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八王後第五任:桀驁不馴多情女
亨利八世在第三任王後愛妻簡西摩去世後,雖然還是個花心大蘿卜,但對簡的兒子,也是自己唯一的合法繼承人(瑪麗和伊麗莎白都已經被褫奪公主稱號,另一個兒子菲茨羅伊是私生)愛德華王子的關心和愛護卻是一個好父親典範。
亨利不僅親自過問小王子的衣食住行和嬤嬤宮女的聘用,還在愛德華3歲那年為他欽點了兩位劍橋學者做老師。第一位是人文主義學者、神學家理查德•考克斯(Richard Cox),第二位是劍橋大學希臘語教授約翰·齊克爵士(Sir John Cheke);前者負責小王子從3歲到7歲的開蒙,後者在小王子7歲後繼續教授將來即位做君主做必需的思想、判斷和知識。
亨利八世對這個王位繼承人的導師人選十分謹慎,小王子的老師既不能是宗教改革激進派,也不能是親羅馬的天主教保守派。
考克斯在劍橋師從北歐文藝複興代表人物伊拉斯謨(Erasmus),亨利八世自己少年時也受到伊拉斯謨本人的教誨,我們之前也提到過伊拉斯謨還在亨利9歲那年為還是約克公爵的小亨利寫了一首拉丁語長詩[1]。
而齊克則是當時英國最富盛名的學者,劍橋大學希臘語教授,也是第一個獲得皇家背書的牛劍教授,他是英國古典學的主要影響者和推進人。小王子極聰慧,學什麽都很快,而這二位老師也是愛德華六世成為堅定的新教改革派並在登基後全力扶持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
克倫威爾倒台後,羅馬舊教在霍華德家族諾福克公爵帶領下強勢回歸,這讓改革派感到再不出手就會遭滅頂之災的恐慌。亨利八世是唯一可以決定教改前途的人,在他和柯萊佛斯的安娜和離並娶了凱瑟琳•霍華德之後,亨利八世的後宮表麵上看來風平浪靜,但暗地裏兩派之間的鬥爭卻是波濤洶湧,年僅17歲的王後又豈能安然無恙地度過這些風波!
(鑒於亨利八世六位王後中三位都叫凱瑟琳,每次提到這第五任王後時,用全名實在有點不方便,所以說明一下,本篇以下所指凱瑟琳均是凱瑟琳•霍華德。)
圖1:亨利八世第五任王後,霍華德家的凱瑟琳,可能是小霍爾拜因所作
凱瑟琳雖然出身貴族,伯父是權利地位不可一世的諾福克公爵,但她自己的父親行三。不了解歐洲貴族的繼承法,就不能理解長子和其他兒子之間的差別到底有多大。歐洲絕大多數王室和貴族在繼承權上實行長子繼承製(primogeniture),就是說王位或爵位名下的一切財產全部由長子繼承,不存在分家這一說。隻有在家族有多個爵位的時候,次子才也可能分配到次要爵位。
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維持門閥的規模,家族財產不會因為繼承而越分越小。因此英語裏就有一句慣用語,叫用“沒用的次子” (useless second son)。次子除了作為備胎,沒有其他用途,所以貴族門閥千年來的傳統習俗就是長子繼承,次子從軍,三子入教會。
凱瑟琳的父親埃德蒙·霍華德是第二代諾福克公爵的第三子,他一共有十一個兄弟和六個姐妹(大妹妹就是先王後安波琳的生母)。凱瑟琳小時候,父親雖然也有個伯爵封號,但除了貴族名頭之外,其實是很窮的,貴族名頭又讓他拋不開臉麵出去找事做,所以經常要靠家族親友的接濟。
