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愛河小村

(2021-11-29 05:35:38) 下一個

愛河小村  

絕大多數英國人,對小村 Esholt 是陌生的。但又有無數人,對這個村子的街景和酒吧,卻是再熟悉不過了。

村子曾是英國肥皂劇 Emmerdale 《艾瑪河穀》的拍攝點。Emmerdale  始自1972年10月。在1976-1996的20年間,這部電視劇都是在這個小村攝製的。因為電視劇紅極一時,這座愛河之畔的 Esholt 村,也曾成了類似如今的“網紅”點。

任何事一“紅”,煩擾必然接踵而來。Esholt 村子很小,慕名而來的打卡參觀者很快打破了小村的平靜。最後由於當地居民的反對,拍攝組不得不考慮撤離 Esholt。最後在離 Esholt 十幾公裏的 Harewood 莊園,製片人按照 Esholt 村的布局,山寨了小村作為新的拍攝點,才讓這部連續劇延續下來。

說實話,這部連續劇我是從來不看的。我對劇中的肥皂情節,以及那些隻活在當下,外加小肚子雞腸的人物從來沒啥興趣。不過,我倒是佩服那些一連追劇幾十年的觀眾。

Emmerdale 的故事可以追溯到約克郡河穀公園,但這個 Esholt 村卻不遠。從伊甸遛彎走到這個村子,隻要40分鍾。

那天,當我帶著絲黛拉從秋林中走出,便來到了村口。

天氣很好。我站在村口的高處,想了想,於是便走進了人間。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今,小村沒有什麽變化。其實自從維多利亞時代,這裏的變化也不大。時代變遷,幾多風雨,隻是這裏的房屋,酒吧,教堂,鐵路石橋,依舊還是原來的模樣,隻是住在這裏的人,在陰陽輪回著。

在 The Woolpack 酒吧外,一位老先生看到我挎著相機,以為我是個慕名而來的打卡遊客,便笑著跟我打招呼。他說,從這條小街向前走,就是教堂的後門,穿過教堂院落,就可以再回到街上。

我謝過老先生,走向他指的方向。幾十米外,我推開小門,便走進了教堂院落。

綠樹幽徑,鳥影鴉鳴。走進教堂院落的我,也走進了墓地。

一片濃雲遮住了太陽,天即刻陰了下來。很適宜的墓園氛圍。

我想笑,卻笑不起來。因為自己早已懂得,陰森森墳地裏那些所謂的“妖魔鬼怪”,其實都是人家的親人。

恍惚間,我走到了教堂。繞過教堂,再走到前院,便是教堂的前大門。

St Paul’s(聖保羅)教堂建於1839年,最初為私家教堂。這座愛河邊的教堂最後是怎樣成為“公共”場所的,我不得而知。

教堂大門的附屬建築上有個標牌,說明這座建築曾是當地的學校。校門之上刻著修建時間,1846。

在英國,很多村鎮的教堂,都曾有學校附屬。看來無論何處,教育理念上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洗腦的信仰教育,與學校的其它教程,一直密不可分。

宗教洗腦或許可以稱為教育,但真正的教育,卻動搖了這個世界上最主要的洗腦工具——宗教。教育讓英國人在夢想與追求中,真實地“革命”了。起源於英國的工業革命,至今在世界範圍內進行著。

出的大門,我和絲黛拉便又來到街上。路邊有幾棟房屋,一個壓水井。井邊有個長椅,一些秋花仍有著色彩。工業革命的結果,讓這個平凡的壓水機,成為了古董。

古老的壓水機保養的很好,如今已經成了小村一景。我相信,如今的年輕人,已經沒有幾個知道這是啥玩意兒了。

街上停著一輛老爺車,與老爺壓水機均衡搭配著。老爺車的對麵,是個老爺農場。

農場坐落在愛河邊。農場的草場上有幾匹高頭大羊和兩隻袖珍小馬,一些烏鴉也在草甸湊著熱鬧。

從教堂路出來,右轉回返,左轉便可以出村了。

我沿著路邊石牆,向左側的愛河走去。眼前石牆縱橫,鄉路蜿蜒。幹石牆是英國最富特點的鄉村景致。據說僅僅在約克郡河穀公園,幹石牆的累計長度就有8000公裏。

路邊是個公租菜地。菜地被不同的租戶收拾得井井有條。我邊走邊想,這大概是我見到的,料理得最好的公租菜園了。

天雲悠緩,但愛河在急急地流著。我帶著絲黛拉,腳步均勻,不急不緩。

愛河河穀是寂靜的。幾十戶人家的 Esholt 村,安然在河邊秋色。

在這片普通的風景,有心人編出了很多故事,而且讓這些故事至今延續著。 Emmerdale 中的故事是否動人並無所謂,但這村落和映在故事的風景卻是永恒的。

我走著,也讓自己看著視野之外的故事和風景。

我在想著自己的故鄉。

那些遙遠在風景裏的村落,很多都有著千百年的曆史,本該有著更多更引人的故事。隻是如今,無數的村落消失了。人們拆除了原始的石牆青瓦,搬遷到了整齊劃一的新時代,不僅歡天喜地,而且榮光炫耀著。

