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國務院宣布:加強基礎前沿科學研究

(2018-02-01 05:47:29) 下一個

定了!國務院突然宣布一個大消息!任正非或將無眠

2018年02月01日 來源:政商內參公號

今天,一條很多人估計不太注意的信息,裏麵卻包含深意!
剛剛,國務院正式宣布: 加強基礎前沿科學研究,加強對量子科學、腦科學、合成生物學、空間科學、深海科學等重大科學問題的超前部署。
不僅集結號已經吹響,連路線圖也已經繪就了:
到2020年,我國基礎科學研究整體水平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在若幹重要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到2035年,我國基礎科學研究整體水平和國際影響力大幅躍升,在更多重要領域引領全球發展。
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湧現出一批重大原創性科學成果和國際頂尖水平的科學大師。
聯係其前段時間,國家下發的那份文件的那句話:要舉全國之力,在2030年一定要搶占人工智能全球製高點!
這說明,搶占世界科技製高點的戰鬥,正式打響了。
為了抓住曆史機遇,為了搶占第四次技術革命的先機,實現彎道超車,中國也是拚了!
國務院為什麽會在這個時刻,發出這樣一個命令,要在基礎科學研究上,下這麽大決心、花費這麽大的代價呢?
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們正處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夜!
要知道,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正在對人類社會帶來難以估量的作用和影響,將重構人們的政治、經濟、生活、學習和思維方式,乃至改變人與世界的關係。
而值得注意的是, 像量子科學、基因科學、材料科學、人工智能等領域,已經出現了多領域融通的勢頭,呈現出互相激發的指數級增長態勢。
比如,量子信息研究的突破可能會導致信息計算的革命性變化,同時也會深刻影響人工智能和基因編輯等學科的迅猛發展。
對於這個現象,《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教授,近日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第48界世界經濟論壇的演講中,解說十分深入:
我們即將發展到這樣一個階段:不僅可以Hack電腦,也可以Hack進活生生的人,以及其他生物。我們正在獲得Hack人的能力。
這是因為現在有兩種進化在同時進行:一方麵,機器學習與人工智能的發展,可以賦予我們足夠的計算能力。同時,生物學的進步,尤其是腦科學的進步,又提供給了我們足夠的生物學數據。
當信息科技與生物科技一起進化,你就得到了Hack人體的能力。未來幾代人會學著改造人體、大腦、思維。21世紀經濟的產物不是工廠、車輛、武器,而是人體、大腦、思維。
千萬別以為赫拉利教授說的這一幕,是天方夜譚,它是實實在在向我們逼近的未來!
未來很豐滿,而通向這個令人目眩神迷未來的橋梁,是 基礎科學研究!基礎科學研究沒有突破,科技更多就是原地踏步或修修補補,無法產生質變!
科幻小說《三體》對這個問題表現得很形象:為了封鎖人類科技進步,外星人將一種“質子”發射向地球。這種“質子”能夠幹擾人類的基礎物理實驗,如同一張網,將地球人科技死死封住,使之停滯不前。
沒錯,基礎科學研究就是這麽重要。一旦它取得進步,人類科技就像發生鯉魚跳龍門一般的質變。
麵向科技革命, 世界各國對基礎科學研究的爭奪戰已經白熱化。中國目前麵臨的處境,更讓我們別無退路,隻能全力以赴、背水一戰、力爭全勝。
1、以前我們在科技上有後發優勢,可以跟著人跑。但現在,我們在很多行業已然逐步攻入無人區,成為領跑者,無人可以跟隨了。我們自己創立引導理論的責任,已經到來!
這就是為什麽去年5月30日,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任正非會說出了這樣的話:“ 華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
為啥前途茫茫?任正非說得很清楚:
重大創新是無人區的生存法則,沒有理論突破,沒有技術突破,沒有大量的技術累積,是不可能產生爆發性創新的。
隨著逐步逼近香農定理、摩爾定律的極限,麵對大流量、低延時的理論還未創造出來,華為已前進在迷航中。
華為的出境,就是中國處境的一個縮影。相信,麵對國務院這份文件,任正非將仰望星空,長舒一口氣!
2、另一個原因則在於:牽扯到核心技術領域,各國都會對外進行封鎖保密,我們買,是買不回來的!
是的,別以為我們求得到外國人施舍的高科技。最尖端的科技,我們中國人智能自己研究、自己探索、自己獲取!
要知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未來國與國的競爭是科技的競爭!落後就要挨打,這個教訓中國人有深深的領悟。因此, 麵向科技革命,我們絕不能落後,未來科技競爭,中國絕不能輸!
以國務院出台重大政策為契機,創新的中國必將在科技的引領下,贏得光輝燦爛的未來!
