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讀十年的老讀者和新讀者:
女兒今天得悉三月加拿大牙醫資格考試結果分曉,通過了。這樣,齡有四個國家的行醫資格: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和美國,前三者互通。
她的感受,加拿大的,比考美國資格證書難,一天考了八小時。而且,加拿大規定一生隻能考三次。所以即便畢業,考不上,是不是很焦慮。
我們父母雖然覺得她肯定能夠考過,但是還是有點擔心。她說去年有個省隻通過50%。加拿大考費$5000,美國的考費三千左右。我們自願替她付了加拿大的考費。她本來說考出了,再讓我們付。女兒還是體諒父母的。
齡讀牙醫四年,我們幫襯了至少兩年半學費。將來,我們不說要她還。親情比金錢重要。
這四年,我們好像沒有存上一分錢。好在我們一直節儉,困難的日子過去了。
今天在AGO,小E想吃一隻可頌。我今年還不舍得在AGO喝咖啡呢,但我還是給她買了一隻可頌,$5.1。她僅吃三四口,我掰小塊嚐,留半隻給她回家吃。就在那時,齡告知我消息。我即刻視頻廚師長告知他。
回家路上,去T&T買了熟菜小半盒,打牙祭的意思了。
還是要做人家。
廚師長去了上海網紅食堂就餐,我也算從小米粥、紅薯到吃上鎮江糖醋小排骨和油爆大蝦了。晚上再清煮芥藍,加一杯紅葡萄酒。
回想她高中,有主見,所有選課一個人搞定。我就說,媽媽不懂。她捐獻頭發(長發剪短),也是說做就做,後來我寫博客提及,被有評論懷疑我。 我教育孩子,不參考子女論壇什麽,自己摸索,有錯又對,都在齡齡媽媽博客。她考大學前,沒有課外補習過,我補習了她的數學,教養她認真學習態度。
她多大本科畢業迷茫過,希望找個醫院行政工作就滿足了。還說我為什麽不幫她托人(我有認識的人)。我堅決反對,說你要靠自己。我看孩子,也是靠自己找到一家家我喜歡的人家。
我反對她多大本科優秀畢業去考護士,說你中學開始那麽多年勤奮刻苦,考碩士的護士也虧了。一定要考醫。試過考不上,對得起自己。
所以,我們做媽媽的,關鍵時刻還是要堅持,在看清楚孩子的能力之後。
她是有愛心,沒有放棄友鄰家“慢”的女孩做朋友,她不陪我也會先陪友鄰女兒去吃飯什麽。那是需要極大的耐心,特別是她本性喜歡和體育好做朋友
昨晚我還是堅持讀了兩頁莎士比亞,平常心。
我們也沒有吃大苦,小苦一點點。畢竟,我連中餐館打工都沒有經曆過。我怕油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