進步的目的是解決舊問題,新問題需要更新的技術來解決,這才是社會發展的規律。有人哭天搶地反對技術進步,如果一路回溯反對下去,恐怕隻能回到樹上,喪失人性,與猴子為伍了。
曆史中技術發明多如牛毛,高度概括,可以歸為兩個大類。一是對物體質量和能量的利用,可以簡稱為質能利用,二是信息傳遞。兩類技術都追求更高、更快、更強、更廣、更遠、更準、更多、更大、更小等等。其中質能利用更為重要,上麵所列的時代劃分多是這類技術。質能利用技術的提高空間,從目前來看望不到盡頭,有待人類繼續發揮聰明才智。在現階段,核能被利用之後,進入了一個相對停滯期。信息傳遞技術最早是人之間呼號喊叫,其後出現語言、文字、圖像,借用泥板牆壁、莎草貝葉、金石竹帛、獸皮紙張、報刊廣播、電影電視等技術手段傳播,直至今天的互聯網。
互聯網作為信息傳遞技術,能被用來描述某個時代,非常難得,也足以說明其重要性。對互聯網的溢美之詞很多,主要有兩點。1、從信息傳遞的角度看,互聯網似乎正在快速逼近技術極限,隻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2、在經濟領域,低成本實現“一人知天下,天下知一人”。互聯網對中國及世界的推動作用正在發酵,最終能發揮多大效能,還不好做判斷,但改變一直在進行中。
不過對互聯網的功能也不必過分誇大。質能利用主管吃喝拉撒,信息傳遞則主管吹拉彈唱(注意:此拉非彼拉),而吃不飽是吹不好的。比如互聯網在阿拉伯之春中發揮了重大作用,於是有人認為可以在中國複製。那些國家質能利用技術落後,人口資源矛盾突出,互聯網是激化矛盾的催化劑。而中國雖然社會矛盾也不少,但尚處於質能利用技術進步階段,互聯網降低信息溝通成本,反倒有利於解決社會矛盾,實現漸進式改革。當然要想達到阿拉伯之春前的社會狀態也很容易,放棄計劃生育政策狂生一氣,同時反對各種技術進步,包括反核電、反轉基因等等,靜等坐吃山空。幾十年後,即使沒有互聯網從中煽風點火,中國之春也自然到來,某些人的民主夢就實現了。
曆史知識和科學方法
鋪墊了這麽多技術話題,無非強調一點,隻有通過客觀描述,才能正確認識,進一步才能對未來做出有效判斷,否則都是瞎扯。要想獲得客觀描述,處理紛繁複雜的信息就顯得尤為重要。
如果以當下為時點,之前都是曆史,之後都是未來。那麽所有曆史信息中能夠客觀描述曆史原貌的信息,可以統稱為曆史知識,也可以理解為廣義的科學知識,隻是在習慣上,科學知識多專指自然科學知識。曆史知識並非固定不變,而是處在一個不斷更新和積累的過程中。在信息中甄別知識,以及糾正過去知識中的錯誤,並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獲取新知識,都要借助論證方法或驗證方法。各簡單舉一例。
比如某人韓求高,對外宣稱練成了烏龜伸縮功,自己身高能忽而一米八,忽而一米五。烏龜伸縮是烏龜的能力,套用武俠小說的思路,指骨骼能夠異位重組。對於這條重創生物學的信息,當然有人不信。於是利用已有的知識證明活人沒有這種能力,並判斷韓求高身高隻有一米五,能增高是由於踩高蹺和戴高帽所致,經過推理證明韓求高撒謊。這就是論證。
再比如某人李求刀,跪在菜刀店門口,訴苦說因政治原因沒有買刀的自由,喪失做人的尊嚴。某路人覺得奇怪,進店順利買得菜刀後,詢問店主此事。店主說李求刀隻付五毛錢,就想買一把好菜刀。可是當下哪裏還有五毛錢的菜刀,自然不能賣。某路人由此斷定,李求刀不能買得菜刀是由於經濟原因,與政治無關,用親身經曆證明李求刀撒謊。這就是驗證。
以上兩例隻涉及到較簡單的方法,最高境界是嚴謹的科學方法。科學家們都是此中高手,才得以揚名立萬。
