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對比這二人,一定要選擇,作為讀者,我肯定選三毛。
瓊瑤這個人,一生都順風順水,名利雙收,與時俱進,從沒做過賠本買賣。即使她的古典文學修養高點,從那個年代,那種背景的人來看,也不足為奇。關鍵在於,她的作品平庸俗氣,中學生看看可以,過了那個年齡再看,沒有人看得下去。
三毛不同。她的留學經曆,海外生活,婚姻戀愛,本身就是一個更西化的中國人,和瓊瑤的生活方式人生選擇完全不同。也許三毛的文筆稍遜(這個也見仁見智),但情感是真摯的,而且並不流俗。“橄欖樹”的歌詞和意境——為什麽流浪,為了夢中的橄欖樹——這豈是瓊瑤的檔次能寫出來的?
就算寫故事,瓊瑤的故事永遠是中上階層的三角戀各種戀,而三毛筆下的都是最普通的普通人---有些三毛散文可以當小說來讀,因為真假難辨。比如她寫國民黨來台老兵孤苦伶仃,沙漠裏的娃娃新娘,都是非常接地氣的故事,不管是真是假,能看出對人性和社會的關注。
有一點也很重要:瓊瑤是一個精神世界很平庸的,世俗的女人,三毛是個很獨特的人,有很多精神不大正常的跡象: 比如青春期精神危機,抑鬱,自閉,幻想。這也注定她的文學體驗和瓊瑤根本不在一個時空。
我也懷疑過(台灣以前有人懷疑三毛的故事全是編的) 那個荷西就是三毛想象出來的一個人。或許是一個朋友,或許他們同居或結婚過,結果鬧翻了,或者三毛被拋棄?幹脆就把他寫成潛水死了。因為三毛在不同的散文中,多次出現不同的西方男人如何愛慕她的橋段,讀起來不知道是真實的記敘,是小說家言,還是性幻想。荷西有沒有去過台灣,三毛的家人誰見過他,印象中都沒有看過這類記載。
所以我並不把三毛理想化,我覺得她是一個有些才華,也不可理喻的,有精神疾患的女人,但才華和瘋癲本身就難以分開。她人生的後半段自己都不知道如何收尾,而別人眼中理想化的她(什麽浪漫,流浪,到處做講座灌雞湯)和真實的,危機重重的她差距又很大,最終幹脆一死了之。
但正因為三毛神神怪怪瘋瘋癲癲,她的作品倒是很真實的,沒有什麽世俗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