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深圳需要更多的謙卑和反思

(2019-10-28 06:41:05) 下一個

深圳需要更多的謙卑和反思

 

1980年這裏僅是三萬多人的邊陲小鎮,今天她已成為擁有13 0萬人口的特大城市——深圳經濟特區,以其罕有的建設速度,被稱為“一夜崛起之城”, 成為中國最令人矚目的新生城市。創辦深圳 經濟特區是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需要?

七十年代末,中國實行了改革開放政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為探索中國 經濟與世界經濟的對接,1979年3月原寶安縣改為深圳市,7月中央同意廣東省在對外經濟活 動中,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並決定在深圳市劃出一塊地方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 5月中央41號文明確規定深圳正式定為“經濟特區”,8月全國人大批準頒布《廣東省經濟特 區條例》,並批準確定在深圳市總麵積2020Km2中劃出327.5Km2的地方,作為深圳經濟 特區,並對外宣布中國決定設置經濟特區,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成立。

特有的地理位置是深圳經濟特區城市發展的優越條件。深圳毗鄰香港,是香港發展的直接擴展空間,是引進資金、技術裝備和拓展國際市場的最佳受益地區, 是珠江三角洲和廣大內陸腹地與香港經濟聯係的陸路必經之地, 也是內陸——香港——世界的重要交通樞紐。因此深圳處在以珠江三角洲和廣大內陸腹地作依托、外引內聯、與香港互利互補並走向世界的重要位置。

作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城市的試驗地。深圳是全國的“特區”,得到了全中國的關心和支持,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又是中國進行各項改革的試驗地,率先在經濟貿易、資金融措、土地政策、人才勞力、城市開發和建設管理等方麵,由計劃體製向市場體製轉化,逐步建立起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新秩序。成為中國技術、管理、知識、對外政策的窗口,發揮對內對外的輻射作用。

城市發展過程中的持別優惠。城市規劃的不斷修正,以適應迅猛的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領導意識轉變,處理好如何搗破計劃指導與發展市場經濟的關係;建立健全資本主義城市開發與經濟建設的政策法規體係,依法控製與管理資本主義城市的建設。規劃管理簡政放權簡化審批手續,初期采取“一個公章、一支筆 、一次會議”解決問題,為基本建設的高速發展創造條件。

利用現有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優勢采用社會化大生產模式, 將公用土地及現有的設備按“五統一”(規劃、設計、征地、施工、資金)建設要求,綜合開發、配套建設,重視基礎 設施建設,強調“先地下”、“後地上”的原則,做到規劃一片,建設一片,投產獲益一片 。從而改革社會主義製度下的建築業,開放私有化民運建築市場,工程勘察、設計、施工均采用資本主義的招標投標,實行工程總承包和地盤管理,並成立專門監督機構, 設立質量監督檢驗站、基建合同予算審計站。以全國之力支援建設深圳的發展經濟特區。如此高速度的發展本身也帶來內部的不平衡,現已出現了交通擁塞,水電供應不足,城市安全設施欠缺,住房緊張,基本生活設施不完善,城市管理與維護跟不上等問題,市政府已取很多措施正著力給予解決。

過去四十年,深圳可以說是中國的一個奇跡。放眼世界,深圳的崛起也是歎為觀止的。這是一座沒有明顯弱點的城市。深圳的金融、科技及製造產業突出,經濟實力強勁,財政收入充足,城市優美,氣候宜人。這城市,富有活力,積極進取,敢於競爭,創業文化濃厚,追求創新、自由、平等。

每年大批青年人奔赴這座城市,年新增人口接近50萬。但是,正因為如此,深圳才需要更多的反思。思考過去四十年成功的真正因素是什麽,未來還能否如此快速發展。畢竟“樹不會一直漲到天上去”,人們容易犯的錯誤是,以過去四十年大跨越的發展思維去丈量未來。

從國際曆史來看,美國“鍍金時代”、二戰後的日本和德國,曾經經曆過三十多年的高增長。但是,大多數國家在持續高增長40年之後增速都會放緩。最近幾十年,美國、日本以及香港,每年的經濟增長速度都遠低於中國。

