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解行

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
正文

淨土或問講記11

(2017-04-03 08:51:34) 下一個

https://i.imgur.com/BX2Oc3U.jpg

 

  問曰:吾之言過矣。駟不及舌矣。承師之教,誰不寒心。奈何人心易進易退。一聞警策,勇猛精勤。忽於目前逢一障難,便轉念頭,別求方便。都道淨業隻是身後之事,於今目前無所利濟。從此身心一時放退。是亦無怪其然耶?

  禪者問道:我的話說過了,收不回來。得到師父的教導誰不寒心?怎奈人心易進易退,一聽警策就勇猛精勤,忽然目前遇到一種障難,就轉念頭另外找方便。都說淨業隻是身後的事,目前沒有什麽利益、幫助,從此身心一時放退,也難怪會變成這樣!

  答曰:汝之所見未廣也。豈不見經中道,受持佛名者,現世當獲十種勝利。

  回答:你的見識還不廣大。沒見到經中說,受持佛的名號,現世能得到十種殊勝利益嗎?

  從阿彌陀佛來說,他悲願加被眾生,誰至心稱念他的名號,從稱念時起就為佛力攝持,得到佛名號的利益。因為名號像如意珠,能賜予眾生現生和來世的無量利益,而且畢將以此為佛力攝受,得到往生、解脫等。要看到阿彌陀佛是無量光,阿彌陀佛是甘露王、如意寶,因此,修持念佛這一門能成就無量的利益。要想到這是佛係統的法,是佛果位方便的法,是佛力在作加被。

  這樣一想就知道,種種利益當然會隨之出生。得到護法、菩薩守護,得到諸佛護念,得到彌陀攝持,而且在佛光的照護下,在正麵力量的保護下,各種邪性力量不能加害,不會遭受橫逆、災難,又能消業,身心安樂,夜夢吉祥,得到恭敬、供養,臨終沒有怖畏,見佛往生,盡未來際感受妙樂。這就看到得佛力加被、與佛相應的好處,不是隻管死時的事,而是從生一直到盡未來際,從現前一直到成佛之間,得受無量的利益,在這一法中能成辦各種利益。

  一者,晝夜常得一切諸天,大力神將,河沙眷屬,隱形守護。二者,常得二十五大菩薩,如觀世音等,及一切菩薩,常隨守護。三者,常得諸佛晝夜護念,阿彌陀佛常放光明,攝受此人。

  這三條是指得護佑、攝持。

  第一、晝夜常常得到一切諸天、具大力量的神將、恒河沙數的眷屬暗中守護。念佛之人很吉祥,護法等都隨時守護他。

  第二、常常得到二十五位大菩薩,像觀世音等,以及一切菩薩恒常隨行守護。就像經中說:菩薩視他為勝友來守護。《觀經》裏說:“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聞佛名、二菩薩名,除無量劫生死之罪,何況憶念?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分陀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

  第三、常常得到諸佛晝夜不斷的護念,阿彌陀佛常常放光明攝受此人。就像經中說:恒河沙數諸佛護念,阿彌陀佛無量光攝持念佛眾生不舍。這就知道,他時時在佛的光照中,在諸佛的護念裏,非常吉祥。

  四者,一切惡鬼,若夜叉,若羅刹,皆不能害。一切毒蛇毒龍毒藥,悉不能中。五者,火難水難,怨賊刀箭,牢獄枷鎖,橫死枉生,悉皆不受。六者,先所作業,悉皆消滅。所殺怨命,彼蒙解脫,更無執對。

