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曉

生活是可以緩緩的,即便看上去是在浪費時間,我情願在慢慢裏被時光雕刻,而不是急急地消耗生命的元氣。
正文

Group of 7(AGO)

(2025-05-08 16:45:34) 下一個

疫情前,某次我淘到幾張明信片,我感覺是Group 7風格。回家一查,果然。

但我再去AGO,沒有看見明信片上的畫掛在哪裏。直到某天轉身遇見,老友一般了。

我們附近的一座仿巴黎聖母院的聖安教堂去年被火燒,太可惜,因為有Group 7的壁畫。我以前寫到過。

總之,如果你居住在加拿大,不知道Group of 7,隻知道劉思慕。那麽,你與本地小資仍然談不到一起。去年秋天,我鄰居Jeff(設計師,市中心一家College教藝術類課程)帶我們去一個小鎮,我也寫過,那家美術館(名字又記不住了),Jeff說收藏大量Group 7(“of ”聽上去被吃掉了)。

(查日記,去年十月三日去的Kleinburg小鎮旁的McMichael美術館,$20門票。老年票$17。)

這就是我的明信片原件。:)

今天上午,我們進去,這個展廳就我和小E。她也沒有怎麽看,拿出我給她的二手小人書塗色,就像在自家客廳那麽自然。

這就是熏陶。將來,她到了中年。我已經去世。她再站在這裏,或許會想到她的三歲,每周和老師來AGO混半天。

我拍了一張,她伏在椅子上低頭塗色,後麵有個中年男人穿著風衣看畫。

我拿著手冊目錄看。因捐贈者Thomas先生提議不能在每幅畫下出現其它美術館必有的名字介紹,而是為了讓進來的人有自家牆壁的感覺。

Lawren Harris

他們七個以畫風景出名。小E家住Cabbage Town。我帶著她散步,經過一家,院子前有牌子,是“七人組”中的一個舊居。

如果你與附近居民正巧經過,你說哦,原來是畫家舊居啊。當地人自然高興。用上海人的話,說明你“識貨”呀。

去年春節前,我遇見一個八十出頭的老讀者。來了至少二十五年。居然沒有去過AGO。她說,你能不能帶我去?

她有女兒的,住多倫多城外。

哎!

我曾帶我的校友媽媽去過。

今天有一個Group,是坐輪椅的老人群,每個人有看護,特別的車過來。以老婦人為主,僅看見一位男性。某次我也遇見乘TTC公交為老弱病殘服務的車來的坐輪椅老人,她穿戴非常藝術感。

總之,在AGO,漲見識,不隻是看作品,還有看人。

人生那麽短,美育是給自己的。AGO的二樓就是我的豪華郵輪。

上個月與女兒一起。外套,包袋沒有寄存,寄存費漲了,原來$2,現在$4。我燈芯絨外套才$5,裏麵的衛衣也$5,怎麽會舍得花錢寄存。等我年卡升級,免費寄存。帶小孩子去衣服扔在童車上免費寄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覺曉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文心。三歲到七歲,兒童學習的關鍵期。而且幼兒記憶力驚人。比如這天小朋友在地下室兒童房要玩世界拚圖,至少兩個月沒有玩,她舉起一片說Australia 。我沒有刻意教過。
好的教育是激發孩子學習的主動性,這或許是熏陶的結果。
我現在是工作也是觀察孩子。所以,我喜歡我的短工。
浮世文心 回複 悄悄話 “直到某天轉身遇見,老友一般了”。我一貫篤信“熟知是真知之母”。

“熏陶”很重要。三歲的孩子長大後可能不會記得老師,不會記得上博物館,不會記得任何可以講述的東西。但有人說過“真正的教育是忘光了所學習的東西後,還對你有影響的東西”
覺曉 回複 悄悄話 謝謝碼農。我記得你寫過。可惜了我,早二十年就舍得花年卡的錢就好了。新移民如你們台灣的“克難時期”,太克己克儉就如刻舟求劍了。
碼農學寫字 回複 悄悄話 你的AGO,我的MFA。沉澱、會友,還可以托嬰。哈哈哈。問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