凱瑟琳的爺爺老公爵活到82歲,在那個年代簡直就是神話了。老公爵的第一任妻子生了10個孩子,1457年54歲那年發妻病故後,老爺子又立馬娶了發妻20歲的堂妹做繼室,又給他生了7個孩子。老公爵去世,年近五旬的公爵夫人成了太夫人之後,這十幾個孩子紛紛將他們未出嫁的女兒全都送到太夫人府上,名曰受教育,實則是英式古典啃老。於是太夫人在自己府裏設了個女校,一眾孫女外孫女們一起過集體生活,由太夫人出資雇老師教導她們。
太夫人年歲大了,自己年輕的時候可能也是比較喜歡玩的,所以對這些個女孩的管教難免鬆懈,以至於貴族青年們隻要花幾個錢買通嬤嬤便可進出她們的宿舍。這種成長環境,無疑影響了凱瑟琳對男人的態度,除了音樂舞蹈等必修課,風花雪月、打情罵俏也成了家常便飯。凱瑟琳就這樣無憂無慮地長到16歲,然後稀裏糊塗地被她伯父當作棋子送到亨利八世的身邊,成為亨利第四任王後柯萊佛斯的安娜的仕女,又在一夜之間從一個頭腦輕飄飄的貴族少女成了英格蘭王後。
年輕的凱瑟琳讓亨利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他覺得自己彷佛也一下子年輕了許多,他將凱瑟琳稱為“英格蘭女性美德的典範,一朵不帶刺的玫瑰”,各種賞賜不斷;畢竟皇家也好貴族也罷,在男性繼承人一事上從來都講究需要一個繼承人加至少一個備胎,所謂的 'heir and spare'。如果年輕的王後能再給他生個兒子,都鐸家的王位繼承豈不更有保障?【說到這裏,忍不住加一句,當年戴妃生下老二時,也曾在電視采訪時說過 heir and spare 這句話,並說自己完成了皇家使命。唏噓】
然而,年輕的王後很快就領教到亨利八世的暴君脾氣。亨利八世1536年1月馬上長矛比武時墜馬,頭部落地後又被披著沉重鎧甲的坐騎壓住雙腿[2]。亨利失去知覺近兩個小時,盡管免於一死,但他的腿傷一直沒能痊愈,最後發展成慢性軟組織膿腫和頑固性皮膚潰瘍。這次事故不僅毀掉了亨利八世偉岸魁梧英的外貌,還大大改變了他的性格。腿上的膿腫時不時需要手術抽吸,在那個還沒有麻醉技術和有效止痛藥的年代,可以想象其痛苦程度。奔五的人了,年輕時是運動健將,突然停下來,加上傷痛纏身,亨利逐漸變得體態臃腫、脾氣暴躁,而且他的腿上還散發出一股難聞的氣味。
圖2:小霍爾拜因大約在1540-1547所作亨利八世肖像
1540年的秋冬,凱瑟琳做王後不到半年,亨利的腿傷又犯了。史料記載,亨利不僅一連十天拒絕凱瑟琳接近他,還開始後悔不該斬了自己最忠實的奴仆和最得力的助手克倫威爾。樞密院大臣們都是一幫中看不中用的,亨利現在懷疑幾位主要大臣是不是聯手誣陷了克倫威爾。
所幸來年(1541)開春,亨利八世腿上的潰瘍好轉,心情也隨之好起來。這一年四月份,法國大使報告回國說亨利的王後可能懷孕了,但很快就被證實是並非如此。法國大使同時報告,亨利開始疏遠年輕的王後,可能是他已經麵對太多的流產和死胎。