  這三條講到念佛者能免除毒害、災難、橫死,能解除冤孽,消滅罪業等,得到保護而遠離負麵因素。

  第四、一切惡鬼,像夜叉、羅刹都不能加害,一切毒蛇、毒龍、毒藥,都沒辦法施展毒力。

  第五、水火災難、冤家、盜賊、刀箭、牢獄枷鎖、不吉祥的橫死枉生,都不會受。

  第六、從前造的罪業都得以消滅,曾經殺過的冤命都蒙念佛之力得到解脫,再也不作對了。

  七者,夜夢正直,或複夢見阿彌陀佛勝妙色像。八者,心常歡喜,顏色光澤,氣力充盛,所作吉利。九者,常為一切世間人民恭敬供養,歡喜禮拜,猶如敬佛。

  這三條指在生時晝夜安樂吉祥,而且得到很好的人緣,為眾人所恭敬、供養、禮拜等。這就看到,念佛人在現在生中就特別美好。

  第七、晚上做夢都很正直,或者夢見阿彌陀佛的勝妙色像。

  第八、心情常常歡喜、麵色光澤、氣力充盛,做什麽都很吉利。

  第九、常常被一切世間人民所恭敬、供養。人們見到這位行者都歡喜禮拜,猶如恭敬佛一樣。可見,得到阿彌陀佛的加被,身心都好、晝夜都好、人緣都好,還有很大的懷攝力量。

  十者,命終之時,心無怖畏,正念現前。得見阿彌陀佛,及諸聖眾,持金蓮華,接引往生西方淨土。盡未來際,受勝妙樂。

  第十、在命終和往後盡未來際都享受勝妙之樂。這一生修了憶念阿彌陀佛的法門,常常在阿彌陀佛的護念中,與佛心聯係在一起,的確非常好。到了命終,心裏沒有怖畏,念阿彌陀佛的正念現前,見到阿彌陀佛和聖眾拿著金蓮花來接引,當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從此盡未來際受用勝妙安樂。這的確是大吉祥、大圓滿的法門。

  如上十種利益,經文具載,乃佛口之所宣也。

  像上麵這十種利益,經文有具體的記載,這是佛口所宣說的,沒有絲毫虛假之處。

  既是現生來世,皆有利益。然則世出世間要緊法門,無如念佛者矣。但當精進,不用懷疑。

  既然是現生來世都有利益,處處得加被、得護念、得保佑,得圓成功德,沒有比這更好的事了,因此說,世出世間的要緊法門,沒有像念佛這樣的了。它是佛力加被的緣故,攝佛功德為自功德的緣故,以佛果覺心為我因地下手處的緣故。所以你一直要精進,不必懷疑。你過去的認識太狹小,以為念佛隻管送死,不管保生。其實,自從你一心歸投阿彌陀佛,佛的慈悲願力就不會舍離,佛的誓願不會不履現。最保靠的就是佛,力量最大的就是佛,最大的保障就是佛。因此,一心處在阿彌陀佛無量光的照護中,再加上整個佛係統力量的護佑,自心又本來是佛,以佛力加被,內心就能得安樂受用,因為它有滅罪積福功能的緣故。總之,在現世中非常吉祥如意,臨終沒有死的怖畏,安安樂樂地生到極樂世界,然後成佛。所以放心好了,一心寄托在阿彌陀佛上,相信佛。

  問曰:念佛之門,多承開導,群疑盡釋,正信現前矣。但上文所謂抖擻身心,撥棄世事。今世網中人,間有境緣順便,身意安閑者,則可依此而行。其有世事不容撥棄者,又當何以教之。

  禪者問道:承蒙您多番開導念佛法門,各類疑惑都解開了,生起了正信。盡管上麵說到“抖擻身心,棄舍世間的事”,現在纏在世網中的人,間或有境緣很順、身心安閑的人,可以按這個做法來做,然而那些沒法拔棄世事的人,又該怎樣教導他們實行淨土修法呢?

  答曰:世網中人,若是痛念無常,用心真切者。不論苦樂逆順,靜鬧閑忙。一任公私幹辦,迎賓待客。萬緣交擾,八麵應酬。與他念佛,兩不相妨。

  回答:雖是世網中的人,但心裏如果能痛念無常,用心真切的話,不管平常處在苦樂逆順哪種遭遇裏,靜處鬧處哪種環境中,鬆閑繁忙哪種狀況中,一任他辦公事、私事、迎賓待客,各種因緣交相而來,八麵應酬,跟他念佛都沒有妨礙。也就是盡管在一切境界中,心裏還是在念佛,成了一心兩用。念佛和日常的威儀、辦事等配合得很好。譬如邊走邊念,邊掃地邊念,邊做雜事邊念,由於無常心切,用心真切,所以時時都用得了心,關鍵看你要不要。

  講到這裏有人問:什麽叫“看要不要”?

  這很明白,如果你要錢,把錢看得重,那常常能想到錢。如果對情人看得重,那也是時時都掛記。像這樣,你很要的話就時時都念得起。

  不見古人道,朝也阿彌陀。暮也阿彌陀。假饒忙似箭,不離阿彌陀。又雲: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雲飛。

  這裏又引古人的詩偈說明的確可以做到,有這樣的修持軌範、修行境界。就像白居易所說:早上也阿彌陀,晚上也阿彌陀,即使忙得像箭一樣,心裏還是不離阿彌陀。古人又說:竹林很稠密,但也不妨流水經過;山非常高,哪裏障得了白雲飛過?流水和白雲表示我們的心非常細密。當用心到了精細時,那就像竹子雖然密,但水還能夠很細地繞過去,不會障住,如果智慧深、念力強,那任何境都是提醒自己往生極樂的助緣,他處處都有念佛的心,在裏麵不斷地運行。

