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6回國-仨人行

(2017-05-08 16:08:22) 下一個

2016回國-仨人行

(一)

俗話說"成年父子如兄弟",我家是"成年母女如姐妹"。加上此次出遊,無女婿之紛擾,無屁娃之勞形,難怪老媽衝在前麵,步伐自帶彈性。

機場安檢時老媽被要求雙臂平伸,從頭到腳仔細掃描,本來想G20期間嘛,嚴密一些完全可以理解,可是輪到我和老姐時,安檢人員查也不查,隻揮揮手讓我們快過。我和老姐對安檢人員的眼光驚歎不已,她是怎麽看出我們三人中,最可能搞事的就是老媽呢?

我們的座位在飛機的最後一排,天津航空的空姐在身後用英語播音,我和老姐皺著眉頭用力聽,隻能聽懂開頭的"ladies and gentlemen" 和結束時的"thank you"。空姐講完後,把送話機猛力扣回機座,邊哈哈大笑,邊對同伴說:"講不來,講不來,反正也沒人聽。"

發完瓶裝水後,空姐們急吼吼地開始售貨。熊貓燈的造型實在呆板,我和它對視了兩秒鍾,立刻感覺象中了吸星大法一般,智商嘩嘩地外湧,駭得我趕緊將眼光移開。

西安的出租車司機態度和善,認真答複我們的詢問,還幫忙打電話給酒店確認位置。付錢時, 計價器上車費有些讓我意外,比網上的滴滴價格多了50元左右,記得上車時我還自以為警惕地確認了他按下計價器。不過估計爭拗也無益,我隻在心裏嘲笑自己,還臨陣磨槍,突擊讀«三十六計»呢,結果剛出門就中了一招"瞞天過海"。

(二)

清晨,西安鍾樓的報時音樂居然是"東方紅", 讓人一時恍然,以為來到了"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桃花源。

關於人民群眾與前朝領袖,憶起一件往事。2002年,一個日本同事問:"深圳好像沒有毛主席像?"廣東女同事無邪地答道:"有的呀,市政府前麵的畫像就是嘛。"(天,那明明是鄧小平。毛時代,貴如林立果都隻能在深圳河北岸癡癡地眺望資本主義世界)這貨78年出生,名校畢業,極其聰明伶俐。也許對她而言,毛與鄧都是存在於"很久以前,在很遠的地方"的故事中,兩者並無本質區別。

酒店在市中心,周圍購物商場林立。酷愛逛街的老姐如魚得水,對哪些品牌貴陽沒有了如指掌。老媽老毛病不改,我們每試一件衣服,她都大聲叫好。我壓低聲音警告:"你再這樣,我們一會不好講價了!"她"哦哦"地應著,不以為然地笑。

"Subway"是來自美國的快餐,兩片厚麵包夾些冷肉生菜,澆點不知原料的醬汁,吃起來"咯吱""咯吱"象牛嚼青草。在西安這個傳統美食眾多的地方,居然敢取個中文名叫"賽百味"。憑心而論,這個音譯的創意還是很不錯的,隻是太名不符實,讓我幫它改一筆,變成"賽白味", 這就名至實歸了。

(三)
一日遊須趕早出發,我到樓下去買了一袋肉包,一袋菜包作為早餐。回到房間,我迫不及待吃了一個,老媽問,你吃的是肉的還是菜的?令人納悶的是,我居然答不上來,仿佛記得餡裏有鹹菜粒。不服氣的我從另一個袋子裏抓了一個,才咬了一口,就有了答案:"剛才那個是肉的。"因為這次餡裏隻有蘿卜幹,且寡淡無油。

臨潼華清池是必遊景點,還在車上,就被門口的雙人塑像"驚豔"了一下。這種"丫"字的造型雖然常見,但男像如蒼鷹撲兔般的急切和女像欲拒還迎的風情似乎與皇室的矜貴不符,讓人疑惑這位雕塑者的靈感來自何處。再一想,必定是白居易的«長恨歌», "在天願作比翼鳥, 在地願為連理枝",隻是雕像的表現手法比較直白啊。

導遊小白眉眼俊秀,太陽膚色,知道武則天的石榴裙有幾層,唐朝的哪位親王住在永寧門附近,知識結構令我"垂涎三尺"。她解說道:"唐玄宗李隆基雖說遇見十九歲的楊玉環時已經六十多歲了,但是他身高一米八,相貌堂堂,精通音律,你們喜歡嗎?"我想到了門口的蒼鷹撲兔,便大聲答道:"不喜歡!"小白卻笑笑說:"我喜歡。"

中學曆史書強調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讓我總以為這是一次和平的事變,見到華清池裏蔣介石住處門窗上的彈孔,從其高度判斷,開槍者似乎並沒有手下留情,"將槍口抬高一寸",看來委員長翻牆逃跑的第一反應是正確的。後來在網上查了一下,西安事變的死亡人數在800到1000人之間,蔣被扣押後,延安方麵包括毛在內都是主張殺蔣的,隻是後來不得不服從斯大林的命令。