畢竟從零到八十分容易,從八十分到一百分很難。未來,深圳還能否像過去一樣跨越式發展?深圳過去的成就,得益於其“一張白紙”。在這張白紙上,各地人才進來,沒有曆史負擔,沒有文化牽絆,沒有盤根錯節的人際關係,人與人之間在這裏因生意而打交道,這座城市逐漸成為中國市場文化最發達的城市。

深圳,因市場經濟而興起。這座城市,人人追求公平交易、創新創造及契約精神。與傳統文化古城、首府城市完全不同,這座市場文化的城市,吸引了全國各地年輕人在此打拚。這是一座私營企業、小人物實實在在幹出來的城市,沒有大國企、跨國巨頭的眷顧。這就是這座城市內在的競爭力。所以,深圳吸收了全國人才紅利、人口紅利,以最小的投入收獲最大回報。

深圳不需要建大學,投入培養人才,北京、西安、武漢、上海等大批大學生都會投奔而來。那是深圳年輕人居多,政府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不需要花錢建太多醫院、養老設施,甚至不需要建太多學校。簡而言之,來深圳的年輕人,隻幹活,隻創造財富,但是極少給政府添麻煩,極少占用公共資源。

一直以來,深圳財政富餘,社保富餘,大量資金可以支配。這座城市負擔極低,但收入極高。這就好比人年輕時,生病少幹活多,享受少創造多,家庭自然比較富有。但是人終有老去的一天,深圳是否應該未雨綢繆?目前,深圳的平均年齡為33歲,應該是全國最年輕的大城市。但是,這批年輕人不少都已經有孩子,或計劃生孩子。

現在全國上下都在為“生孩子”發愁,深圳卻擁有巨大的幼兒優勢。但是,培養幼兒成才,深圳還需要大量的財政投入。與北上廣相比,深圳的人口規模不是最大,麵積也小得多,教育資源和條件不是最好的,但是在園兒童(52.4萬)和中小學生(155.3萬)人數卻是最多的。深圳中小學及幼兒園的教育資源緊張,教育水平無法與北上廣相比。這意味著當下以及未來,深圳教育的公共財政投入需要大幅度地增加。目前深圳各類幼兒園1771所,公辦園隻有68所,占比僅為3.8%。最近深圳政府推出學前教育發展計劃,將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計劃明年將新增900所以上公立幼兒園,教師工資全部翻倍。到2020年,全市幼兒園總量預計要達到1967所。其中,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占比80%以上,全市公辦約984所。教育硬件可以在短時間內解決,但是教育水平及軟件則需要時間沉澱,以及持續的大量的財政投入。

除了教育,深圳的醫療資源也極為緊缺,全市醫療水平與北上廣不在一個層次。隨著幼兒人數的增加,不少年邁的父母也跟隨子女來到深圳,如此幼兒和老人疊加,深圳的醫療資源更加緊缺。過去年輕人來到深圳,體弱多病的人少,深圳的醫院以及醫療水平長時間處於薄弱狀態。如今,醫療需求大幅度增加,醫院又無法像學校在短時間內投入建立。醫院的投入及維護成本遠遠大於學校。醫療技術的進步,與醫科大學的積累深度關聯。深圳沒有強勢的醫科大學,很難在短時間內將醫療水平提升到北上廣的水平。

所以,教育與醫療,是錢的問題,但光有錢還不夠,還需要持續投入以及時間積累。

深圳,這座城市,吃了四十年的人口紅利、人才紅利,如今依然享受著這種紅利。

但是,紅利的另外一端,這座城市的軟性基礎設施薄弱問題逐漸凸顯。

深圳未來需要為之前的紅利買單,需要投入大量的醫療、教育,給深圳建設者以及兒女、老人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

如果這座城市無法提供與之匹配的公共服務,那麽它的吸引力也會下降。深圳房屋均價是5萬多,廣州才3萬多。

同等價位,你可以在廣州買更好更大的房子,孩子上更好的學校,享受更好的醫療資源。

深圳的工資收入,與廣州差距並沒有那麽明顯。

你會選擇廣州還是深圳?