1月31日,中國政府網發布《關於全麵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幹意見》。《意見》提出,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意見》要求,優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布局,在前沿、新興、交叉、邊緣等學科以及布局薄弱學科,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骨幹企業等部署建設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推進學科交叉國家研究中心建設。
《意見》稱,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普遍強化基礎研究戰略部署,全球科技競爭不斷向基礎研究前移。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基礎科學研究取得長足進步,但與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要求相比,我國基礎科學研究短板依然突出,數學等基礎學科仍是最薄弱的環節,重大原創性成果缺乏,基礎研究投入不足、結構不合理,頂尖人才和團隊匱乏,評價激勵製度亟待完善,企業重視不夠,全社會支持基礎研究的環境需要進一步優化。
為進一步加強基礎科學研究,《意見》提出係列措施,包括完善基礎研究布局、建設高水平研究基地、壯大基礎研究人才隊伍、提升基礎研究國際化水平、優化基礎研究發展體製和環境。
布局北京、上海、合肥和粵港澳灣區
在優化基礎研究區域布局方麵,《意見》提出,聚焦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創新引領率先實現東部地區優化發展,推動中西部地區走差異化和跨越式發展道路,構建各具特色的區域基礎研究發展格局。支持北京、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加強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安徽合肥等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打造原始創新高地。充分發揮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高新區作用,突出已有優勢,強化東北和中西部地區基礎研究布局,構建跨區域創新網絡。
建設國家實驗室
《意見》稱,將聚焦國家目標和戰略需求,在有望引領未來發展的戰略製高點,統籌部署和建設突破型、引領型、平台型一體的國家實驗室,給任務、給機製、給條件、給支持,激發其創新活力。
選擇最優秀的團隊和最有優勢的創新單元,整合全國創新資源,聚集國內外一流人才,探索建立符合大科學時代科研規律的科學研究組織形式。建立國家實驗室穩定支持機製,開展具有重大引領作用的跨學科、大協同的創新攻關,打造體現國家意誌、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引領發展的重要戰略科技力量。
另外,優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布局,在前沿、新興、交叉、邊緣等學科以及布局薄弱學科,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骨幹企業等部署建設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推進學科交叉國家研究中心建設。加強轉製科研院所創新能力建設,引導有條件的轉製科研院所更多聚焦科學前沿和應用基礎研究,打造引領行業發展的原始創新高地。加強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研發機構和聯合實驗室,加強麵向行業共性問題的應用基礎研究。推進軍民共建、省部共建和港澳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加強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提升野外觀測研究示範能力。強化對科技創新基地的定期評估考核和調整,堅持能進能出,提升持續創新活力。
促進學科交叉融合
在強化基礎研究係統部署方麵,《意見》稱,堅持從教育抓起,潛心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對數學、物理等重點基礎學科給予更多傾斜。完善學科布局,推動基礎學科與應用學科均衡協調發展,鼓勵開展跨學科研究,促進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等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
加強基礎前沿科學研究,圍繞宇宙演化、物質結構、生命起源、腦與認知等開展探索,加強對量子科學、腦科學、合成生物學、空間科學、深海科學等重大科學問題的超前部署。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的重大需求,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在農業、材料、能源、網絡信息、製造與工程等領域和行業集中力量攻克一批重大科學問題。圍繞改善民生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求,進一步加強資源環境、人口健康、新型城鎮化、公共安全等領域基礎科學研究。聚焦未來可能產生變革性技術的基礎科學領域,強化重大原創性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