  其有世緣稍重,力量稍輕者。亦須忙裏偷閑,鬧中取靜。每日或念三萬聲,一萬聲,三千聲,一千聲。定為日課,不容一日放過。

  前麵指上品行者道念堅固,無常心重,有智慧,出離心強,對佛的信心大,那他在外境纏繞中還提得起念佛,在稠密的世緣中一句佛號照樣不斷。又有中等人世間的緣稍重,力量稍輕,做不到這樣,那也須忙裏偷閑、鬧中取靜,每天定個日課,或者三萬聲,或者一萬聲、三千聲、一千聲。定下了以後就不容一日空過,必須每日完成,像每日不可缺少吃飯一樣。

  這樣就保證了每天不間斷,一段時間很綿密地念佛。這樣保持到臨終,不丟失信願,就準保往生。這符合釋迦佛“一向專念”的教誨,非常重要。在世網中的人每天要工作,還有家庭瑣事,要處理各種事情,但也沒忙到連一兩個小時都沒有的地步,所以還是要忙裏偷閑,每天定個日課,堅持完成。

  又有冗忙之極,頃刻無閑者,每日晨朝,必須十念。積久功成,亦不虛棄。

  又有忙到極點,片刻都無閑暇的人,那也要每天早晨修十口氣的十念法。天天堅持,積累久了就會成就淨土功行,絕不空棄。十念法能修得真心,一日不斷,到臨終又有信願,就能夠往生。

  念佛之外,或念經禮佛,懺悔發願。種種結緣,種種作福,隨力布施,修諸善功以助之。凡一毫之善,皆須回向西方。如此用功,非惟決定往生,亦且增高品位矣。

  念佛以外還有其他善行,念某些經、拜佛,或者懺悔、發願,各種結緣、作福,隨著自己的力量作布施,修各種善行功德來資助往生。凡是一毫的善根都必須回向西方。像這樣用功,既能鬧中取靜、忙裏偷閑等做好定課,平常又隨自己的力量,念經、作福等修很多善根,全部回向往生西方。這樣正助兼修,每天都有淨土的修行,如此不但決定往生,而且增高往生的品位。

  問曰:泛言念佛,未有其方。且十念回向之法,亦所未喻。幸詳以示之。

  問道:上麵雖然說到念佛,但還沒得到方法,而且十念念佛回向的法門也還沒說明,請您詳細開示。

  答曰:念佛者,或專緣三十二相,係心得定。開目閉目,常得見佛。或但專稱名號,執持不散。亦於現身,而得見佛。

  答:所謂念佛的法門有觀想和持名兩個。專一地緣著佛的三十二相,心係在上麵得定,使得不管開眼閉眼常常見佛,這是觀想念佛。或者專一地稱念阿彌陀佛名號,一直抓住這句佛號不散掉,也能在現身見佛。

  此間現見多是稱佛名號為上。稱佛之法,必須製心,不令散亂。念念相續,係緣佛號。口中聲聲喚阿彌陀佛,以心緣曆,字字分明。

  我們這裏現見多數崇尚稱佛名號的法門。稱佛名號的做法,必須約束好自己的心,讓它不緣在其他境上散亂,一念接一念地相續,心一直係緣佛號,口裏一聲聲地喚“阿彌陀佛”。這句“阿彌陀佛”要在心裏一句句地過,一個字一個字都分明。換言之,不能有口無心,口裏沒過,想別的,也不能字句含糊,聽不清楚。

  稱佛名時,無管多少,並須一心一意,心心相續。如此,方得一念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若不然者,滅罪良難。

  念佛的時候不管念多念少,都須一心一意,一念接一念地相續,才能一念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如果沒有這樣做,口念心不念,念念又緣著其他起各種雜亂的想,那是很難滅罪的。

  十念者。每日清晨,麵西,正立合掌。連聲稱阿彌陀佛,盡一氣為一念。如是十氣,名為十念。但隨氣長短,不限佛數多少,唯長唯久,氣極為度。其佛聲不高不低,不緩不急,調停得中。

  所謂十念法,就是每天早上臉朝著西方,端身正立,合掌連聲念“阿彌陀佛”,盡一口氣為止,這樣念上十口氣叫做“十念”。隻是隨著一口氣的長短,而不限定念多少佛,隻是氣長而久,一口氣盡了為止,再換一口氣,這樣念下去。念的時候聲音不高不低、不緩不急,要調整到適當的程度。

