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雙城

遠悠然邪 上下求索 尚不可得
正文

期貨的由來

(2017-02-13 12:53:31) 下一個

16世紀中期時,鬱金香從土耳其被引入西歐,當時量少價高,被上層階級視為財富與榮耀的象征。

由於當時鬱金香屬於稀有花卉,而且開花後的確十分美豔,故而贏得了權貴階層的青睞,一時間被達官顯貴們所追捧。無處不在的投機商目睹這一現象之後,開始了針對鬱金香的投機行為。他們先是出高價收購鬱金香球莖,然後以更高價格倒賣給宮廷的貴族們。

漸漸地,由這種花所帶來的狂熱成為了一種流行趨勢,更多的人加入到了買賣鬱金香的行列裏,就連賣魚和賣菜的販夫走卒們都參與到了鬱金香買賣中去。
他們願意傾家蕩產買下一支鬱金香球莖,因為他們相信,有人會出雙倍以上的價錢將它買走。

到了1634年,由於大量外國商人聽聞荷蘭鬱金香買賣非常紅火,便奔赴荷蘭參與到了鬱金香投機當中,導致原本已經是天價的鬱金香球莖價格再一次飛漲。

至此,這場鬱金香狂熱已經持續了長達30餘年。而阿姆斯特丹交易所為了滿足鬱金香的狂熱交易,專門為此設立了買賣會場。

1635年,炒買鬱金香的熱潮蔓延為全民運動,人們購買鬱金香已經不再是為了其內在的價值或作觀賞之用,而是期望其價格能無限上漲並因此獲利。

在此後的兩年裏,一支最普通鬱金香球莖的價格漲到了64盾,那是1637年的1月。僅僅一個月後,這支鬱金香球莖的價格就成了1668盾,漲幅令人匪夷所思。


然而更令所有人都出乎意料的是,就在短短兩天後,這支鬱金香球莖的價格約等於0.15盾。

1637年2月4日,鬱金香市場突然崩潰,六個星期內,價格平均下跌了90%。


鬱金香事件,是人類史上第一次有記載的金融泡沫經濟,此事間接導致了作為當時歐洲金融中心——荷蘭的衰落。

荷蘭鬱金香事件引發的慘劇絕不亞於華爾街黑色星期一,許多人因為高價購入鬱金香而血本無歸,跳河自殺,有人從富翁一夜間變得一貧如洗,沿街乞討。

這種從天堂陡然跌入地獄的轉折,給了荷蘭一個不小的打擊。荷蘭的金融業迅速萎靡,商業經濟亦開始走下坡路。

在當時,由於鬱金香本身屬於植物,無論是球莖還是花朵,都不可能長期脫離土壤而在交易市場供人買賣,它會死亡。

所以在實物交易的基礎上,為了滿足狂熱的炒作,商人們發明了一種用合約取代實物的交易方法。

A將15朵鬱金香花按照時下的價格賣給B,在B確認A的庫存屬實後,雙方簽訂一份合約,B依照合約付給A15朵花的錢,A在合約上簽字證明自己已將花轉讓給了B。

然後B等到價格再次上漲之後,拿著付過錢的合同去找尋下一個買主。大概流程便是如此。

這樣的合同,便是期貨的發源,稱作遠期合約。在遠期合約上發展起來的,專門用於交易遠期合約的場所,叫做交易所。之後隨著經濟發展,遠期合約漸漸過渡到了期貨。

也就是,以某種商品為標的的標準化可交易合約,稱之為期貨。(注意哦,期貨不是貨,是合同,是合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風光霽月一池城 回複 悄悄話 作者:Nicko
鏈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1968118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係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