每個人每天都在頻繁使用知識和方法,處理各種新信息,一般也說成常識和邏輯。要想達到理想狀態,必須要通過不斷學習實踐才能掌握。有的人讀書很多,曆史知識一大堆,但因為不掌握科學方法,難以將知識進行有效連接,結論必然是聚沙成塔。有的人在自己的專業上,科學方法運用嫻熟,但是其它方麵因曆史知識貧乏,結論難免是海市蜃樓。不過對比來看,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科學方法顯得更重要一些,一旦掌握,容易做到融會貫通。而常說的思維方式不同,就是指方法的差異。
但個人不可能做到全知全能,經常還要依賴專家,或由專家組成的權威機構。學會找專家也是一種本領,對於西方發達國家的人來說容易一些。中國的現實狀況是偽專家很多,普通人還要先掌握分辨真假專家的能力,不過這比分辨神仙還是有些進步。即便各方麵都做得很好,個人處理信息的能力還是有限。其實隻要不固執地將無知當有知,將錯誤當正確,並不斷學習,就可以了。
因科學方法和曆史知識嚴重不足,對信息缺乏基本判斷的人,沒有理性可言,常被稱為文傻。這與左派右派、文科理科都無關,完全是由於科盲加史盲造成的。文傻帶有歧視性,更為準確的客觀描述應該是文盲(本文中的文盲有特定含義,不是聯合國製定的標準,不涉及那些沒有條件接受教育的人)。
同處現代社會,有人鼠目寸光,爭吵徘徊,有人洞察千裏,飄然前行。就如詩人李白描繪的景象: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老思想家
一個國家或地區處理信息通常依靠精英群體,主流思想家的水平顯得尤為重要,因為會影響社會決斷和普通人的行為。如果不能與時俱進,跟上社會發展,那麽從思想家變成老思想的家就不可避免。在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漸變過程中,科學是老思想的毀滅者,劇情非常慘烈。
在中世紀時期,基督教社會中神學家具有崇高的地位,其中有些人就是高級神職人員。他們博覽群書,借上帝之口,對社會發表各種見解,受到尊重。但科學一出世,情勢逆轉,上帝都被證明是在胡說八道,其門徒更是胡說九道。時至今日,已無神學家,唯有神棍。
哲學家是思想家中的佼佼者,對人類社會各種終極問題的思考長期影響普通大眾。但是19至20世紀相繼出現了四位大科學家:達爾文(進化論)、孟德爾(遺傳學)、愛因斯坦(相對論)、玻爾(量子力學),合力在生物學和物理學中分別涉及到生命起源和宇宙起源,在生死動靜中去揭示終極答案。以往問得出但答不好的哲人迅速折舊,嘴巴無用,減值為折人。現在基本已被逼瘋,如祥林嫂般重複那些終極問題:你是誰?你從哪裏來?要到那裏去?連看大門的保安都不如。保安還能問出答案,折人依然陷於迷茫。
在中國也有類似的故事。清末,西學被引進的過程起初異常艱辛。例如嚴複,當初是因為家境貧寒,才讀西學。成名後任職北洋水師學堂總教習,乃至總辦(校長),期間卻仍然熱衷於科舉考試。無奈基礎太差,總是名落孫山,現在看來算是奇聞。隻因當時儒家思想為主流,嚴複盡管是西學大家,社會地位卻還不如善寫八股文的舉人。可是儒學畢竟沒能跟上時代的腳步,迫於現實壓力,清政府於1905年廢科舉,鼓勵社會開辦各種新式學堂。靠解釋聖人之言謀生計的人相繼失業,各路大儒的社會地位一落千丈。魯迅描寫的孔乙己就是這些人的一個縮影。再過百年,更無大儒,腐儒的質量都很差。個別不及清末落第秀才水平的人詐稱國學大師,還在之乎者也、子曰詩雲地混飯吃。
距今較近的例子是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湧現出一批當代思想家。很多人都還在世,名字就不舉了。當年思想新銳,書刊一出版,洛陽紙貴,青年學子趨之若鶩。但時光荏苒,如今文章不忍卒讀。才三十多年,就變成遺老遺少。雖說歲月催人老,可美女都能借助現代科技駐顏有術,這些人大腦生鏽也不知道上點科技潤滑油。
