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律師淨業禮懺儀序
大智律師,即宋代靈芝元照大律師,他是南山宗的祖師,餘杭人。最初依止東藏慧鑒律師專學戒律,後來依從神悟法師聽天台教觀。神悟法師勉勵他深究探明《法華》妙義,作為根本要務。後來他又跟廣慈法師受菩薩戒,當時戒光發現,就博究南山一宗。常常拿著錫杖,持著缽盂,在街市上乞食。晚年主持靈芝寺三十年,傳戒度僧達到六十會,一心專誌淨業。每每說道:“生宏律範,死歸安養,平生所得,唯二法門。”就是講,我一生所得到的就是兩個法門:在生時弘揚戒律軌範,死後歸於極樂世界。他曾經集《淨業禮懺儀》,並作了這篇序言。到了宋代政和六年的秋天,元照律師讓弟子諷誦《觀經》和《普賢行願品》,結跏趺坐化去。西湖上打魚的人們都聽到空中有天樂鳴響。
元照,自下壇來,便知學律。但稟性庸薄,為行不肖。後遇天台神悟法師,苦口提誨,始知改跡。遂乃深求祖教,博究佛乘。而於佛祖微言,薄有所領。
大智律師說,我元照自從下戒壇以來就知道學律,但是稟性庸愚薄劣,行為上有很多不如法的地方。後來遇到天台神悟法師,他苦口婆心地提醒教誨我,這才知道改變做法。於是廣學深究佛祖的甚深教法,對於佛祖的微妙言教才稍有領會。
竊自思曰:初心晚學,寧無夙善。但不遇良導,作惡無恥,虛喪一生,受苦長劫。於是發大誓願,常生娑婆五濁惡世,通達佛理,作大導師,提誘群生,令入佛道。
我私下自己想:初發心的後輩學人們哪裏沒有宿世善根呢?隻是沒遇到好的導師,結果無恥地造惡,徒然度過一生,以惡業力在長劫中受苦。於是發大誓願:願我常生在娑婆世界五濁惡世,通達佛理,做大導師來提攜引導眾生,使他們入於佛道。
複見高僧傳慧布法師雲:方土雖淨,非吾所願。若使十二劫蓮華中受樂,何如三途極苦處救眾生也。由是堅持所見,曆涉歲年。於淨土門,略無歸向。見修淨業,複生輕謗。
後來我讀《高僧傳》,見到慧布法師說:西方刹土雖然清淨,但不是我的所願。假使十二劫中在蓮花裏受諸妙樂,哪裏比得上在三途極苦處救眾生呢?於是我堅持自己的見解,經曆很多年歲,對於淨土法門沒有一點歸向之心。見到別人修淨業,還生輕視誹謗之心。
後遭重病,色力痿羸,神識迷茫,莫知趣向。既而病差,頓覺前非。悲泣感傷,深自克責。誌雖洪大,力未堪任。
後來我遭遇一場重病,色身虛弱,精神萎靡,神誌不清,不知道前途方向,想到未來前程毫無著落,心裏空空的。不久病好後,頓時覺悟以往的過錯,悲泣感傷,深深地指責自己。雖然有宏大的誌願,但並沒有堪當在濁世裏度眾生的能力,真是自不量力!
