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八王後第六任:相濡以沫凱瑟琳(3)
天子再威武,也無法阻止死神的到來。
到了1547年1月,亨利八世的健康狀況急轉直下,眼看沉屙難愈,朝野上下都做好了國王殯天的準備,但亨利八世自己卻遲遲不願意和大臣們討論他的遺囑問題。此時太子愛德華年僅9歲,王位傳承事宜諸多,加上國內宗教改革矛盾亟待解決,各派勢力都已在為太子登基後誰做護國公而暗中角力,更不用提西班牙、法蘭西和羅馬教廷都在密切觀望。
誰敢去和亨利說“陛下您時日不多了,趕快著手遺囑擬定吧”這句話呢,畢竟安波琳和她的“同黨們”就是因為“想象國王之死”而被送上斷頭台的呀。
禦醫最後將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人物交給亨利八世的王室秘書安東尼·鄧尼爵士(Sir Antony Denny)。鄧尼是英格蘭最高法庭書記官的兒子,劍橋聖約翰學院畢業,懷特宮事務總管,深得帕爾王後賞識,也是亨利八世最後一段時間除了禦醫之外唯一被允許進入國王臥室的兩名秘書之一,另一位是威廉·派傑特男爵(William Paget, 1st Baron Paget)。
鄧尼走到主人身邊,在亨利耳旁輕聲說到:以我們凡人的能力判斷,陛下您可能時日不多了。鄧尼接著建議國王“以虔誠的基督徒態度看待死亡”,並建議傳喚大主教克蘭默進宮(做臨終禱告)。亨利八世回答他相信耶穌基督的仁慈,讓傳喚大主教。
當克蘭默從倫敦郊區趕到懷特宮時,國王已經口不能言。同時代新教學者約翰·福克斯在他的《福克斯殉道者名錄》(Foxe's Book of Martyrs)中記載,克蘭默大主教握住亨利的手,按照基督教臨終禱告規定詢問國王是否相信主耶穌,亨利回捏了一下大主教的手表示相信,之後便撒手人寰。亨利晚年極度肥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是肯定的,但最後的死因大概率還是腎功能衰竭或腦中風。
實際上,亨利八世1546年下半年就開始在做為愛德華六世平穩繼位掃平障礙的工作。比如,1546年秋,羅馬帝國大使在例行報告中說,他觀察到國王身邊的人都悄悄換成了新教改革派,說他希望這些人離朝廷的距離可以回到和去年那樣遠,報告中還特別提到薩默塞特伯爵和海軍司令。
薩默塞特伯爵當然是太子的大舅愛德華·西摩,海軍司令則是約翰·達德利(John Dudley)。前者替亨利駐守英格蘭北方邊境,在與蘇格蘭的多次戰鬥中沒有被打敗過。後者的海上作戰能力深得亨利賞識,為亨利駐守南方海域。這一南一北二員虎將,加上亨利內庭秘書班子裏的鄧尼和派傑特,四人都是新教改革支持者,至少可以在危急時刻為新王保駕護航。
與此同時,舊教領導人溫徹斯特主教嘉丁納被從樞密院除名。亨利八世一直懷疑他試圖在英格蘭恢複教皇權威,用亨利自己的話來說:這樣任性的人不適合留在我兒身邊。當大臣們試圖勸他三思時,亨利八世回答:朕很清楚他的為人,如果不將他踢出樞密院,你們都會被他說服,因為你們沒有能力控製他這樣的人;朕可以用他,但你們不可以。對嘉丁納的處置,表明亨利八世不希望他的教改中間道路在自己身後被人中斷。
此外,亨利八世還在遺囑中欽點了十六名顧命大臣組成攝政委員會,由太子大舅愛德華·西摩任首席顧命,授權他們輔幼主直到愛德華十八歲成年。除了西摩之外,達德利、鄧尼和派傑特也都在十六人之列。令人吃驚的是,經過試圖逮捕帕爾王後那一出後,亨利的另一名秘書托馬斯·若瑟利也是十六人之一。
盡管帕爾王後繼續無微不至地照顧國王,但聖誕節來臨之前,亨利八世將王後送到格林威治宮和兩位公主一起過節,這是兩人之間訣別。王後在新年後回到宮中後就再也沒見到亨利八世。1547年1月28日淩晨,55歲的亨利八世再沒能醒來。
凱瑟琳·帕爾第三次成為寡婦,而她卻隻有35歲。考慮到新主愛德華六世尚年幼,又很依戀帕爾王後這個後媽,攝政委員會希望她可以繼續留在宮中,至少可以幫著掌管後宮事務,也可繼續負責少主愛德華六世的學業。
但這些並不是凱瑟琳自己想要的生活。經曆了三次婚姻,這次她終於自由了,像飛出籠子的小鳥,可以去追求自己心愛的男人。這一次誰也別想再阻攔她!她和托馬斯·西摩(首席顧命大臣愛德華·西摩的親弟弟)在亨利去世後急匆匆地結了婚。
他們婚禮在月光下舉行,盡管具體日期不詳,但托馬斯·西摩在該年3月17日所寫的書信中,稱自己為凱瑟琳·帕爾的丈夫,不排除托馬斯·西摩為了自己的野心而敦促凱瑟琳盡早完婚。婚後托馬斯利用妻子和與愛德華六世之間的感情,想方設法與幼主親近,不斷給幼主送好吃好玩的,以至於和他的兄長之間衝突不斷,連帶帕爾王後和他自己的哥哥之間也多次因為他而發生矛盾。這是後話。