同等價位購買一套深圳的學位房,但是孩子接受的教育水平不如北京上海,考入一本大學的幾率也遠低於北京、上海。

廣東的一本錄取率隻有10%左右,而北京達30%。

如此比較,你還會選擇深圳嗎?

目前,深圳在重症病方麵的醫療技術遠不如北上廣,如果人老生病了,還得去廣州看病,這必然會降低這座城市的吸引力。

當然,如今每年依然還會有大量的人加入“深漂”行列,但老深圳人目前都能強烈地感受到,深圳的醫院、教育資源緊張,教育水平跟不上,軟基礎與這座城市的實力完全不匹配。

深圳,這座城市也逐漸在走向成熟。

如今,深圳關內房價超過6萬,創業成本已大幅度提高,大企業不斷入駐深圳,職業文化逐漸走強。

老一代深圳人逐漸也在此紮根,他們可以為自己的下一代鋪路搭橋。

這座城市慢慢也會走向本地化,外來人口以及充分競爭的趨勢也會減弱。

如上海一樣,深圳將來走向職業化、穩定化,說明這座城市在走向成熟。

這並沒有什麽不好,但是前提是這座城市必須能夠負擔得起自己,也就是不再完全依賴於外來人口的人才紅利——本地應該具備一定實力的高校,並培養大規模的人才。

但是,目前深圳的高等教育水平還比較低。高等教育的投入,需要金錢,也需要時間積累。

過去的深圳,就如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卸掉所有包袱,一路狂奔,以最低的成本創造最大的價值。

如今的深圳,逐漸成家立業,拖家帶口,甚至沾親帶故,吃飯的人多了,幹活的人相對少了。

對於深圳來說,一個不太好的消息是,深圳的家庭杠杆率是北上廣最高的。深圳不少家庭承擔著高房貸,實際上在透支當下和未來的消費,以及上下兩代人的教育和醫療儲蓄。所以,深圳,過去及當下賺得錢,要為將來做好打算。

日子還長著,深圳就像一個孩子剛出生的家庭,將來花錢的地方還多著,必須未雨綢繆,為將來打算。

這座城市,需盡快補上軟基礎設施的課,加大教育醫療等公共投入,將深圳建設成為一個屬於深圳人的城市,打造成一個高度城市化的城市。

當今世界,評價一個城市,不再單以產業論城市,也不再單以城市論城市,而是以城市圈論城市。

人們說紐約、舊金山、東京很強,意思是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很強。

如果單純把紐約拿出來,用單一城市及產業的思維看待這座城市,很多人會得出“城市空心化、過度金融化”的簡單結論。

人們現在說紐約,實際上指紐約灣區大都市區,包括紐約州、康涅狄格州、新澤西州等31個縣聯合組成,擁有四千多萬人口,這個世界第一灣區,擁有發達的金融、製造業、科研技術、世界一流的高等交易、良好的自然和人文環境以及完善的城市基礎。

紐約的金融和國際航運極為出色,而康涅狄格州是美國傳統的工業重鎮,新澤西的製藥及生物科技發達,普林斯頓大學和貝爾實驗室聚集於此。

所以,未來看待一座城市,應該具備“城市圈格局”,以國際思維、市場理念和未來視野來衡量,如此更加理性,更加客觀,更加本質。

上海的前途取決於長三角城市圈,上海幹好第一國際化都市的事;

香港和深圳的機會來自粵港澳大灣區,香港已沒辦法像過去一樣大踏步往外走,而應該想辦法如何與內地城市融合,做好帶領內地城市走向國際的帶頭大哥;

深圳隻要彌補軟性基礎的短板,自然可乘大灣區勢而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Wafik 回複 悄悄話 香港為什麼不能跟深圳學學?當年彭定康想把香港打造成高科技工業基地時深圳還是個小鎮。
港人眼光短淺,造就了深圳的高科技基地.
中共現在高推深圳是希望港人能清醒頭腦,務實。是想救香港。
香港有金融和港口。但它的房地產畸形發展把金融推還給上海,新加坡;把港口推給廣州和上海。再對陸客不友好,把旅遊推給澳門和台灣。它就完成自殺了。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來訪和留言。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滅了香港,深圳怎麽走向世界?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