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解行

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
正文

淨土或問講記09

(2017-02-28 10:40:50) 下一個

https://i.imgur.com/BX2Oc3U.jpg

 

  問曰:往生之說,其旨昭然。但今之學者,不能曉了。千人萬人,皆疑極樂遠隔十萬億國。臨命終時,恐難得到。複何策以曉之。

  禪者問:往生的涵義說得很明白了。比如性能現相,隨淨業的緣而現淨土相,就叫“往生”。但是,現在的學者們還是不能了解,千個萬個都懷疑極樂世界遠在十萬億國土之外,臨命終時恐怕難以到達。請問師父,還有什麽方法能讓他們明白呢?

  答曰:是可笑也。說了許多心外無土,土外無心,到這裏猶道不曉。此無他,隻是眾生妄認自心在色身之內,方寸之間。不知自家心量,元自廣大。豈不聞讚佛偈雲: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且十方虛空無量無邊,被我心量都盧包了。恒沙世界,無量無數。我之心量,一一周遍。如此看來,十萬億國在我心中,其實甚近,何遠之有。命終身時,生我心中,其實甚易,何難之有。

  天如禪師說:好笑啊!說了那麽多心外無土、土外無心的道理,到這裏還說不曉得。沒別的緣故,就是眾生分不清意識心和本心的差別。認為我的心就在身體裏麵,方寸之間,這麽小的心怎麽能跑到十萬億刹土之外呢?跑不到!連太空梭都飛不過去,我還能飛過去?他不曉得自己本心的量原本極其廣大。

  豈不聞《讚佛偈》裏說:本心包羅了太虛空,它的量周遍恒河沙數的世界。況且十方虛空無量無邊,都在我的心量中,全體包含。恒河沙數無量無數的世界,我的心量一一都能周遍,無所不到。這樣看來,十萬億國土原本在我心中,而且隻是無數國土中的一小部分,其實很近,哪有什麽遙遠呢?臨終往生就是生在我心裏,其實很容易,哪有什麽困難呢?

  豈不見十疑論雲:十萬億刹,為對凡夫肉眼生死心量說耳。但使眾生淨土業成者,臨終在定之心,即是淨土受生之心。動念即是生淨土時。為此觀經雲:彌陀佛國,去此不遠。

  你沒見到《十疑論》裏講:十萬億刹土,是針對凡夫的肉眼以及眾生的生死心量說的。凡夫有肉眼就有肉眼所對,今天的天文望遠鏡也隻不過是肉眼的延伸,這種業感的量會感覺空間上有距離。或者人道眾生有一個意識心量,針對這個量,就計算是十萬億刹土。但要知道,隻要眾生淨業成就,臨終在定的心就是淨土受生的心,當時一動念就是生淨土的時候。因此《觀經》說:阿彌陀佛的國土距離此處不遠。到臨終時,此生的蘊體即將謝落,一念心就能生到西方國土,所以不必害怕。

  又業力不可思議。一念即生,不須愁遠。又如人夢,身雖在床,而心意識遍至他方。生淨土亦爾,不須疑也。經雲:一彈指頃,即得往生。又雲:屈伸臂頃。又雲:頃刻之間。故自信錄雲:十萬億刹頃刻至者,自心本妙耳。此等重重喻說,隻是言其生在自己廣大心中,甚近而甚易者也。

  再者,業力不可思議,一念就生。像我們在輪回裏轉生,去哪個世界、哪一道不是一念就過去了?不必擔心遙遠。隻不過現在受肉體的拖累,走起來像老牛拉破車一樣,感覺到不了,這是因為有業的負擔。實際上,轉生之際一念就到,我們的心本來就是這麽寬廣,它的速度最快,比光速還要快無數倍。又好比人做夢,身體雖然在床上,但心意識能夠周遊列國,一下子就能到很遠的地方。生淨土也是這樣,不必懷疑驚怪,到時候就成了很自然、很容易的事了。經中說:一彈指頃就往生了。又說:壯士屈伸手臂的工夫,就在蓮花池裏化生出來。又說:頃刻之間,已經轉穢土身成淨土身。所以《自信錄》裏說:十萬億刹土頃刻就能到,這是由於我們的心本來微妙的緣故。

