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大願要義及引導
智圓法師 講述
一、修學四十八大願的重要性
(一)《無量壽經》是淨土法門的根本
1、往生正因,信解為本
我們要想即生順利往生極樂世界,必須知道往生的因是什麽。正如《彌陀要解》中所說:“往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因此,信願是往生的關鍵。信、願中又以信為先導。如果能對極樂世界的殊勝性生起信心,那就會主動發願求生極樂世界。如何生起信心呢?它的根本在於了解。當了解深化到一定程度,形成一種無法奪走的信解時,行為自然就隨著它轉了。因此,信解是修淨土法門最重要的內涵,像心髒一樣。
2、依聖教量,開啟信解
那麽,這種信解如何開啟呢?這就必須學習經教。要知道,修淨土法門之所以能迅速解脫成佛,完全是由阿彌陀佛的本願和智慧神力所致。但這是極秘密的境界,完全超出了凡夫、二乘乃至菩薩所能衡量的範圍,極樂淨土不可思議的事理因果隻有佛才現量了知。因此,我們對於極樂淨土的因果,需要依靠佛的聖教量來獲得認識。
3、淨土綱宗,無量壽經
在釋迦佛親口宣說的淨土經教中,《無量壽經》講述了極樂世界的形成因緣、成就後的功德莊嚴,並開示了往生所要具足的條件、所要避免的違緣,以及往生後得到的利益等等,對於淨土的因緣、果報、事理、行證等都作了非常全麵的開顯;而其餘諸經中並沒有如此完備的指示,因此,《無量壽經》被譽為“淨土第一經”。這是釋迦佛在本土宣說彌陀法門最完備的一部經,也是整個淨土法門的綱宗。後世的諸菩薩、祖師們撰造淨土論典、注釋、教言、發願文等等,都是基於此經。這樣就知道,《無量壽經》是淨土法門的根本。
(二)四十八願是《無量壽經》的心要
在《無量壽經》裏,又以彌陀四十八願最為重要。對此主要從兩方麵來認識:
1、信解四十八願,敬信彌陀世尊
要知道,淨土信仰的關鍵是對阿彌陀佛的信心,而這個完全建立在對阿彌陀佛的了解上,而了解的關鍵,就是要知道阿彌陀佛因地發下的四十八大願。通過修學四十八大願,對阿彌陀佛越來越了解,會逐漸發生很多的認識,這種認識會使我們對阿彌陀佛生起很深的信心、恭敬心,以及對彌陀願海的感恩,往後一提起阿彌陀佛,就有很濃的心、有一個完整的信心。
2、信解四十八願,決誌求生極樂
釋迦佛在淨土經中說到,成就極樂世界有兩個條件:一、法身妙智;二、彌陀願海,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其中法身妙智是體,是根本因,它的起用要隨本願的緣起。也就是說,成佛的時候,唯一是根據本願的緣起而發揮妙力。阿彌陀佛因地是這樣發願的,那麽成佛時就按照願的設定來起用,不會出現與本願不符的情況,比如發願成就淨土卻出現穢土等等。另一方麵,如果隻有發願,而沒達到客塵消盡、法身智慧妙力無礙任運顯發的地步,也不可能真正實現所願;否則,在阿彌陀佛成佛之前也應該依照願力顯現極樂世界,但實際並非如此。
那麽,現在我們要了解的就是彌陀願海,也就是四十八大願。因為,如果了解了阿彌陀佛因地發願的緣起、發願的內容,就會明白果上形成的極樂世界為什麽具足無量的功德莊嚴,為什麽超勝十方佛刹等等,對極樂世界的殊勝性會發生勝解。由此就會認定,對自己來說,求生極樂世界是解脫成佛最好的選擇。
也就是從願海裏你會了解到,往生以後,每個往生者都不起任何我和我所的念頭。而且,六根所觸到的一切都是清淨境緣,都能當即六根寂靜,與涅槃理體相合。不僅如此,還能夠逐漸實現普賢願海,如果以本願力要去他方世界救度眾生,也是永遠不會迷失,而且在上供下化方麵都能快速地圓滿等等。這就看到,這是極其迅速的道,能夠使得按通途教法無數劫才能越過的菩薩高深地道的修行,往生後一生之中就能成辦。
那麽,具足什麽條件才能往生呢?我們通過十八、十九、二十這三大願就會了解到,如何具足信、願、行來成辦往生,如何通過至心信樂、下至十念念佛來成辦往生,以及如何結合發菩提心、修持眾善、一心回向等,把一切善根全部攝歸在淨土上來成辦往生。這樣了解後比度自心,就會確定它是我們今生真正能夠把握得住的一條極殊勝的道路。
就像這樣,當我們了解了彌陀願海以後,就會知道這真正是一條以極簡易的修習,實現極殊勝利益的淨土妙道。這時候你就會排開其他路線,立誌這一生一定要往生極樂世界。
彌陀願海的緣起
在正式修學四十八願之前,我們首先要認識彌陀願海的緣起。因為懂得了緣起,你就知道這一切全是真實不虛的事;知道這些是真實的,在學每一願時,才能引起相應的信心和欲樂,才會出現對阿彌陀佛的信心、感恩心、恭敬心和歸依心,才會認識到極樂世界超勝十方佛刹的殊勝性。這以後,就會從真實的心裏發出信願,也會具足善導大師所說的決定往生的三心——至誠心、深心和回向發願心。
