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正明的博客

“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選載作者論著章節和新論新譯
個人資料
正文

“存在巨鏈”及其激發的詩作

(2021-03-20 00:50:41) 下一個

再談《魯拜集》中的“永恒之鏈”

傅正明

(此文非正式文章,隻是給微信朋友圈中魯拜粉絲群的一個回應)

一位朋友打了我十大板子,告誡我說:你說四七二十八,他說四七二十七,你竟然還跟他爭辯,擾了我的清聽,不打你打誰?

殊不知,他給我增添的是一種健康良藥:笑!

這一次又笑開懷了!鍾錦先生把司空圖的“環”點鐵成金,金光閃閃,有微言大義的精妙!殊不知,此種黃金,乃莎士比亞筆下雅典的泰門眼中的黃金:隻要一點點,就可以使白的變黑的,醜的變美的.......

鍾先生竟然既讀不懂白話文,又不知道存在巨鏈的隱喻源於柏拉圖思想,隻好再拋一點二手資料,商務印書館的中文譯著《存在巨鏈》就不必引用了,此處截圖是我提及的那位魯拜學者的觀點,再補一條權威詞條:

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Great-Chain-of-Being

The idea of the chain of being was first systematized by the Neoplatonist philosopher Plotinus, though the component concepts were derived from Plato and Aristotle. Plato’s form of the Good (or Goodness) in the Republic—eternal, immutable, ineffable, perfect, the universal object of desire—is fused with the Demiurge of the Timaeus, who constructed the world of becoming because “he was good, and in one that is good no envy of anything else ever arises.” 

如果要一手資料,隻好請鍾先生讀柏拉圖的 Timaeus,例如, 52e1–5, 以及 Symposium中討論the Ladder of Love 的諸篇章節,然後不以二手的中文、英文而是以一手希臘文寫一篇宏論:論“存在巨鏈”與柏拉圖思想風馬牛不相及也。一夜之間,鍾先生就能成為獨樹一幟的哲學大師!

值得注意的是,詮釋存在巨鏈的類似隱喻,有十七世紀蘇格蘭教長和學者羅伯特·萊頓(Robert Leighton)在《金帆》(Golden Galleon )中的「罰罪的鐵鏈」(iron chain of punishment),也有十九世紀英國清教徒約翰·阿羅斯米斯(John Arrowsmith)的「救恩的金鏈」(Golden Chain of Salvation)。鍾先生以為隻有他知道“今人以鋃鐺之類相連續者為鏈”,殊不知,此義正好與費氏的用法不謀而合。因為費氏的隱喻“永恒之鏈”堪稱一個悖論,既是「罰罪的鐵鏈」又是「救恩的金鏈」,當然,與基督教思想不同,在宗教懷疑論者珈音和費氏那裏,救恩的不是外在的上帝,而是內在的神明,是蘇菲之道的“消除自我,神人合一”。,

“存在巨鏈”激發的詩作

 傅正明譯

以下兩首譯詩是筆者二十多年前的舊譯,楊格詩中充滿哲學悖論(paradox),浦伯顯然以柏拉圖《會飲篇》中的 ladder of love 的觀念來詮釋存在巨鏈。

 

Man

愛德華·揚格

多麽可憐,多麽富有,多麽卑微,多麽崇高,

多麽複雜,多麽奇妙 -- 這就是人!

祂把人造成這樣多麽叫人納悶!

將不同的特性奇妙地混合,

使對立的兩極集於我們身心,

牽扯著遙遠世界的精英!

無形存在巨鏈傑出的一環!

從假有到神性的中介!

一條靈妙、晦暗的吸收光帶!

藏垢納汙卻蘊含神聖!

絕對偉大之黯淡的縮圖!

光榮的後嗣!易墮落的塵埃之子!

可憐無助的不朽!卑鄙渺小的無垠!

一條爬蟲!一尊天神!――我麵對自身顫抖,

失落的自我啊,家園的遊子!

思緒上下沉浮,夜半驚魂,

莫名其妙:多麽脆弱的理性!

啊,人之為人,怎樣的一個奇跡!

勝利的焦慮!快樂的恐懼!

時而狂喜,時而警醒!

何物能保護或毀滅我的人生?

一個天使的臂膀不能救我於墓穴,

一群天使的囚籠不能置我於墳塋……

              1742年

 

Distinguish’d link in being’s endless chain!

Midway from nothing to the Deity!

A beam ethereal, sullied and absorb’d!

Though sullied and dishonour’d, still divine!

 

愛德華·楊格(Edward Young ,1681- 1765),英國詩人,以組詩《夜思》(Night-Thoughts, 全題為:The Complaint: or, Night-Thoughts on Life, Death, & Immortality)著稱。

 選自愛德華·揚格的組詩《怨悱,或關於生死和不朽的夜思》(The complaint; or, Night-thoughts on life, death, & immortality,1743)。

 

存在巨鏈

The Vast Chain of Being

亞曆山大蒲伯

 

存在巨鏈!從上帝肇始,

靈妙的自然、人類、天使、

人、獸、飛鳥、遊魚、昆蟲,肉眼難見的,

望遠鏡難及的;從永恒到你,

從你到虛空。--占優勢的神力

一步步把我們推向劣勢;

或者,在全部創造中留下一個空洞,

一步出錯,便破壞了偉大的平衡;

無論你打破哪一環 -- 第十環

或第萬環,都會同樣打破自然之鏈。

……

人的荒誕在於把自身想象為

創造的最後因,

或期待道德世界的完美,

而這種完美在自然界純屬烏有。

……

環顧我們的世界;看看把上上下下

連接起來的愛之鏈。

……

懂得這一真理,人就會明白

美德是下界唯一的福祉。

……

求索把無盡的藍圖銜接起來的鏈條,

把天與地,凡俗與神聖結合起來的鏈條,

就會懂得,不存在任何能了悟的天賜之福,

隻能觸及某些較高或較低的福祉;

從這種升華的「整體」的統一中,學會

人類靈魂最初的和最後的目的,

就會懂得,信仰、法律、道德,都始於、

終於對上帝和對人類的愛。

          "Virtue alone is happiness below."

亞曆山大•蒲伯(Alexander Pope(1688-1744),英國啟蒙時期的詩人,主要作品有文論詩《論批評》(An Essay on Criticism)、《論人》(An Essay on Man)和諷刺詩《鬈髪遇劫》(The Rape of the Lock)。

譯自 蒲伯的《論人》(An Essay on Man, 1733)。宇宙萬物相互聯係的觀點,滲透在自柏拉圖以來的西方哲學、美學、文學和科學思想中。蒲伯的這首詩是對這一觀點的高度的藝術概括,並且對人類作了近乎全方位的研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