昨天是思想家,今天是老思想的家,從思想主流淪為社會氓流,甚至變身社會流氓,都不是什麽令人奇怪的事。他們沒能跟上時代進步思想與實踐的核心:科學與技術。所有老思想家變成新文盲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固守複雜的淺薄,不能理解簡單的深奧,反對、無視或輕視科學與技術的進步。曆史也不會對他們有任何期望,任其自生自滅。孑孓奔命,死水微瀾,怎麽可能領悟地月遙望,大浪淘沙。
短命的公知
現存的老思想家雖然注定在曆史中毫無地位可言,但是在現實中並不缺乏生存的空間,苟延殘喘之餘,甚至能自得其樂。因為社會發展不能一蹴而就,還長期存在大量小文盲,他們就是推崇老思想家的群眾基礎。在中國最新的現象就是近幾年湧現出的公知群體。
隨著改革開放,中國普通民眾發聲的空間越來越大,其中部分人成為有影響力的民間人士。這是來之不易的重大進步。其中有些人借用公知的概念,當上了思想家和社會學家,尤其以柿油派公知最為得寵。
公共知識分子一詞源自西方,本指受過專業學術訓練,能夠在民眾關心的公共事務中提供專業見解的人。中國的公知則是不嫌棄出處,來自多種行業,魚龍混雜。在中國的特殊環境下,部分公知有反對黨或在野黨的意思。但是自從帶上了公知頭銜,似乎處處閃爍著思想的光芒,並體現出對社會發展建言的睿智,都成了肩負著國家興亡的專業人士。個個如紫微降世,口含天憲,在娘胎裏就流著民主的血液,回想起來兒時撒尿和泥都與眾不同。不管世人信不信,反正公知們自己是信了。
成為公知要三步走。1、經常把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真誠、尊嚴、善良、正義這些好詞掛在嘴上,並用在自己身上,占領道德高地。2、遵循一個固定套路:高舉民主大旗,批評現實,遷怒政治。3、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牢記一點:批評他人是言論自由,被批評時就說是文革重來。掌握好這三點,成為一個小公知至少不是難事。
舉一則典型案例。如果豬肉價格上漲,貧民將吃不起豬肉,這是體製問題,黑暗啊,要民主。如果豬肉價格下跌,養殖戶利益將受損,這也是體製問題,黑暗啊,要民主。如果豬肉價格不動,則表明社會發展停滯,這還是體製問題,黑暗啊,要民主。這就是公知的核心理論:豬肉價格與政治改革及民主實現理論,簡稱豬論。由此推廣,可以做到無所不批。批之不足,罵之,罵之不足,咒之。如此循環往複,公知們賺足眼球和口碑,影響力漸增。
但是公知的科學和曆史素養實在太差,時間一久,惹惱了民眾。例如去年在鐵證如山的情況下,連一個大騙子都認不出來。以這樣的水平還想在紛亂如麻的曆史中尋找社會發展規律,引領群眾奔向民主,豈不是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奔向殘疾民主、智障民主。動輒宣揚美國的今天就是中國的明天,但是美國的昨天是中國的今天嗎?以什麽樣的手段能夠保證午夜一過,就發生突變?公知們連新技術和小變革的關係都認識不清,卻在探討舊製度和大革命。將時間順序認定為因果關係,這與討論公雞打鳴和太陽升起並無差異。順著這一思路,難道周扒皮也有讓太陽加速的能力?比如對於民主製度產生的認識,為什麽在農業社會隻有古希臘個別城邦幾朵奇葩轉瞬即逝,而在工業社會則循序漸進遍地開花?公知隻糾結於極權獨裁,熱衷討論人品大爆發,而看不到科學、技術的基礎作用。如此一來,任你自詡學識博大精深,德行憂國憂民,又能如何?