到了六月份,亨利突然宣布要帶著新王後去英格蘭北部巡行。此時英格蘭北方民眾的安撫工作接近尾聲,王室在北方的威望也漸漸恢複,亨利八世想趁熱打鐵,於是身穿金衣,頭戴王冠,領著5千馬匹和1千隨從,浩浩蕩蕩地從倫敦出發往北遊幸,沿北漢普頓和林肯郡一路到達約克,沿途金碧輝煌、號角嘹亮,以無上的君主風範接受地方的頂禮膜拜。
但就在這一片祥和舞台背景的後麵,另一場戲也在悄無聲息但緊鑼密鼓地上演。
年輕的王後凱瑟琳,也許是不滿意國王對自己不冷不熱的態度,或許是不滿足於國王的生理表現,在遊幸途中開始和國王身邊的一位年輕侍從偷起情來了。這個年輕人名叫托馬斯•卡爾佩珀(Thomas Culpeper),是凱瑟琳母親的遠房侄子。兩人在王後宮廷仕女的安排下背著王國私會,而這幫宮廷仕女中領頭的就是凱瑟琳的表姐、前王後安波琳的親嫂子簡•帕克(Lady Jane Parker)。對的,就是出庭指證自己的丈夫喬治•波琳兄妹通奸而將自己丈夫送上了斷頭台的那位,她也是年輕的凱瑟琳王後的表嫂。
安波琳被斬首後,簡•帕克不僅沒有受到株連,而且繼續在宮中連續做了安波琳之後三任王後的仕女(lady-in-waiting),現在跑前跑後積極地為年輕的王後安排與情郎私會。簡•帕克的出身不算很高,娘家隻是個男爵,不知這個女人到底有什麽特長能一直在宮裏任職,也不知她到底哪條神經不正常才會這麽不停地去做這些讓人無法理喻的事情。
亨利八世和凱瑟琳王後的北行遊幸一直到十月底才結束。而這期間,關於王後婚前不軌的風言風語也已經在圈內人士之間傳開,說五年前凱瑟琳和她的音樂老師亨利•馬諾克斯(Henry Manox)關係不一般。馬諾克斯在外麵吹噓說凱瑟琳曾經向他許諾她的“處女之貞”。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這時侯又有一位名叫弗朗西斯•迪勒姆(Francis Dereham)的年輕人找到凱瑟琳,以前未婚夫的身份要挾凱瑟琳為自己在宮中謀個職位。迫於壓力,毫無政治經驗的凱瑟琳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將迪勒姆任命為自己的私人秘書。
對於諾福克公爵的敵人,也就是宗教改革派來說,凱瑟琳王後這種高格調的生活方式無疑是他們可以利用的最佳武器,所謂的知情人將凱瑟琳的所作所為密報了大主教克蘭默。克蘭默對凱瑟琳說不上喜歡,和年輕的王後之間也沒有私仇,但他和凱瑟琳的伯父第三代諾福克公爵是政治仇敵。
但這麽個燙手的山芋,落到克蘭默的手裏,他也不敢就這樣冒冒失失地去摸亨利這隻老虎的屁股。克蘭默大主教秘密召集了凱瑟琳做姑娘時的傭人侍女和嬤嬤私下審問,審問的結果不過是證實了流言蜚語。作為大主教和亨利八世在克倫威爾斬首後最信任的大臣,克蘭默覺得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向國王披露王後的不忠,至於他做為神的仆人和大主教應有的仁慈之心,就是在克蘭默這樣的開明人士那裏也是可以被排在政治需要之後的。
這一年的11月1日,亨利八世在皇家小教堂,當著眾人感謝上帝賜給他一個“如此溫順的好妻子”,禮拜儀式還在進行之中,克蘭默大主遞給亨利八世一個封口的信封,裏麵詳細列出王後的種種出軌行為。