  像這樣一重重地以譬喻來解說,隻是在說其實是生在自己的廣大心中,特別近又特別容易。

  我如今且莫說廣大心量。且隻就汝色身之內,方寸之間,說個譬喻。譬如此方到西天竺,動經十萬餘裏。一路之間,多經國土。有一人雖未親到,曾聞他人講說一遍,記憶在心。其人後時坐臥之間,忽動一念思量彼國。思量千裏,便到千裏。思量萬裏,便到萬裏。思量天竺,便到天竺。

  我現在不說這廣大心量,暫且僅僅在你身體當中、方寸之間說個譬喻。譬如從這裏到西印度,要經過十萬多裏的路程,就像《大唐西域記》裏記載的玄奘大師西遊,一路要經過那麽多國家。有一個人雖然沒親自到達,但他聽一個旅行家說過一遍:“在我國的西邊,經過多少個國家,有一個佛教發祥地叫做西印度……”他聽了以後記在心裏。後來,他沒事坐著、躺著的時候,忽然動了一個念頭,想著那西印度的國土,思量一千裏就到了一千裏,思量一萬裏就到了一萬裏,思量印度就到了印度。像這樣,意識一刹那間就過去了。

  以此比之生淨土,便是這個道理。豈不是彈指之頃,一念便到,何難到之有哉。汝若不修淨業,要到極難。淨業若成,要到極易。但辦肯心,決不相賺。

  這樣來比擬,往生淨土就是這個道理。豈不是彈指之間一念就到,哪裏有什麽困難而到不了呢?你如果不修淨業,要到淨土那是極其困難的,因為沒有因緣。即使雇用全世界最好的航天飛機也到不了,即使雇用所有的神仙也沒辦法把你帶去。它畢竟在十萬億國土之外,必須跟彌陀相應才能去,否則是沒轍的。但如果成就了淨業,在心的緣起上有信願,跟阿彌陀佛有聯係,當聯絡到一定程度,淨業成熟時,要到淨土是極其容易的,坐在這裏,心一想就到了。根本不必打出租、到機場,還要等兩個小時再上飛機,沒有這麽複雜的程序,一念信心就已經到了。你隻要辦“願往生”的心就好了,絕對不會騙你。

  問曰:不修淨業,要生極難,此誠言也。何故前舉逆惡凡夫,臨終亦生。吾未聞其詳。而且有疑。幸詳示而釋之。

  禪者認為,不修淨業要往生特別難,這是真實的話,沒有因緣哪裏能生呢?但他有個疑惑:為什麽前麵舉出五逆十惡的凡夫臨終也能往生?我還不知道具體情況,而且有疑惑,請您具體開示。

  接著天如老人按照《觀經》,分三段來給他介紹:一、臨終的情況;二、往生的情況;三、往生後的情況。

  答曰:觀經雲: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曆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此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

  回答:《觀經》裏說:下品下生者,有眾生生前作了不善業,五逆十惡,各種各樣的惡業無所不造。這樣的惡人以惡業沉重的緣故,應當墮惡道,在多劫裏受無有邊際的苦。這樣的愚人在臨命終時遇到善知識,對他作種種安慰,為他宣說妙法,教導他念佛。他當時被苦所逼,無暇念佛,心不能安住在觀念阿彌陀佛中(這裏的“念”指觀想)。善友告訴說:你如果不能觀念佛,那應當稱念“阿彌陀佛”。於是他至心念佛,不間斷地念了十聲“南無阿彌陀佛”。

  這是臨終的情形。遇到善友給他說妙法,勸他一心歸向阿彌陀佛。當時他沒法觀念佛,於是善友教導他應當稱名,他就連續稱了十聲“南無阿彌陀佛”。

  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念佛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往生的情況是:此罪人稱念阿彌陀佛名號的緣故,當時力量很大,在每一念中除滅了八十億劫生死罪業。正當他念佛之時就見到金色蓮花,像日輪一樣光明,住在麵前。如同一念的工夫就往生了極樂世界。

  這是往生的情形。因稱名而除罪,境相當即轉變,見到了如日輪般的金蓮花,一念頃就生到了極樂世界。

  於蓮華中,滿十二大劫,蓮華方開。觀世音大勢至,以大悲音聲,為其廣說諸法實相,除滅罪法。聞已歡喜,應時即發菩提之心。此其詳也。

  最後說到往生後的情形。由於他有罪業的障蔽,所以將在蓮花中住滿十二大劫,之後蓮花才開。觀世音和大勢至兩位菩薩以大悲音聲,為他詳細演說諸法實相、滅罪的法門。他聽後歡喜,當時就發了菩提心。這是逆惡凡夫往生的具體情形。