  如是十氣,連屬不斷,意在令心不散,專精為功故。名此為十念者,顯是藉氣束心也。盡此一生,不得一日暫廢。

  像這樣,十口氣連續不斷,用意在讓心不散亂,在短暫的時間裏心很專精,達成淨土的功行。之所以稱它為“十念”,是顯示借著氣來攝心。盡這一生堅持十念法,不能有一天廢棄。這樣修,符合世尊“一向專念”的教導,能夠趣向西方。

  回向發願者。念佛既畢,即雲:弟子(某),一心皈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願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亦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眾聖,手持金台,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華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如上念佛之法,至於回向,乃先德垂訓切要之方。盛傳於世久矣。當遵而行之。

  所謂的回向發願,就是在念佛完畢後,隨即誦《一心歸命文》:弟子某某,一心歸命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願佛以清淨光明照觸我、慈悲誓願攝受我。我現在以正念稱如來名號,為了完成菩提道而求生淨土。佛過去發誓願:如果有眾生想生我國土,至心信樂,下至十念,如果不生的話,我不取正覺。願我以念佛的因緣,能入在如來的大誓願海中,承佛慈力,各種罪都得以消滅,淨土之因得以增長。讓我到臨命終時,自己知道往生的時候到了,身體沒有病苦,心中不貪戀也不顛倒,就像入定那樣。佛和諸聖手持金台來迎接我,好像一念的工夫那麽短,就生在極樂世界裏,蓮花一開見到佛,就聞到一佛乘的了義法,頓然開發佛智慧,從此廣度眾生,滿足菩提大願。

  以上念佛的方法乃至回向,都是先德留下的教導,是很切要的法門,長久在世間盛傳,我們應當遵循。

  問曰:世網中人,隨量指授微細方法,靡不詳明矣。然則我輩世外之人,又當何以加其功焉。

  禪者問道:世網裏的人,隨他們的量指示了微細方法,都講得詳細明確。然而我們世外之人,又應當如何來加功努力呢?

  答曰:前不雲乎。修有多類,攝成三門。如是三門,門門可入。或單或兼。隨意之所取耳。

  回答:前麵不是說了嗎?修有很多種類,歸納成觀想、憶念、眾行三門。這樣三門,從哪一門都能進入。或者單修一門,或者兼修二門,或者兼修三門,隨自己的意願來選擇。

  問曰:圓觀之修,唯心之念,似乎上器之行門。華嚴十願,寶積十心,亦乃大根之功用。倘根器之不對,則功行之難成。今吾自揣其根,觀吾自好。惟在專持名號,暇則或加禮拜懺悔而已。師以為如何。

  禪者又提問:圓觀的修法、唯心的念佛,似乎是上等根器的行門。華嚴十願、寶積十心,也是大根者的功用。如果根器不對,那就難以成就功行。現在我衡量自己的根器,觀察自己的愛好,唯在專持名號,有空再加禮拜懺悔,師父認為怎麽樣?

  答曰:善哉善哉。汝知量矣。觀汝之言,正合善導專修無間之說矣。

  回答:很好!很好!你能知道自己的量,看你的話正合乎善導大師“專修、無間”的教導。

  善導大師倡導的專修、無間修,就是隻修阿彌陀佛,在稱名等的事相修法上專一地幹、不間斷地幹,這和常人的根器很相合。也就是一般人不是上根,修圓頓觀、唯心念、十願、十心等難以成辦,這就要把心專一起來,緣在一個點上用功,成功率就很高。

  那麽善導和尚是怎麽開示專修的呢?他首先說到為什麽佛要勸導眾生專持名號,又說到這樣專持得什麽功效,為什麽會決定往生,這些是正麵的道理。之後又說,如果舍專修修雜業,往生率如何,原因何在。

  專修者。謂眾生障重,境細心粗。識揚神飛,觀難成就。是以大聖悲憐,直勸專稱名號。正由稱名易故,相續即生。若能念念相續,畢命為期。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無外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願相應故,不違教故,順佛語故。

  善導大師說:所謂專修,是因為眾生障礙重,而觀想的境很微細,這樣心識很粗,識神飛揚,很難成就微妙的觀法。所以,大聖釋迦佛哀憐悲憫障重眾生,直接勸導他們專一地持阿彌陀佛名號。這是由於念名號很容易,以這個緣故,一念就起,一起就在修,隻要相續不斷,就能往生淨土。也就是說,如果你能念念相續,一句接一句念“阿彌陀佛”,堅持到這一生結束為止,那十個就有十個生,一百個就有一百個生。什麽緣故呢?因為沒有其他雜緣,得了正念的緣故,專心地在一句佛名號上,也就是在阿彌陀佛上,這時隻有佛念沒有雜念,當然與佛相應度很大。