亨利八世拒絕相信,他堅信這一切都是諾福克公爵的敵人在設計陷害凱瑟琳,目的是要扳倒公爵。亨利八世命令克蘭默大主教立案調查,“不弄個水落石出絕不允許鬆手”。
11月6日,克蘭默大主教帶著國王衛隊闖入了凱瑟琳的後宮,凱瑟琳正在和宮女們一起跳舞,大主教說:虧你還有心情跳舞!”。年輕的王後被軟禁,她的侍女被一一審問。隨著調查的進展,克蘭默意識到,王後的過去就是一條長滿了蛆蟲的鹹肉,越挖問題越大。凱瑟琳自己則被嚇破了膽,表姐安波琳的前車之鑒猶在眼前,克蘭默發現凱瑟琳已經抖得和篩糠一樣,根本說不出完整的話。他隻得暫時放棄審問。
第二天,克蘭默接著審問凱瑟琳,對王後說,你婚前所做的事情都已經過去了,隻要你好好交待,給國王寫一份懺悔書,國王一定會原諒你的。克蘭默是真同情凱瑟琳,他覺得隻要證明凱瑟琳所有的出軌都是在婚前,婚後她對亨利還是忠心的,那麽亨利就會放過自己年輕的妻子。
事情的經過漸漸明了。受凱瑟琳的奶奶諾福克太公爵夫人聘用,馬諾克斯是凱瑟琳和一幹女孩的音樂老師,馬諾克斯承認自己在執教期間猥褻當時隻有12歲的凱瑟琳,經常和凱瑟琳單獨相處,摸她的私處。一直到凱瑟琳13歲那年,被太公爵夫人發現倆人躲在房間裏互相擁抱,太公爵夫人大怒,抽了凱瑟琳幾個耳光,命令以後不允許兩人單獨相處,但馬諾克斯並未被解雇。
凱瑟琳14歲那年,一天被奶奶鎖在房間裏作為對她的管教和懲罰。凱瑟琳說服了自己的女傭去太夫人那裏偷鑰匙。門打開後,進來的卻是太夫人的私人秘書、年輕的愛爾蘭紳士迪勒姆!馬諾克斯也想進來,但卻吃了閉門羹。後來馬諾克斯交待說:他們(迪勒姆和凱瑟琳)經常私會、一起吃飯、一起飲酒、一起歡笑嬉鬧到後半夜。傭人和侍女還經常聽見他們 以“相公”、“娘子”互稱。
迪勒姆在受審時交待他和凱瑟琳之間的確私定終身,互許婚約。那個年代雖然說是中世紀,但有已有婚約的男女婚前性生活並不是什麽聞所未聞的事情,隻是凱瑟琳作為英格蘭最有勢力的貴族千金,嫁給一個小秘書那是絕對不可能的,更何況她伯父早已為她的前途做好了計劃!
凱瑟琳15歲那年,她和迪勒姆之間的事情被太夫人發覺,迪勒姆很快被解雇並被遣送回愛爾蘭。臨行前他向凱瑟琳許諾,一定會回來娶她。但以後的事情就不是他們能夠自已左右的了。
克蘭默將審問結果和凱瑟琳的懺悔書一並交給亨利八世。亨利看後真的原諒了凱瑟琳,相信凱瑟琳在婚後並沒有對自己不忠,隻讓人將馬諾克斯和迪勒姆收監侯刑。
然而,年輕的凱瑟琳沒有這麽好的運氣。一旦王後的貞操問題擺到了桌麵上,推波助瀾的大有人在。在審問王後的侍女嬤嬤們時,卡爾佩珀的名字幾次被提到,克蘭默很快意識到王後的婚前不軌隻是冰山一角,更嚴重的現行簡直就是紙包不住火。
凱瑟琳的嬤嬤中有一個叫瑪麗•霍爾(Mary Hall)的,是凱瑟琳從娘家帶來的嬤嬤,加上凱瑟琳自己的表嫂簡•帕克,王後宮裏的首席仕女,這兩個女人繪聲繪色的描述等於是將凱瑟琳推上了死路。
瑪麗•霍爾是狂熱的新教徒,她對年輕王後的指控當然具備政治目的,但簡•帕克的行為則讓人無法理解。簡在被關押受審時將自己描述成局外人和受害者,說她知道卡爾佩珀和王後經常私會,但她不知道兩人私會時都做了什麽。但凱瑟琳卻稱簡•帕克是伊甸園裏的夏娃,充滿了誘惑。她和卡爾佩珀正是在簡的慫恿和鼓勵下才敢私會的。簡•帕克最後被以欺君罪關押在倫敦塔等候斬首處決。