  雖十二劫處蓮華中,而其受用快樂如忉利天。故古者雲:華中快樂如忉利,不比人間父母胎。

  雖然往生者十二劫待在蓮花裏,但他受用著如同忉利天天人般的快樂。所以古人說:雖然花沒開,一直住在花裏,但是像住在忉利天宮一樣快樂,不像人間投胎,住在母親的胎藏裏感受非常大的痛苦,有很大差別。總之,往生西方淨土遠離了各種苦,就連最差的情形也沒有任何苦苦。

  逆惡得生者。觀經疏曰:以念佛除滅罪障故,即以念佛為勝緣也。餘詳經意,即是念佛滅罪而生。然以疏論參而明之,則有三義。

  所謂五逆十惡得生淨土,《觀經疏》裏說:這是由於念佛除滅罪障的緣故,也就是以念佛為殊勝的緣而得以往生。我理解經義,就是念佛滅了罪業就往生了。然而,以注疏和各大論典參匯起來說明,就有這樣三個意義:

  一者,或問如何以少時心力,而能勝終身造惡耶?曰:心雖少時,而其力猛利。是心勇決,名為大心。以舍身事急故。如人入陣,不惜身命,名為健人也。

  第一、有人問:怎麽以少時的心力,就能勝過終身造惡呢?臨終的時間那麽短,幾分鍾或幾十分鍾,卻能夠勝過終身造惡,這實在難以理解。

  回答:業力的大小不僅在於時間,還在於心力的強弱。雖然臨終時間短,但是心力猛利,那種心勇猛、決斷,叫做“大心”,因為到了生死關頭,馬上要墮落,非常緊急的緣故。就像人進入戰場,短兵相接,不是你死就是我死,這時就豁出命來,叫做“健人”。同樣,臨終時如果能發出全分的心力,那勝過終身以緩弱的心造惡,再者有佛力加被,所以得以往生。

  二者,此雖造惡,或現世曾修三昧。故臨終勸念,定心易成。亦是乘急戒緩人也。縱現世不修三昧,亦是宿種今熟。以宿善業強故,臨終得遇知識,十念功成也。

  第二、有可能是這種情況:這個人雖然造惡,但現世曾經修過三昧,所以臨終遇到善知識勸他念佛,容易成就定心,也是乘急戒緩的這一類人。縱然現世沒有修三昧,也是宿世的種子現在遇緣而成熟,以宿世善業強大的緣故,臨終能遇到善知識,以十念念佛而成就往生。

  三者,若非宿種,又非現修。則其念佛之時,必有重悔。

  第三種情況,如果不是宿種遇緣成熟,又不是現世修過三昧,那他臨終念佛時一定有很重的懺悔心,這樣以滅罪而生到淨土。

  故永明曰:善惡無定,因緣體空。跡有升沉,事分優劣。真金一兩,勝百兩之疊華。爝火微光,爇萬仞之積草。

  這一句是總結。前麵問:終身造惡的人怎麽能生到淨土呢?因果太不相符了。

  這裏總結說:善惡是沒有定性的,因緣的體性也是空的,所以存在轉機。惡人不固定是惡人,一念回轉就成了善人。因緣也是如此,不是固定的,當心發生了很大轉變,因緣頓時就可以轉移。因此,隨著心起善起惡,在表現上有升有沉;隨著心力時大時小,事相上就分出優劣。不能隻在一個片段上看,也不能固定地看待,也不能單以時間或數量來看待。就像一兩真金勝過百兩疊花。真金的品質高,雖然隻有一兩,但已經特別可貴。疊花雖有百兩,但很微弱、價值低。或者以微弱光明的小火能燒萬仞高山的積草,這也表示對治力強,滅罪力強。如果心發生了很大的轉機,出現了猛利的善心,那就有很大作用。因此,臨終短時的轉心念佛勝過一生造惡,從而生到淨土,這是合理的。

  問曰:五濁惡世,人皆有罪。縱未造五逆重罪,其餘罪業,孰能無之。苟不懺悔消滅,但隻臨終念佛,能往生乎。

  禪者提問:處在五濁熾盛的時代,內心和境緣都很惡劣,所以人們都造了很多罪業。縱然沒造五逆重罪,其他罪業誰能沒有?如果不懺悔消滅,隻是臨終念佛,能不能往生呢?

