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杆弟的故事(五)

(2017-01-28 10:46:36) 下一個

2015-03-27 13:44:58(原作發於文學城學商學法群組討論區)

 

Caddie的故事(五)

接著講故事之前再次謝謝大家的鼓勵!鼓勵多了可是個雙刃劍,一方麵能讓人信心滿滿甚至飄飄然,另一方麵因為提高了期望值而陡然增大了壓力。這兩個刃都很容易讓人失去“平常心”。對於我這臉皮厚的中年大叔都是如此,更何況我們處世經曆尚淺的孩子們? :)

網上灌水,盡量打比方。枯燥的說教沒人感興趣。我喜歡隨意地寫,想到哪就分享到哪。大家看到了,思考了,有反饋,看到反饋我也再思考了,目的就達到了。很多時候相左的觀點會引發更深的思考。是否同意我的觀點其實並不重要,每個人的出發點和閱曆都不同,沒有任何東西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

好,繼續我們這個Caddie的話題。這回要說的是個Caddie出身的我們球會的Assistant Pro,就叫他A吧。

A小時候當Caddie的時候我還不認識他。我認識他是他大學畢業後來到我們球會開始工作的時候。他在南方某大學學了個高爾夫管理專業,然後來我們這打工,幫助Head Pro打理Pro Shop和組織球會活動的一些雜活,還有就是教授會員及家屬上高爾夫課。

我家幾個孩子當時都在學球,經常跟他上課,孩子們特別喜歡他,接觸多了也就開始熟了起來。

A是教球的,球當然打得不錯,但在職業這個圈子裏麵就顯得很不起眼了,即使在我們球會裏邊的幾個Assistant Pro裏邊也不算出色。但是球會裏邊的男女老幼都非常喜歡他,預定他上課的人最多。A可以說是所有工作人員裏人緣最好的。即使業務不是最出色,大家也都喜歡跟他學球上課。

不知道大家是否仔細觀察和思考過在同樣的環境和條件下為什麽有些人在人群中會人緣特別好,有些人相對就會差些。

首先A是個帥哥。五官端正,身材勻稱。大家估計都同意長相好在大多職業和其他事情上都有優勢,尤其是主要跟人打交道的工作。雖然長相好壞主要是天生的,而我今天想說的卻是後天修養對長相的重要性先天以外的東西。

在旁人眼裏,看到不隻是一張靜止的照片,而是你的言談舉止。五官是會動的,會說話的。跟A在一起,視覺上給人一種舒適的感覺,眉宇之間顯現出的是一種誠意,讓人感到pleasant, 沒有多餘的或者怪異或令人感到不適的表情和舉止。從小就喜好運動的A,形體和動作也給人以美感,無形中又增加了印象分。其實愛運動,最初衷的回報就是增加形體和動作的美感。這也是西方社會一向崇尚的。在商業和社交場合一個人的形體語言也常常是從小到大運動修養的沉積,而且人們也總是下意識地在用這些準則給初次見麵的人評印象分。

我也不確定培養孩子這種修身的最佳途徑是什麽,估計父母的和身邊人的身教是最重要的。經常微笑和令人愉悅的表情,從小參加運動那種陽光的形象和舉止肯定是可以為長相加分的。 同樣的長相和智商,一個人如果說話做事能夠顯得大大方方,讓旁人覺得pleasant,和另外一個說話做事顯得扭捏或不舒服的,以後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機遇很可能大不一樣。

當一個人的表麵印象分過了“錄取分數線”,就會有更多的機會讓別人接觸到那個表象後麵的真實的立體的人。而一個人表麵印象分如果沒有達到“錄取分數線”,很可能就會無意中讓他人喪失進一步和你接觸的欲望,即使背後還有閃光的東西也鮮有機會被發掘。其實我們在工作中招人時的麵試,裏邊印象分的比重經常遠遠大於人們的想象。

生活中我們都喜歡認識“帥哥”或“美女”,但也不是所有的“帥哥”和“美女”都有好人緣。A在球會有那麽多的“粉絲”,可不是僅僅因為他帥。從A的身上以及生活中接觸到的其他人身上,可以大致把決定一個人的“人緣”簡略歸納為四個重點要素:

一是坦誠待人。心正,有誠意,才會吸引人。誠和信是分不開的。

二是要有風趣。一個人如果興趣廣泛,又有幽默感,經常會像一塊磁石,別人會更喜歡和你談話和交流。

三是要有心胸。對他人不能太尖刻或刻薄,老話說宰相肚裏能撐船。肚裏能撐船的雖然未必都能做宰相,但朋友會比別人多。

四是要大方。不要在眼前的小利益上斤斤計較。出手大方的人不論是在和國人相處還是西人,都是更容易交到朋友的。

這四點有天生的因素,但也後很多後天影響的因素。但相對於那些課本上可以學到的東西,這些更需要父母有地放矢地言傳身教和培養熏陶。

也許A在球會就這麽做下去,以後早晚有一天會成為Head Pro,這對一個Caddie出身的青年應該是不錯的歸宿。但幾年後接近季末的一天,A告訴我說他馬上要離開球會了。我以為他會跳槽去其他的球會,他卻告訴我他即將加盟球會裏另一名我熟識的球友所開的公司。這位球友是我家鄰居,也算是花街的一位大佬級別的人物。A搖身一變,成了球友公司裏的一名客戶經理。

我無意論斷哪一種職業更為高尚,更無權判言A做什麽職業會更幸福。我隻想說A的出色的“人緣”為他的生活和事業打開了更多的門。這幾年A以被會員邀請的客人的身份回到俱樂部打球時,我和A還偶有遇見,得知他在花街的事業發展的很不錯。雖然他以前沒有受過金融方麵的教育,但以他的聰明應該不難學會他工作中所需要的金融知識。而以他出色的人際能力,可以想象他是一個非常受客戶歡迎的客戶經理,甚至完全有可能有朝一日成為我那球友一樣的花街大佬。

我們在學校所接觸的更是硬性的知識,而在社會上接觸的更多的是人。在學校裏決定你命運的更主要的是對知識的掌握,而在工作中決定你命運的主要是兼顧做事和與人打交道的結果。A從caddie鯉魚躍龍門到花街的這個現代灰姑娘故事,看似偶然卻有它的道理。這是一個以“貌”取人的社會,這是以“人”為本的商業模式。如果我們希望我們的子女在這些以跟人打交道為主的職業中走得更遠,是否應該從小潛移默化的更注重培養各種提高“人緣”值的能力呢?放開職業上的功利性不說,如果他們將來有好的人緣,受周圍的人喜歡,有眾多的朋友,生活也至少應該更快樂些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