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37)
2021 (42)
2022 (39)
2023 (32)
2025 (1)
運河
喜水者尊水。這京城最大的喜水者,便要從最大的私家花園擁有者——皇家——說起了。
自從元代建都以來,京都一直都是缺水的。
京西有泉。其中最大的泉水,便來自玉泉山。玉泉山的泉水其實並不很大,卻是古時京西天然湖澤“甕山泊”穩定的水源。
“甕山泊”並未消失,隻是以另一麵貌存在著。此地孤山伴水,利用這片水澤,在元明之後的清朝,建成了東方皇家最美的園林——頤和園。
上圖選自網絡,感謝!
攝於2019年,冬季
蒙古蠻子雖好騎射殺人,但一旦要維持統治,便要習文師漢,融進漢人圈子。
經濟是統治的基礎。而經濟離不開運輸。當年談不到空運,而以草料為動力的,根本比不過水上飄的。其實不僅是古人善使纖繩風帆,水運,至今仍是世界上最重要和有效的運輸手段。
在蒙古人一路殺到海南之前,從隋唐時代,漢人為銜接南北經濟,便開挖了連接南北連接長江黃河的水道——京杭大運河。
但大運河隻是沿低海拔而建,北上也隻能抵達京東通州。京都屬於衝積地貌,西高東低的地勢顯然難以讓大運河爬坡而上。
京西雖有無定河(今為永定河),但河道離京過遠,無以為用。蒙古人建都之後,為保障民生發展經濟,便請來當時的水利科學家郭守敬(1231-1316)研究調水工程。
上圖選自網絡,感謝!
攝於2019年,冬季
老郭奇才。當年沒有海拔概念,也不知地球的曲度,更沒有儀器。我至今不清楚,這家夥是怎麽知道甕山泊(海拔40米),略低於二十多公裏外昌平州的白浮泉(海拔55米)。
這老家夥倒行逆施,將本該東去的白浮泉水逆勢西引,沿途收集各路弱水,繞過低窪地帶的沙河和清河,將引流的白浮泉水匯入甕山泊,之後再引至皇城積水潭。隨後挖出通惠河,直接連通了京杭大運河。
這條怪異的引水渠,成就了京都的發達,也成就了其後朝代的京都園林。清代的三山五園(三山指萬壽山、香山、玉泉山;五園係清漪園、靜宜園、暢春園、圓明園)的主要水係,都以此供水為基礎。這條水渠,也是如今京密引水渠西段的前世今生。
白浮泉修繕前遺跡
白浮泉修繕後。
以上三圖均選自網絡,感謝!
因上遊山地多處水庫截流,白浮泉已枯竭數十年。如今上遊水庫扔在,但修繕後泉水出現。
難道這也是人在做,天在看?
京密引水渠說來繞嘴,京北人習慣稱之為運河。在運河捉魚遊泳,曾是我青春的樂趣。沿著運河騎車,至今也是我最喜愛的路線。
隻是如今,頤和園之北的運河兩岸樓群密集。為了防民,這條運河從百裏之外的密雲,便被鐵網隔離,鎖牢入監。
我騎車沿河而行。在百望山西北處仍有一段土路。一座老舊的步道鐵架橋還橫跨在運河之上。
我停下車,走上橋去。
上次站在此橋,已經是十二年前了。
我看著遠方,在想著運河曾經的模樣。如今運河草岸不再,遠山朦朧。
腳下的河水緩緩流著。我仿佛看到了當年的我。
戲水少年,是喜歡一次次從橋上往下跳的。
感謝!
這次回去,我看到運河的一些隱蔽處也有人在偷偷釣魚。看到我不是多事的人,釣魚人也放心了一些。我跟他們說起過去,我自己也是這裏的常客,得空就到這裏釣魚打鳥。可現在,變天了。。。
厲害國防民網防民探頭到處都是。第一張圖片就可以看到,連運河都有監控探頭了。估計這是為民著想,怕老百姓撲通撲通地投河,沒了韭菜。。。
防民網,防民牆,防民監視鏡頭,無處不在。1984,高科技版,已然變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