仍覽天台十疑論。初心菩薩,未得無生忍,要須常不離佛。又引智度論雲:具縛凡夫,有大悲心,願生惡世,救苦眾生,無有是處。譬如嬰兒,不得離母。又如弱羽,隻可傳枝。
我又觀閱天台智者大師造的《淨土十疑論》。裏麵講到,初發心的菩薩沒有得到無生法忍,須要常常不離開佛。此論又引《大智度論》說:一個具有煩惱、被業力纏縛的凡夫,說有大悲心,要生在濁惡之世救度苦難眾生,無有是處。就像嬰兒不能離開母親,弱鳥隻能在枝頭附近活動一樣。對照自己,感覺的確如此。
自是盡棄平生所學,專尋淨土教門。二十餘年,未嚐暫舍。研詳理教,披括古今,頓釋群疑,愈加深信。
我在遭遇這場重病並檢點自己以後,就改變了道路、方向。把平生所學全部放下來,專門尋求淨土教門,在二十多年裏沒有暫時舍開過。對於淨土的妙理和經教作詳細研究,縱覽古今大德們的著作,深入教海,頓然解開了過去的種種疑惑。對於這個大道行門,更加深信不疑,覺得自己一定要走這條路。
以上是深入淨土解門的情形。
複見善導和尚專雜二修。若專修者,百即百生。若雜修者,萬千一二。心識散亂,觀行難成。
後來我又見到善導和尚在《往生禮讚》裏特別開示專雜兩修。如果專修,一百個人修一百個人往生;如果雜修,千萬人裏沒有一兩個往生,比例非常小。因為心識散亂,很難成就觀行。我得到善導大師的指示後,就趣入一心專持彌陀名號的道路。這就是我深入行門的因緣。
一誌專持四字名號,幾生逃逝,今始知歸。仍以所修,展轉化導。盡未來際,洪讚何窮。方便多門,以信得入。如大勢至,以念佛心,獲悟圓通,入三摩地。
從此,我一向專誌地執持“阿彌陀佛”四字名號,感歎多生以來就像《勢至圓通章》裏所說,“如子逃逝不知歸”,現在才開始知道歸宿了。並且以自己所修的法,輾轉化導眾生,對於彌陀願海大法門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即使盡未來際作最廣大的讚歎也說不完。(這表明他起了深信,知道從此要一心依仰彌陀慈母。)我知道證入本性有很多方便門,這都要有信心才入得了。而淨土妙門當然要信阿彌陀佛,憶念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智悲願力,一心靠倒,念念與佛相應。就像《勢至圓通章》所說:“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這裏大師講到自己一心歸入淨土門,與彌陀相應的轉變過程,確定了行門,從這上麵一心深入。
以上講了大師深入解門和行門的曆程。
複自思念,已前所造無量罪業,不信淨土,謗法毀人。業因既成,苦果必克。縱百千劫,所作不亡。業性雖空,果報不失。內懷慚恥,曉夕兢惶。於是躬對聖前,吐露肝膽,五體投地,苦倒懺悔。仍發大願,普攝眾生,同修念佛,盡生淨土。
大師又講到自己發懺悔心、改往修來的想法。他自己思維,心想:我以前造了無量罪業,不信淨土、謗法、輕毀別人修淨業。罪業已經形成,苦果報應決定會來。所謂“縱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業的體性雖是空,果報卻絲毫不失。內心懷著慚恥,從早到晚戰兢惕厲、惶恐怖畏。於是親自在聖像前袒露心跡,說出實情,五體投地作禮,竭力地發露懺悔。並發起大願:願普攝一切眾生同修念佛,同生淨土。像這樣,他幡然改過,從以往輕謗淨土、略無歸向,轉為一心歸向,並發大願普攝一切有緣眾生同生淨土。
以上大智律師講述了自己歸向淨土的心路曆程。
我們學這一段要看清大智律師內心的變化過程。可以分成兩段。前一段要看到他怎麽發願在穢土度生,並對淨土起了輕謗。他的發心不是偶然,而是自身上有切實的感受,推己及人就立誓在穢土裏救濟苦難眾生。常言道“曾為浪子偏憐客”,他從前也是迷失道路的人,後來遇到好師父,使他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他先前受戒後隻知道學律,並沒有學教。然而在開教眼以前,人是很危險的,不知道怎麽走這條菩提道。無始以來的惡習也多,以致於行為不肖,很多地方都不合法道。後來遇到明師,師父苦切地指導他,提醒他一定要學教。之後他下了一番功夫,廣學深究甚深的教法,對佛祖的微言總算有一些領會。