(一)見佛聞法,初發大心
彌陀大願海的緣起,要追溯到過去久遠劫前。當時有佛出世,名為“世自在王如來”。那時有一位國王,叫做“世饒王”,他聽佛說法後心開意解,當即發起無上菩提心,舍棄王位出家,法名“法藏”,他就是阿彌陀佛的前世。
再說,法藏菩薩才能極高、心智勇猛,他到佛前頂禮、右繞三匝後,長跪合掌讚歎佛後,說道:“我已經發了無上菩提之心,願佛為我廣演經法,我要攝取具足無量清淨莊嚴的刹土。願佛加被,讓我迅速成就正覺,拔濟一切眾生生死大苦的根本。”
應著他的祈請,世自在王佛當即宣講了210億刹土中人天善惡、國土粗妙等的各種情形,這樣宣講了千億年。那時以佛力加被,他當即就開了廣闊的天眼,睹見了這無數刹土的情形。不但是親眼見到210億刹土的狀況,而且對此一一辨別、了知,知道這無數刹土中依正二報的事、理、因、果等等。(所謂的“210億刹土”,實際是表示十方無數刹土。)
再說,法藏菩薩親自見到這無數刹土的狀況,頓時激發了他無上殊勝的大願:一定要建成十方世界中的第一佛國!也就是,攝取這無數刹土所具有的精妙,讓這一切都融合在一個國土中實現。
(二)五劫精勤,結成大願
那麽,這樣的國土如何建立呢?首先要有藍圖,就像施工之前先畫圖紙一樣。為此,他以智慧作了很多的觀察、設計、驗證。首先觀察這數以億計的佛刹,發現有些佛刹很精妙,有些佛刹不那麽精妙,在精妙的佛刹裏也有這方麵的功德、那方麵的特點等等,各種情況都不一樣。這樣觀察清楚之後,就把這210億刹土裏的精妙、殊勝之處都采納過來,設計融合在一個佛刹裏。也就是210億刹土所有精妙之處都攝集在這個刹土裏麵,而對於其中的缺陷、各種的負作用都設法避免。這樣設計好了之後,還要找到實證這無量莊嚴的方法,要證實這一切都能實現。整個過程十分地漫長,總共經過了五劫。
就像要建造一座世界頂級的摩天大樓,要求具備全世界幾百座摩天大樓的優越功能,首先設計師要到世界各地親自觀摩這幾百座大樓。然後,對每一座樓作觀察、分析,再攝取其中的優點和特長,避免所有的缺點和不足。之後再把這一切優點設計在一座大樓上。這樣設計好方案後,還要檢驗它的可行性、可操作性,是不是能夠建成?是不是每項功能都能達到預期的目標?等等,要做實驗來驗證。這樣就看到,由於對這座大樓的要求高,所以前期工作是非常多的,要作很多的觀察、挑選,要有很多巧妙的構思和設計,到最後才能定出方案。
就像這樣,法藏菩薩為了建成十方世界中的第一佛國,經過了五個大劫精勤求索,以智慧觀察,不斷地修正、製定等等,最後才結成了四十八大願,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當他思惟圓滿,方案全部定好了以後,就來到世自在王佛前,向佛匯報。當時佛告訴他:“現在是時候了,你可以說出攝取無數佛國精妙的大願了,這將使現在、未來的無量眾生生起歡喜等等。”於是,法藏菩薩遵從佛的敕令,在大眾中宣說了自己所結成的四十八大願(這是釋迦佛根據此方人類能接受的程度,講了阿彌陀佛四十八條大願,實際彌陀願海有無量無邊)。
(三)無量劫海,修集資糧
要知道,這樣結成大願以後,不是說就已經成功了,這以後的修行不曉得經過了多少劫。經中說:“經過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無有等等、億那由他、百千劫”,時間漫長得極其驚人。在這期間,法藏菩薩修持了從布施乃至般若的無量無邊菩薩行,以無量的智慧、三摩地、發願、善根等的福慧資糧莊嚴國土。
有人想:為什麽要五個大劫結成大願,發願之後還要經過無量劫的修行?
這就像蓋一間茅棚,從設計、施工到完成隻需要一天,而造“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卻要花上百年的時間。現在不是要建全世界最大的園林,而是要建攝集無數刹土精妙於一土的絕妙淨土,其中每一樣都極其精妙,當然需要經過無量無數劫了。這樣一步步走來,太不容易了。
(四)大願圓成,普度群生
像這樣,法藏菩薩經過了無量劫的修行,終於在福慧資糧圓滿之時,成就了無上正等正覺,法界中頓時出現了極樂世界,具足依報和正報的無量莊嚴。這裏麵的每一點,都是按照當初的發願,從法身妙智中現出來的。
阿彌陀佛成佛距今十劫,彌陀願海的每一條都已圓滿實現,對我們來說,這就像父親費盡艱辛打下了江山,自己作為兒女可以坐享其成一樣。阿彌陀佛的刹土就在那邊,那裏麵各種好的因緣全都圓滿了,我們隻要往生過去,就能直接受用到阿彌陀佛無量劫來大願大行的果實。在全法界裏再也找不到比這更殊勝、更容易往生的淨土了。我們在這上麵一定要有抉擇的眼光,今生是決定求生極樂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