樞密院將卡爾佩珀逮捕審訊,卡爾佩珀矢口否認自己與王後有染,隻承認自己對王後確有心儀,但沒有性關係。但樞密院不相信他的話,判了他有罪。
當審判的最終人證物證擺在亨利八世麵前時,亨利大怒,像瘋子一樣找自己的佩劍,稱要親手殺了凱瑟琳,要讓凱瑟琳的靈魂在地獄裏也永遠受折磨,然後就失去控製放聲大哭。凱瑟琳的欺君罪和通奸罪就此坐實。
英格蘭王後的放蕩行徑很快就傳遍了歐洲,凱瑟琳的伯父諾福克公爵不知出於何種目的,也對法國大使說:凱瑟琳就是個蕩婦,和七八個男人有染,她應該被燒死。
12月1日,卡爾佩珀和迪勒姆雙雙背叛欺君罪,卡爾佩珀是貴族,所以被判斬首,落得個痛快的死。而迪勒姆不是貴族,沒有快死的權利,被判處絞刑和開腸破肚。 而在凱瑟琳幼女時就猥褻她的馬諾克斯卻被赦免了。12月10日,和凱瑟琳同被關押在倫敦塔的卡爾佩珀被斬首,迪勒姆在同一日被絞死並被開膛。兩人的頭顱都被掛在城牆上示眾。
卡爾佩珀斬首的當天晚上7點,凱瑟琳在倫敦塔牢頭的護送下由一艘小船從錫永宮(Syon House)順流而下被送到倫敦塔。到達倫敦塔後獄吏們以迎接王後的禮儀恭恭敬敬地迎接她的到來。斬首的日子定在13日,12日晚上,知道明天就是步表姐的後塵上斷頭台的日子,她讓牢頭將斬首的木墩子放在自己的牢房裏,一個晚上都在練習如何優雅地將自己的頭頸放在木墩上。第二天,亨利八世19歲的第五任王後,盡管需要在獄吏的攙扶下才能步上斷頭台,但她不失從容,對圍觀人群懺悔自己的所作所為,要求基督徒們為她的靈魂祈禱,她的王後噩夢一共延續了一年零七個月!根據民間傳說,凱瑟琳的遺言是:我情願今天是以卡爾佩珀太太的身份而不是王後身份赴死。
簡•帕克緊接著小姑子步上斷頭台。兩個女人的屍首被埋葬在倫敦塔附近聖彼得小教堂(Church of St Peter ad Vincula)的無名荒塚裏,和她們的表姐/小姑子安波琳的埋骨之地隻有幾步之遙。
此後諾福克家族大大小小一幹人物先後被抓進倫敦塔,包括已經六十多歲的太公爵夫人,但後來都被釋放。諾福克公爵本人給亨利寫了一封長長的悔過書,懇請國王饒他不死,允許他告老回鄉。但在1547年,也就是亨利八世在位的最後一年,諾福克公爵和他的長子雙雙因為欺君篡位罪被打入天牢,長子被斬首,他自己在牢裏一直被關到後來亨利八世的狂熱天主教徒女兒瑪麗一世即位後才被釋放。而他的長孫,在伊麗莎白女王一世繼位後,終因與西班牙天主教勢力勾結密謀刺殺伊麗莎白而被斬首,這是後話,以後再說。整個都鐸家語霍華德家之間的君臣殊死較量,至始至終都是圍繞著宗教鬥爭而展開的。
亨利八世的第五任王後凱瑟琳,即便不算是英國曆史上最悲催的王後,也應該是最倒黴的王後,十七歲成為王後,不到二十歲便被砍了頭。最悲催的是,死了好幾百年了,還背著個蕩婦的罵名,又有幾人會想到她其實也是英國宗教改革的獻祭者?
(待續)
[1] 都鐸王室風雲錄(二):亨利八世的六位王後(1) - 博客 | 文學城 Prosopopoeia Britanniae,《不列顛擬人詩》
沒有想到這姑娘做第五任王後這麽短命。真不如小家碧玉過安穩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