那時,他感覺這太重要了,就想:這個世上的眾生都跟我一樣。現在來學佛的人當然宿世都有善根,但內在善惡夾雜,有好的習氣,也有壞的習氣,關鍵就看能否遇到良師。如果沒遇到良師,憑著自己的感覺、習性走,那太危險!根本看不清道路。學佛法完全要靠善知識,否則是走不通的。他想:在遇到明師以前,一般人都是空耗一生,而且無恥地造惡。自以為在修行,實際就是在不斷造惡,而在佛法裏造惡是非常重的,將在無量世中受惡趣苦,太可怕了。這時他悲心不忍,想起自己的遭遇,又想到眾生也跟我一樣,在這種情形下,如果沒有人發願在穢土中度生,那這些可憐的眾生怎麽辦呢?於是想:我將來一定要精通佛法,在五濁惡世裏做大導師,盡心盡力地提攜眾生,幫助他們、引導他們,把他們都安置在菩提道上,讓他們迅速解脫成佛。他有這樣的勝解。這就是從切身的感受觸發了善根而發起悲願。
後來看到《高僧傳》裏有一位慧布法師說:縱然五逆十惡之人,一生到淨土就能在蓮花裏十二劫受天宮之樂,我覺得也不如直接下三惡趣救度眾生。他看到這話深有同感,堅定了在穢土修行,直接救濟苦難的大願。凡夫的分別是很怪的,總是偏。一旦偏到穢土上,對於別人修淨土就有輕視心,而且會誹謗,對淨土法門毫無歸向之心。這就是他前一段的經曆。
我們要看到大智律師前期的心路曆程。也就是由勝解發起願欲,由願欲驅使著心往所願的方向努力。他心的流向就是要在穢土修行、度生,這上麵有悲、有利他、有行動。或者說,他以勝解驅使就立了願,這個願非常堅定、無法扭轉,之後一心在這上努力。然而在分別心的走向上,往穢土走和往淨土走是截然不同的兩條路。在淨土方麵,他心的能量絲毫不投入,而且非常排斥、輕毀;在穢土方麵,心一直投入能量,發起精進。這樣就看到他這一段的心路曆程。
我們想一想:大智律師的發心不好嗎?他哪裏出錯了?對苦難眾生有切身的同情,一心想去救度,而且發心做大導師提攜眾生,把他們安置在無上佛道。這樣的悲心、菩提心不好嗎?世上有幾人發得起這個心?隻求自了生死、一己解脫的人,發得起這樣的心嗎?隻想自己享樂,不願在苦難中度生的人,有這種心量嗎?我們應該對這種心禮敬,它非常殊勝難得。既然這麽殊勝難得,為什麽他後來改變方向呢?如果沒有問題,為什麽要改變?我們繼續觀察後一段,這位高僧是以什麽因緣知道自己的錯誤所在,從而改變方向的。
他之所以發生那麽大的轉變,就是因為在出現大考驗時沒過去,過不了關,這讓他感覺自己不行。那時生了一場大病,特別危急,感覺要死。譬如一個凡夫,當癌症診斷書一下來,人一下子就垮了,非常驚恐,精神萎靡,有的幾天就變得不像人樣了。當時大師遭遇重病,整個身心都被席卷進去,脆弱無力,不知道該怎麽度過。後來病好了,他才覺悟到自己不行。病一過來才發現人的我執有多大,空不了,過不去,不曉得往哪裏走,前路茫茫,非常恐慌,證明自己沒有道力。這時才感覺,過去的發願雖然悲壯,但能力相差太遠。自身尚且淹沒在生死浪潮裏,還怎麽救別人?願雖大,實際沒有能力完成。
之後看到《淨土十疑論》,發現祖師菩薩們都這樣教導:初發心菩薩在得到無生忍力之前必須常不離佛。而且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裏說:具縛凡夫,有悲心願生惡世救苦眾生,無有是處。譬喻講得很明顯,嬰兒不能離開母親,弱鳥隻能在枝頭活動。其實這是很簡單的道理,願可以很大,但這裏麵有一個成長過程,不可能嬰兒就去救人、弱鳥就飛上高空。那時,他以智慧觀察到了這一點,就改變了方向。如果當時沒有改,那後麵就很危險。按照大比例來看,很難實現所願,糟糕的甚至可能墮惡趣。
我們從這裏要吸取教訓。也就是欲救眾生的願心,一定要由智慧來駕馭。如果沒有以智慧如理抉擇,判斷有誤,覺得眾生這麽苦,怎麽能考慮自己解脫?這樣直接衝進風浪裏度眾生,結果很快就被淹沒,沒有一點自在力,不必說度眾生,連自身都難保。這是很明顯的。可以想像,他所經受的那場大病就是較大的生死風浪,當時發現自己完全被席卷走了。雖說諸法皆空,病也是空的,但那時連一點無生忍的力量也沒有。自己作不了主,前路茫茫,非常可怕。人在生死關頭之時,沒有得道或者雖開悟但沒達到純熟、自在的話,仍然非常恐慌,過不去。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在這種狀況下,怎麽能草率跳進去呢?用智慧去衡量,根本達不到入三途惡趣救眾生出生死的地步。
其實仔細想想就明白。譬如菩薩需要割舍身肉布施眾生,但不是剛一發心就能做到。等修證到高位,割身肉像割菜葉一樣,那時當然可以這樣做來利益眾生;如果初發心就割身肉,由於割肉會產生巨大的痛苦,那時必然起嗔心,不但不能利益眾生,反而會墮落。這是很明顯的例子。那時,大智律師就發現自己的抉擇太草率,智慧太粗大,還不到位,沒有全麵地考慮道的行程、走法等。要知道,隻有成就了無生忍力,才能入惡世自在度生,此前必須先練成這種道力,而這又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那麽在哪裏練呢?選擇生在穢土還是生在淨土?這就要觀察因緣。對於初發心者來說,應當選擇往生西方淨土,在那裏能夠現前依佛常常不離,迅速成就無生忍力。