少帥在挽救延安勢力上居功至偉,卻斷送了自己一生的自由。按理,華清池應該有一尊塑像才對,也許就受遊客歡迎的程度而言,戰爭題材終究比不上皇室老少戀吧。

(四)
八月的西安,熱浪逼人,但當心思集中在幫老媽從層層疊疊的遊客中突圍,占個好位置看景聽解說時,我竟渾然不覺。

旅行團裏有三,四個和老媽年齡相仿的老人家,在景點門口,他們隻需出示身份證,即可從優先通道免費進入。老人們貢獻了一輩子,在有資格享受國家福利的年紀,能健健旺旺地走走看看,真好!在參觀漢景帝墓時,一位老太太不顧導遊的勸阻,硬是跳到田裏去看一個不是盜洞的小洞,我一方麵覺得這老太浪費大家時間,另一方麵她強烈的好奇心又不禁讓我興起"惺惺相惜"之意。

這次遇到的幾個導遊都很不錯,業務能力強,頭腦清晰,關愛老人。他們的共同點還有:1.都提到了在墓葬景點拍照的潛規則是"照人不照景,照景不照人";2.脖子上都戴了一塊玉,在遊說遊客購買玉飾時進行了展示;3.都宣講了政府對未開挖墓葬的保護政策--"50年不開挖,100年不考慮。"對這條,我有些小小的異議,從邏輯和時間次序來講,似乎應該是先考慮,再開挖吧? 但四個導遊一起記錯政策的可能性基本為零。

西安是老外遊中國的必到城市之一,導遊們對此既驕傲,又不時要用真假難辨的段子將鬼子們調侃一番。

導遊小陳講到由於中國的文物保護技術有限,不得以停止了兵馬俑坑道的繼續發掘,有一個國家願意提供技術支持,但要求挖出的文物五五開,她賣了個關子:"大家猜一猜,是哪個國家?"在大家對這個道德水準與摸金校尉平齊,但好像又是個技術發達的國家紛紛表示憤慨時,她神秘地笑了笑,給出答案:"日本。"

導遊小黃是一看就是三秦兒女,因為他長得像兵馬俑,丹鳳眼,顴骨微凸,兩頰平削,下頜方正。他說有老外不懂中國對陪葬品的避諱,把仿製的兵馬俑買回家,眼睛挖空,換成燈泡,擺一對在門口,晚上忽閃忽閃地嚇死人了。

導遊小李對老外沒評論,但關於乾陵附近的農民,一直禮貌周到的他話說得很重:"你們誰要是騎了當地農民的馬,有事不要找我。別怪我事先沒提醒。"聽起來乾陵馬比青島大蝦還可怕。

(五)
在乾陵,活物(牽馬的農民和他們的馬)嚇人,石像生卻很可愛。動物像和人像都飽滿豐潤,連馬的腳踝都"生"得圓滾滾的。福態靈動不粗笨,自信沉穩不張揚,武則天的無字碑,西安城內的大雁塔,以及法門寺展出的唐代文物都顯示了相似的氣質和審美。

據說所有盜挖乾陵的企圖無一得逞,武則天因此被讚為"生前征服了現實,死後征服了曆史"。現在陵前有兩塊後人所立的石碑,一為清代官員所立,上書"唐高宗乾陵",郭沫若見了,很為武則天打抱不平,就在旁邊另立一碑,加上了"大周皇帝武則天"的字樣。但具諷刺意味的是,他曾以考古的名義,要求開挖乾陵,有人說是為了找蘭亭序。幸好,人民的好總理吸取了郭糟蹋明定陵(郭打開墓門後,"考古隊員"們一擁而入,直奔金銀財寶,其他文物則被任意拋灑,萬曆皇帝及兩位皇後的棺槨被村民拾取自用,屍骨無存)的教訓,斷然拒絕了他。

法門寺以唐代塔基地宮裏出土的佛中指骨舍利和唐代皇家供品享譽世界,江主席為其題字"法門珍寶"。為進一步開發這一旅遊資源,當地政府投資上億新建了舍利塔和1.8公裏的佛光大道,但讓遊客留連再三的還是千年古刹裏的地宮,文物展及複建的磚塔。

看著寺內牆上介紹唐代君臣百姓迎送舍利的盛況,我忽然想起了乾陵裏的61番臣像,他們的原型是參加唐高宗葬禮的各國使節,在塑像時特意被"矮化"了,以凸顯唐"雄睨四方"的地位。兩相對比,一麵是對國力的絕對自信,一麵是對外來宗教虔誠的頂禮膜拜。也許古今人心相通,世俗的欲望之上,終於要歸向內心的平靜和來生的盼望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