然而,人總是不能事事如願。四婚後的1547年11月,35歲一直未育的凱瑟琳·帕爾第一次懷孕了!但這對她來說並不是好消息,凱瑟琳·帕爾於1548年8月30日臨盆分娩,生下一個女嬰,起名瑪麗,但自己卻染上了產褥熱,於1548年9月5日不治而亡,女嬰瑪麗也未能存活。至此結束亨利八世六位王後的傳奇故事。
凱瑟琳死後被厚葬在格勞斯特郡薩德裏城堡(Sudeley Castle)的聖瑪麗小教堂,棺梓旁邊的彩繪玻璃窗上,凱瑟琳自己居中,右手邊是亨利八世,左手邊是她心愛的托馬斯。
圖1:帕爾王後墓穴
圖2:帕爾王後墓穴上方彩繪玻璃
凱瑟琳·帕爾一生信封的座右銘是:不管做什麽,都要做個有用的人。在她最後獲得自由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時,卻被無情地奪去了她那積極向上、好善樂施、不斷進取的美好生命。
至於亨利八世,無論後人如何評價他在位時的所作所為,他仍不失是不列顛曆史上的偉大君主之一,亨利八世最大的功績在於他建立了一隻正規化的不列顛海軍。亨利強化了英格蘭海防,同時鞏固了英格蘭對威爾士和愛爾蘭的統治;他還是個博學多才的君主,鼓勵哲學辯論,鼓勵文學、繪畫和音樂創作。是的,亨利八世的確推倒了很多座修道院修女院,但他也興建了數不清的宮殿和城堡。他改革了英格蘭國內的稅收製度,健全了議會/樞密院製度;他帶領英格蘭脫離了羅馬教廷,建立了英格蘭國教聖公會並奠定了英國國教基石。
而亨利八世對英國外科醫學的支持和鼓勵也堪稱傳奇。(這是筆者的小私心,不免要和讀者分享一下)
十二世紀前後的中世紀,隻有教會才有行醫權,但教會法不允許神職人員觸碰人血,內科問題可以由修士修女處理,但外科手術這一塊,教會就不得不找合作者,而當時平民能在人身上用刀的隻有理發師這個行業(Barbers),教會便將像膿腫引流這種需要用刀處理的病患交給理發師處理,因此就有了“理發師公司”(Company of Barbers)這個行會。到十三/十四世紀,英國出現了接受專門正規培訓的外科醫師這個行業,他們也成立了自己的“外科醫師行會”(Guild of Surgeons),兩家之間競爭激烈,互不相讓。1540年亨利八世頒發皇家法令,令二者合並成立“理發師-外科醫師行會”(Company of Barber-Surgeons),總部設在倫敦。
筆者推測,亨利這麽做應該與自己的腿傷一直需要外科處理有關。與外科醫生的頻繁接觸讓他了解實際情況,所以才高調介入這項“行業整頓”。而這也是英國理發館和藥房門外都掛同樣的紅藍白旋轉標誌燈的曆史原因。
圖3:The Holbein亨利八世向理發師-外科醫師行會頒發皇家詔書,小霍爾拜因
這個行會存在了200餘年,一直到1745年,漢諾威王室喬治二世的議會頒布法案將外科醫師從這個聯合行會中剝離出來,組成自己獨立的皇家外科醫師學院(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簡稱RCS,成為英國外科學的學術標杆,英國曆代外科醫師通過該協會專科考試後即可使用FRCS (Fellowship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這個職稱,直到今天它還是英國外科醫師必須具備的行醫資格。
圖4:FRCS證書(實際高度約兩尺,65公分)
如果說是亨利七世將瀕臨財務破產的英格蘭從戰火中解救出來並將英格蘭帶回到歐洲國際舞台上,那麽亨利八世就是那個給了英格蘭獨立民族身份認同並將她從一個中世紀島國向歐洲最強大航海國家轉變的君主。當然,這個認同和轉變要到他的女兒伊麗莎白一世時代才真正完成。
都鐸王室風雲錄第二部《亨利八世的六位王後》係列到此就算是寫完了。結束之前要說的是,事實上,亨利八世的六位王後都和亨利本人有血緣關係,因為全部七人都是愛德華一世(1272-1307)的後裔;而阿拉貢的凱瑟琳、簡西摩、帕爾王後和亨利八世四人則都是愛德華三世(1327-1377)的後裔;阿拉貢的凱瑟琳、帕爾王後和亨利八世三人還都是金雀花蘭卡斯特家老祖宗岡特的約翰(1340-1399)的後裔。當然,全部七人的王室血脈都是通過金雀花王室家的女兒們傳下來的。
(亨利八世篇完結)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