之後,他努力的方向、重點完全變了。過去學各種法,但輕視淨土法,因為自己不去淨土,就覺得沒必要學淨土教。現在知道隻有先去淨土,得到無生忍力,才能成滿回入娑婆度眾生的大願,從“一步直入”變成“兩步而入”。而能否完成度生大願,關鍵就在於能否往生,一往生一切都會實現,沒往生就都沒法實現。這樣淨土就成為利他的歸處,此生最大的重點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此,修學淨土法門成了重點中的重點。像這樣,通過以智慧抉擇,勝解已經轉變,之後願或欲、精進的方向都跟以往完全不同。從此專尋淨土教門,二十多年沒有暫時放舍過。這樣就出現了在淨土法上的一門深入,有“專”和“恒”的內涵。
大師又講到具體的作法和發生的效果。作法是“詳研理教,披括古今”,效果是 “頓釋群疑,愈加深信”。這就是深入解門的真實道路。也就是詳細去研究淨土的妙理、聖教,全麵去看淨土大德的著疏。這就看到,像這樣的大德都需要二十多年,非常詳細地去研閱淨土教,天天不離開學習,最終才結成這樣一個心要。由於理上越來越明,就發起了非常深的信心。發生深信,實際就是得了勝解或者非常強的理解。由於發生了勝解,從此就一心一意修這一妙門,從始至終完成佛道。因此,對於淨土行者來說,勝解實在是命根、是修淨業的中心支柱。它是深信的關鍵,和幽溪大師所開示的“廣學祖教”是一樣的。
內心的疑結一旦解開,轉而信心就會出來,所以生信的途徑就是要破除無知、邪解和疑惑。如果心中有很多不了解,處於無知的狀況,那就要通過廣泛地閱讀、聽聞等產生了解來破除。再者,心中有不正確的理解,對淨土看偏、看小、看低、看得不了義不圓頓等,這些都叫“邪解”。非常深入地領會之後,就會發現這是極其不可思議的法門。就像蕅益大師所說:淨土法門是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方便中第一方便。如果有這種理解,那當然萬牛莫挽,對這個法尊重信賴,好樂渴仰,這些就是發生信願的根本。再說,疑惑就是心裏有很多舉棋不定,想“是這樣嗎?是那樣嗎?”等等,這些也都要通過解疑破惑來遣除。
隨著這些問題不斷地被解決,信心就不斷地在長。就像我們學《淨土十疑論》《淨土或問》等那樣,會發現細致地學完以後,信心已經增長很多。但這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大師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才發現真實的信心已經出現,而且非常深。我們一定要注意這條道上的緣起。的確是理明就信深,信深就願切,願切就行專,行專就功純,功純就業淨,業淨就障消,障消就智朗,一定會出現這樣一條康莊大道。
以上就看出,大師專學淨土以後,首先在解門上持之以恒、契而不舍,非常具體地努力,他成為我們的楷模。在行門上,他主要得到善導大師的指點,結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真正明白要走的路,一心與彌陀相應,這是行門上的斷定。從此,大師一心專持彌陀名號,走上了專修淨土的道路。過去由於偏激,長期排拒淨土,輕視誹謗別人修淨業。現在猛利懺悔,畏懼業果,知道這是群生歸仰的大道,無數眾生都要由彌陀願力的攝持,來達成即生往生淨土而解脫成佛,這是無比重要的大事。就像《普賢行願品》所說:“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刹。”大師幡然改悔,從此發大願心,要普攝一切有緣眾生同生極樂世界。從這裏可以看出他的心態完全轉變了。
總之,以上講的就是彌陀使者的標準道路。也就是要長期深入,從解門和行門進入,自行化他都以淨土為歸,普攝一切有緣眾生都踏上這條極其殊勝的淨土大道。
欲常修習,須立軌儀。故集諸文,布成此法。從始至末,第列十門。並準聖言,鹹遵古式。事從簡要,法在精專。所貴自備修持,豈敢貽諸先達。後賢披覽,知我誌焉。
為了常常修習淨土法,就需要建立儀軌,因此我合集諸經論的文句,編成了這個懺法。從開頭到最後次第列出十門,都是以聖言為準則,完全遵循古德的規範,事相盡量簡明扼要,法門貴在精純專一。主要是為了自己修持,怎敢寫給諸位前輩大德們看。希望後世的賢者們閱讀了這篇文,能知道我的心意誌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