  再者,跟佛本願相應的緣故。因為彌陀世尊往昔世就是要成就名號,讓它作為攝持眾生出生死、上淨土的大方便門。佛正是希望你能念名號,專一地念就能攝到淨土,這就跟佛的本願相合了。

  再者,不違教故,不違背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教誨。他在大小《阿彌陀經》裏說到“一向專念”“若一日乃至若七日係念不亂”,都是強調稱名而往生。

  再者,順佛語故,順佛語的指示。佛的確知道往生淨土無謬的路,凡夫容易修、容易成的路,所以特別說了《阿彌陀經》,那是特重持名的修法,簡要至極,在說《無量壽經》時,也提出“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些就是釋迦佛明見緣起正道的聖言。佛清楚地見到這條路,他的指示絕不會錯,隨順佛語來辦決定到達淨土。而且,隨順六方諸佛的護念、勸導。他們都說:你們要相信這個不可思議的事。像這樣,你是按照諸佛的教導,符合彌陀本願,專一地念佛名號與佛相應,當然百分之百往生極樂世界。

  若舍專修,而修雜業,以求生者,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乃由雜緣亂動,失正念故。與佛本願不相應故,與教相違故,不順佛語故,係念不相續故,心不相續報佛恩故。雖有業行,常與名利相應故。樂近雜緣,自障障他生淨土故。

  如果舍離專修而修雜業,這樣來求生淨土,一百個裏難得一兩個往生,一千個裏難得三四個往生。為了強調這一點,善導大師在與以上相反的四因之外,又加了四個因,這樣表示非常決定。

  第一、由於雜緣亂動,心緣這緣那,都不在彌陀上,失掉正念的緣故,導致念力無法相續、猛利、堅固,往生率就低了。

  第二、與彌陀本願攝持以名號救度眾生不相應。如善導大師所說:阿彌陀佛以光明名號攝持眾生,他的無量光照在任何角落,眾生隻要念他就當即被攝受。由於自己沒有專一地緣在佛號上憶念佛,那當然跟佛的本願不相應,脫離了聯係。這樣平生悠悠散散,心力沒有專一地緣在佛上,沒有形成堅固的聯絡,導致往生率低。臨死時隻見到心緣在世間雜染法上,陷入輪回。

  第三、與釋迦佛的聖教相違的緣故。第四、不隨順佛語的緣故。釋迦佛在《彌陀經》裏勸導一心係念不亂,在《無量壽經》裏勸導一向專念。因為這是直生淨土的道路,能這樣修決定往生。隻要拿出心來一心跟佛相應,哪有不往生的?但如果不隨順佛的教導,不斷地念輪回法,念貪嗔癡,念彌陀之外的法等,那導致念力不強,跟佛的聯絡不深,喪失了往生的前程。

  接著善導大師再說四條理由。第五、係念不相續故。由於自己沒有相續不斷地係念在佛上,導致與佛沒有合上。

  第六、心不相續報佛恩故。沒有心心相續來報達彌陀累劫修道攝受自己、加被自己的恩德。這樣沒有報恩,與佛的相應度就低。

  第七、雖然做一些世間雜善等,但常常與名利相應,想得到榮耀、地位、利養等,這樣就是在念名念利,當然不是念佛,導致不相應。

  第八、喜歡親近各種雜亂的緣,自障障他生淨土故。也就是跑到別的緣起線上,貪愛世間法,夾雜名利等,一直在非淨土的緣起上奔,當然障礙自己。因為往另一個方向的勢力越大,回頭就越難,也就越難跟淨土相應。再者,自己持這種見行的話,也會引導別人往那上走,這就會障他。這樣緣起上顛倒了或不隨順,所以難以往生。

  以上善導大師解釋舍專修、修雜業往生率極低,不到百分之一或千分之三四,值得我們深省。

  無間修者。身須專禮阿彌陀佛,不雜餘禮。口須專稱阿彌陀佛,不稱餘號,不誦餘經。意須專想阿彌陀佛,不雜餘想。又若貪瞋癡來間者,隨犯隨懺,不令隔日隔夜隔時,常使清淨。亦名無間修也。

  所謂的“無間修”指不間雜。身體要專一地禮阿彌陀佛,而不雜其他禮;口要專一地稱阿彌陀佛,不雜其他名號,不誦淨土之外的其他經;心要專想阿彌陀佛,不雜其他想。這就是身、口、意專修不間斷。再者,貪嗔癡時有犯起,來間斷的話,當犯當懺,不讓它隔日隔夜隔時,常使意地清淨,這也叫做“無間修”。

  (修密者應以密淨兼修,作為速成菩提之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