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雙城

遠悠然邪 上下求索 尚不可得
正文

麵對'危機' 平常心對待

(2017-02-01 11:36:54) 下一個

年關時朋友說美股怕是要雪崩,我不知道該持有什麽觀點,索性簡單聊聊危機這檔事。每逢股市大跌,我自己的投資當然也受到連累,心態卻是尚好。個人角度而言,持有的股票如果漲了自然很開心,可每次指數高漲時都會覺得很緊張,反而是無傷大雅地跌一跌更讓人感到鬆一口氣。有句俗話說得挺好:“跌是最大的利好,漲是最大的利空”,月盈則虧大概也是類似的道理。

凡事都有度,單單股市的短期暴跌不算大事,說不定還能帶來不少投資機會。但當股市的劇變開始影響到數個地區、國家的多項金融指標,乃至引起各行業狀況的惡化,事情就變得大條,我們一般稱之為“金融危機來了”。

“同誌們,金融危機吼不吼啊?”

“不吼!”大部分吃瓜群眾和在危機中傷筋動骨的投資者們齊齊呐喊。

然而我還是要稍微唱唱反調:市場經濟體製下,發生金融危機是一定的,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甚至說金融危機對一個良性市場的發展有促進作用。

把金融投資行為看作一個能量聚集的過程:資本逐利,熱錢會向相對高收益的領域流動,當客觀上超出理性投資界限太多時,聚集的能量一瞬釋放——即所謂的金融危機。在此之後,又是一個逐漸聚集再次釋放的過程。回顧曆史,市場正是在不斷的發展、回撤、再發展的步調中不斷前進著,過程中在法律、監管等方麵不斷調整、完善,人時不時地發個燒,還對身體有好處呢。

有的小夥伴發問了:為什麽堅信長期市場一定會發展下去呢?難道不會因為一次危機而處於長期的持續性衰退中嗎?

這個呀,隻要人類整體社會生產力還處在上升,那麽整個世界市場一定是會持續發展下去的。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楞次定律,阻抗力總是無法等同甚至超越源生動力的。同時這個過程又像生物學中食物鏈上的族群發展,狼太多了獵物不夠,那肯定得先餓死一批,最強壯、最適宜生存的少數狼群存活下來,基因上能夠使今後的狼群更加茁壯。市場經濟也是起著相似的功效,充分競爭,通過市場力量促進資源優化分配,對提高社會整體生產力有正麵促進效果。因為懼怕危機而摒棄市場經濟的做法不可取,蛋糕做大偶爾砸了,總好過沒蛋糕吧。

中國走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路線,借鑒了西方市場經濟,卻不免有些可惜:缺乏做空機製,一步跌不到位隻好漫長地陰跌,十分痛苦折磨,這也是受到法規建設和群眾性的限製,目前客觀上還不允許A股市場快速轉變。等哪天監管和法律都完備了,擁有做空機製後相信也有機會從現在的“牛短熊長”朝著美國市場的“熊短牛長”發展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