歎息間,我感到一陣心痛。要知道,任何文化一旦失去了自身的味道,便成了廉價的附庸。

當我再次走進樹林,愛河小村也消失在視野,仿佛不複存在了。

樹林很靜。踏著滿地落葉,我和絲黛拉都有些沉默。

緩緩的山坡上,我默默地走著,心緒平淡。我不時仰頭看看大樹,看看那裏秋染的枝葉。秋色之上,依舊是藍天和雲朵。

在這個世界上,人間無需經曆滄桑,也可以把故事寫好,並延續下去的。 Esholt 的舊屋,酒吧,教堂,水井,草場,都是因為一份簡簡的存在,才會把愛河的故事講述著。半個世紀以來,也是因為這份存在,Emmerdale 在用另一種方式,把這些故事延續著。

社會是否穩定,決定了人們眼光的深度和視野。而穩定一個社會,則需要穩定人心。保證人心的穩定,則需要穩定的,且符合人性的社會體係和製度。

要知道,可以連續攝製幾十年,擁有時代背景的影視故事,是絕無可能出現在自己故鄉的。一個朝令夕改,不斷變更自身曆史的社會,是不可能讓人們用延續的故事把曆史回顧的。

秋葉在飄落。我繼續在林中走著。

走在落葉的我不想知道,經曆過舊社會皆“萬惡”的“教育”,如今走在“幸福”“新社會”的大眾,又會有多少人,有興趣,有能力,有脊梁,去把曆史回顧?

感謝!

音樂:Somewhere in Time, Maksi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2)
評論
民.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謝菲兒!看到英國無處不在的曆史痕跡,真是很有感受。國家公園裏的殘敗建築,根本不允許翻新的,也不允許有新建築。現有的建築做維護,也隻能維持原樣,不得更改。

想想俺們厲害國,竟可以把冬奧運會比賽場地,建在鬆山國家公園中心區!真是厲害!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風森讀書聲' 的評論 : +1

今天的帖和平時的風格稍微有些不同,但一樣的讓人感動感慨。:)
民.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風森讀書聲' 的評論 : 感謝風森讀書聲! 您說的極是!我聽不止一個人說起,連續追劇久了,這劇情和劇中人物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難以割舍了。

老村有味道,關鍵是保持了這個“老”字。

再次感謝!
民.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ID的D主' 的評論 : 英倫的鄉間味道最好。很多房屋都有幾百年的曆史了。最有英國味道的是鄉村酒吧。天氣好時,坐在酒吧外麵的桌椅,品著當地的啤酒,看著風景,別有一番滋味。
民.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ilyzyl' 的評論 : 感謝lilyzyl! 非常感謝! 現在,俺正走在從極樂世界回來的路上。。。
lilyzyl 回複 悄悄話 跑過來問候一下,冬天了...
遙祝願,安!一年很快又過去了..
ID的D主 回複 悄悄話 二零一九年六月,曾在英國呆了近三周。其中兩周在倫敦,一周在鄉村。在鄉村整天無所事事,就安步當車,在附近走走。極喜歡那份寧靜,更喜歡那滿眼的翠綠。


風森讀書聲 回複 悄悄話 一個劇能夠被追幾十年,不論是看的人還是製作的人,劇情已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劇已構成和融入生活,成為難以割舍的一部分,看的是回憶和回憶裏或遠去或還在的親情友情和曾經的歲月,為文中多年不變的環境感動,幸運的歐洲人,感謝好帖
民.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綠珊瑚' 的評論 : 一個社會最可怕的事,就是清明的人,都‘隱居‘了。好在俺是民工,一直處在社會最底層,不想隱,也沒人在意是否存在。
綠珊瑚 回複 悄悄話 清醒的隱居者
民.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polebear' 的評論 : 歐洲很多國家都把自己文化保護的很好,很值得過來看看的。

以前在國內沒想過文化的含義。出了國,看到這些被民間保護得很好的點點滴滴,才意識中國人自己毀掉的東西太多了!!!

在文化上崇洋,無疑意味著自卑。如果落實在行動上,也必然失去了自己。現在回頭看自己的國家,真是挺遺憾的!
polebear 回複 悄悄話 英國真是有文化,什麽時候去住幾個月,慢慢走走看看體會體會。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