  答曰:亦得生也。此乃全藉彌陀不思議之大願力也。那先經雲:如持百枚大石置於船上,藉船力故,石不沒水。若無其船,小石亦沒。喻彼世人,一生造惡,臨終念佛,不入泥犁。若非念佛,雖作小惡,亦入泥犁。況大惡乎。船喻佛力,石喻惡業。

  回答:也能往生。這全是依仗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大願力。引《那先經》,通過喻義結合來明白這個道理。先看譬喻,借助船的巨大載托力,即使一百枚大石也不沉入水中;如果不靠船的載托力,即使小石頭也落水。這譬喻雖然造了很多罪業,但依靠阿彌陀佛的力量也能往生;如果不靠阿彌陀佛的力量,即使一個小惡成熟,也要入地獄,何況大惡呢?由此顯示出佛力不可思議。

  這樣就明白,罪人臨終往生全憑佛力。佛力大故,罪人也能往生;不依佛力,小惡也要墮落。

  故昔人有帶業往生之說。四土文中,亦雲具惑染者,亦得生同居淨也。

  所以,昔人有“帶業往生”的說法。《四土文》中也說到,具惑染者也能生到同居土。

  又如僧雄俊,臨入鑊湯。並汾州人,屠牛為業,臨終見群牛逼觸其身,苦痛切己。及張鍾馗,殺雞為業,臨終見神人驅群雞,啄破兩目,流血盈床。稱佛名號,俱生淨土。此非佛力而何。

  再用案例來證明。舉三個例子:第一、僧人雄俊,快要入地獄的鑊湯時,念佛名號而生到淨土。第二、有個汾州人,是個屠夫,以宰牛為行業。臨終出現了非常不好的相,看到群牛衝過來頂自己。當時非常痛苦,他也是至心念佛而生到了淨土。第三、張鍾馗,幹殺雞的行業,臨終見到神人驅趕群雞,啄破自己的兩隻眼睛,血流滿了床。當時也是一心念佛而擺脫了大苦,生到淨土。

  這三個人生平都造了很重的罪業,到了臨終,念佛就得以往生,這不是佛力是什麽呢?可見在生命的最後關頭,如果能一心仰仗阿彌陀佛,以佛的慈力就能夠消業,從而被攝持到極樂世界。

  請複以喻明之。如人現犯官法,應入官囚。以投托國王,承王宣召。則官不能拘,而複達帝京也。

  再用譬喻來說明這個道理。好比一個人現在犯了官法,本應押入官家的牢獄。由於投靠依托國王,承蒙國王的詔書,被宣入京城,那不但官家不能拘拿他,而且還能到達京城,享受榮華富貴。

  “犯官法”比喻違背因果律,造了罪業。“應入官囚”比喻應墮三惡趣,受業報懲罰。“投托國王”比喻歸命阿彌陀佛。“承王宣召”比喻蒙阿彌陀佛願力攝受。“官不能拘”比喻不再落在三界業報的係縛中。“達帝京”比喻往生淨土。

  所以西資鈔雲:得生淨土,是假他力。彌陀願攝。釋迦勸讚。諸佛護念。如渡大海,既得巨舟,仍有良導,加以便風,必能速到彼岸也。若其不肯登舟,遲留惡國者,誰之過歟。

  所以《西資鈔》裏解釋說:能生到淨土,是假借佛的攝、引、護三種力量。阿彌陀佛以大願力攝持,釋迦牟尼佛勸導讚歎,引著我們往生,十方恒河沙數諸佛隨時護念我們。就像渡越大海,既登上了大船,又有很好的向導做指引,加上順風吹送,那必定能速疾到達彼岸。這是以三力證成能速到彼岸,凡夫雖然沒斷煩惱,修行水平低,但依仗佛力也能夠速登淨土。

  “大海”譬喻生死,本來非常難渡過,茫茫無際,憑自力不曉得哪一年到彼岸。“巨舟”譬喻阿彌陀佛巨大的願力,一旦登上了彌陀慈航,那的確一路安穩,靠著船的載托力量能快速到達彼岸。在這上麵,又有無上的導師釋迦牟尼佛給我們指路,不會有錯誤。他告訴我們怎麽來修淨土的因行趨向彼岸。再加上十方恒河沙數諸佛恒時護念,使得我們不遭魔事,不出意外,順風直進。這樣就一定能到達淨土彼岸,我們心裏會有定解。