公知們口中經典無數,妄稱獨立思考,其實思維混亂,與中醫粉、宗教粉相差無幾。聲譽受損後,並不自省,卻妄想陰謀論,訴苦遭人陷害,根本不理解互聯網既是淘金地,也是屠宰場。要說陰謀,主謀是科學,運作流程是民主機製,幫凶是互聯網。回望曆史,科學、民主與信息傳播技術聯手,將神學家、哲學家、大儒一個個汙名化,變成神棍、折人、腐儒。其實三者聯手,主要社會作用是掃盲,更文雅的說法是啟蒙。掃盲成功,暴政自然推翻。掃盲不成功,暴政隻是城頭變幻大王旗。所以不是公知被汙名,而是文盲在顯形。光著身子奔跑是裸奔,隻穿著民主的上衣奔跑還是裸奔。但沒有科學技術遮羞,公知們反而更興奮,暴露狂式的興奮。這真是在中國發生的咄咄怪事。
難道讓公知們都閉嘴嗎?很多人認為這樣將是中國的悲劇,小文盲們沒了領袖可怎麽活?不,應該誓死捍衛每個人發言的權力。但是以公知的能力,少談中國話題是對中國的最大貢獻,不談世界話題,是全人類的福祉。想談論也可以,煩請各位摘掉公知的胸牌,插上文盲的草標。
不流氓毋寧死
公知中尚有道德底線者,被指出文盲水平後,謹言慎行,回爐再造。但是對於很多喪失學習能力或天生學習障礙的公知來說,讓他們學習科學方法和曆史知識,太強人所難。如果嚴格遵循社會行為規範,文盲有生存劣勢,所以為了改變現狀,突破道德底線,變身流氓是一種必然選擇。在當下表現為公知的流氓化趨勢,招搖撞騙是主要伎倆,但不止於此,還有以下幾方麵。
悲情表演。每個流氓都要把自己打扮成社會的良心,以掩蓋真實的狼心。主動碰瓷、自己刪帖、玩被禁言、玩被追殺。躲在家裏杜撰實地報道,有圖無真相,製服誘惑扮演民主女神,無情有交易。編導演製一條龍,全活。假作真時真亦假,金雞褪色百花羞,奧斯卡小金人都為之側目。但想演正劇、悲劇,結果總是喜劇。如年初南方周末,為了一篇史屍般的屎文被撤,撒嬌打滾,一賤到底。連自己的地位都搞不清,卻仍然堅持“在這裏讀懂中國”的廣告詞。
造謠生事。妄稱用謠言倒逼真相,實際是用謠言製造混亂。小事吹大,無事生非。本質還想搞“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這種農業社會的老把戲。一旦謠言破滅,又百般抵賴。臉皮都已練成金鍾罩鐵布衫的神功,厚過城牆,錐紮不透。
煽動暴力。如果以最大的善意理解文盲,就像充滿憂傷的怨婦。而流氓則是尋釁滋事的潑皮,充斥著暴力的衝動,殺入的快感。對社會悲劇幸災樂禍,像打了雞血般的亢奮,最善於往傷口撒鹽。但事到臨頭,又毫無擔當,躲得比兔子還快。永遠是口頭上的革命家,行動上的流竄犯。
結黨營私。一個流氓的力量畢竟單薄,流氓團夥力量更大。有圈子無是非,選擇性失明都是必然。一個流氓倒下,其他流氓都來幫扶。去年禍害青少年的騙子被揭穿,眾流氓義憤填膺。別以為他們有情有義,其實是彼此都捏著七寸,利益無法分割。他們真心關注青少年的成長嗎?他們真心為國家的未來著想嗎?與流氓同行,哪天被賣了恐怕還在幫著數錢。
流氓不謀私利,毋寧死。公知不耍流氓,毋寧死。
結語
經天緯地,科學曆史。文盲不絕,流氓不止。
這個時代要說好,因為科學方法和曆史知識可以通過互聯網無限傳播,要說壞,因為文盲冒充公知可以通過互聯網大耍流氓。與腦中無科學、心中假道義的公知們進行思想交鋒,是科玄之爭的曆史延續,也是正在進行的又一次新文化運動。戰術上會很艱苦,但戰略上勝負早已判定。偽公知們將自行走進曆史為其準備的墳墓。世人需要做的不過是在棺材板上釘幾顆釘子,在墳前培幾撬黃土,墓碑就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