  如果按照通途的法道,那的確無法成立,因為還有煩惱,又造了那麽重的罪,怎麽可能生到淨土呢?他的水平不足以達到淨土。但由於阿彌陀佛特別的願力,以及釋迦佛的引導、十方諸佛的護念,這樣結合譬喻來思維,就會確信可以速疾到達彼岸,超脫生死。假使人不肯登這艘大船,也就是不肯念阿彌陀佛,那他的結果可想而知,會很長時間留在羅刹鬼國,也就是長期拘留在生死當中。尤其在漫無邊際的歲月裏沉陷在惡趣牢獄裏,受無法想像的苦難。那是誰的過呢?是自己不肯投入彌陀願海,不肯信受釋迦教導,不肯依靠諸佛的護念。不是佛不慈悲,不是法沒力量,而是自己的過失。

  問曰:前雲博地凡夫,便階不退,此必已無惡業者也。今此帶業而生,能不退乎。

  前麵解釋了造惡者能往生,禪者信受了這一點,但他心裏還有懷疑,帶業往生者生了以後真能得不退轉嗎?他問:博地凡夫一往生就入了不退轉地,這必定屬於沒有惡業的一類。如果是帶業往生者,也能得不退轉嗎?

  意思是不退轉地很高,帶業往生者很低,他們這種人一生了以後,真的就不退轉無上菩提嗎?那不是還有很多惑業的種子,隨時現行就會退轉嗎?他對此放心不下。

  答曰:例皆不退也。

  回答很肯定:沒有一個例外,往生者都得到不退。這有經、論和古德語錄的證明。首先說到經證:

  經雲:其有生者,悉住正定之聚。又雲: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佛分別在《無量壽經》和《阿彌陀經》裏說到,往生者都住正定之聚,都是阿鞞跋致即不退轉。

  釋迦牟尼佛決不妄語,他親見了事實而給我們證明,所以不要懷疑。“悉住”“皆是”,指無一例外,沒有有些不退、有些退的情況,這叫“悉皆不退”。

  又十疑論雲:有五因緣,能令不退。一者,阿彌陀佛大悲願力攝持,故不退。二者,佛光常照,菩提心常增長,故不退。三者,水鳥樹林,風聲樂響,皆說苦空。聞者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故不退。四者,彼國純諸菩薩以為良友,無惡緣境。外無鬼神邪魔,內無三毒等,煩惱畢竟不起,故不退。五者,但生彼國,即壽命永劫,共菩薩佛等,故不退也。

  接著是論典的證明。天如老人引智者大師的《十疑論》,透過理上觀察極樂世界的因緣,來認定往生者都得到不退,其中主要以作用道理來證成。也就是,因緣的作用力一直攝著淨土人的心往法道上升進,而沒有退緣。由具足升進的因緣,沒有退轉的因緣,就可以證成決定得不退轉。更細地從作用理上看到,接觸這些境緣時,當下就攝著心與法相應、在法上增進,念佛、念法、念僧等等,都是往菩提上升進的力用,這樣就能得到定解。

  這裏又要由通、別兩分在因緣上思擇而取得定解。五種因緣裏,前四個是別說,第五個是通說。別說裏,“佛願、佛光、法音”指化主佛,“純諸菩薩”指助伴法友。通說,是通指這些因緣持續的時間。好比學生在學校裏,得到老師、同學的幫助,時時都在增上,而且,他在學校裏不間斷地學習、上進,因此能讀到最高學位。這是譬喻,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有最圓滿的因緣,主、伴哪一分都是道上的增上緣,隻會使學人修行上進而不會退步,再加上這些因緣持續不斷,因此,任何人都會達到最高果位。由此證成往生者都不退無上菩提,會一直上進到無上菩提為止。前四個別,說明所有因緣都在助道,第五個通,說明助道因緣持續不斷,那當然直到無上菩提之間永不退轉。這就是以理證成往生者都得到不退轉。

  在得到總的理路後,還要使抉擇細致到位,在每一分上都認定無疑。也就是,在每一分因緣上都要確認,它會一直攝著往生者的心不退而在菩提道上升進。首先要看到佛的願力。彌陀因地五劫結成大願,關鍵是要使往生者都得到不退轉,這是大願的宏圖。之後無量劫修集福慧資糧來成就所願。到現在為止,彌陀已經成佛十劫,大願完全實現,又證得了法身,沒有絲毫虛妄分別的障礙,因此能遍入眾生心,攝著往生者的心一直在菩提道上升進。凡是往生者,時時處處都在阿彌陀佛大悲願力的攝持中,所以不退。

  其次,以佛智慧為體顯現的光明,常常照耀行者的身心。往生者被佛光照到,菩提心自然時常增長,不斷地在菩提道上修持,不會退到別的地方,所以不退。

  再者,由佛神力變現的水鳥樹林、風聲樂響都在宣說苦、空等的法音。這是代表依報國土裏的一切顯現都在說法、作佛事,使得行者一接觸,當即住在法道裏而不會退轉。這裏舉了一條,“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這是總的指示,實際任何菩提道分方麵都在增進。念佛,以佛為師;念法,以法為道;念僧,以僧為伴,也就是一直住在法上。結合淨土經教就很清楚,譬如《無量壽經》裏說,看到菩提樹、聞其聲、嗅其香、嚐其味、觸其影等等,六根當即清澈,除諸惱患,得不退轉。佛變現出來的菩提樹攝著眾生的心,讓他們一觸到妙相就與法相應、在法道上增進,這樣就不會退。推演開來,聞到風吹到樹上發出的音聲,嗅到香風,在蓮池中沐浴,見到地下的寶幢,受用飯食等,心都當即得到加持,住在法上而不退轉。這就看到,依報的一切設施都有增上修行的力用。

  以上的佛願、佛光、法音等,都是從化主佛來說的。也就是如來的法身智慧以悲願為緣,自然顯現出正報的色身,依報的光明、水鳥、風聲等,應著行者的心而作加被,使得他們的心時時不退。由於無上佛果的力用達到了周遍、無礙、神妙、不可思議,能相應眾生的心,因此決定恰如其分。譬如,往生者在蓮池裏聽到的任何音聲都相應自己的根性意樂,一聽就懂,這樣當然攝著心在菩提道上升進。這一切都是不可思議無上佛果的力用,所以能毫無障礙地攝著往生者的心時時在菩提道上升進,加被他與法相應。很明顯,在每一分的佛因緣上,都有使行者心不退的力用。

  了解了化主佛的智悲力用以後,還要看到,在極樂世界,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得一生補處位的菩薩不計其數,往生者處在清淨菩薩海會裏,時時以諸菩薩為良友。諸菩薩們的智悲力也不可思議,時時以助伴的力量攝著往生者的心,讓他在道上增進。這就是伴的一分。外在沒有鬼神邪魔,內在也沒有三毒等,煩惱畢竟不起,借托菩薩良友的增上力而得以不退。

  最後由別到通。在佛菩薩們、正報依報圓滿因緣的助力下,行者以沒有退緣的緣故,當然時時都在道上增進。就像唐譯《阿彌陀經》裏說的那樣,念念都增益無量的菩提善根。那麽,這樣的增進進程是不是有間斷呢?第五個通說裏說明了,一往生就得到無量壽,佛和菩薩等的殊勝因緣永遠不會間斷,時時都處在增上因緣當中,這就是總的說明不退。

  前麵的分說合在時間的相續上,就知道他會不斷地往上走。不像在輪回裏經過入胎、住胎等會迷失,前生所學忘得一幹二淨,這是非常大的退緣,又要重新來過。這裏沒有死,不會出現間斷的情形,這樣隻進不退,必定會達到無上佛果,這叫做“不退轉無上菩提”。“無上菩提”四個字指示一直到成佛為止,這要由通說——得無量壽這個相續不斷的助道情形來證成。

  又古人雲:不願生淨土則已,願生則無不得生。不生則已,生則永不退轉也。

  最後引古德語錄來證明。這裏證明了兩點:往生在願,不退轉在生。也就是,你不想生淨土就罷了,如果你特別懇切地願往生,那就無不得生。再者,你不往生就罷了,那很難得到不退轉,假使你一往生那就永不退轉了。所以,我們要生淨土,關鍵要修願;我們要得不退轉,關鍵要往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