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博的博客

行萬裏路讀萬卷書,玩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正文

新冠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思考、評估和展望

(2020-05-09 14:12:25) 下一個

新冠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思考、評估和展望

2020-05-09

四個關鍵因素:

  1. 疫情控製。
  2. 失業。
  3. 金融市場。
  4. 大國博弈。

疫情控製。

縱觀人類和瘟疫的互動曆史,無非三種可能:

一、病毒過一陣子自己消失。

二、病毒廣泛傳染後毒性減弱,最後死亡率和流感類似,和人類長期共存。

三、病毒傳染性和毒性不降低甚至增高,最終被人類消滅。

這裏的關鍵是,盡管單個病毒連細胞都不是,根本沒有任何智力可言,但從分布式智慧 (Distributed Intelligence) 的角度,作為整體的病毒的智慧程度絕對不能低估。它們會針對環境,包括人類的對策,調整它們自己的生存和傳播模式。歸根結底,任何生物的終極目標無非一是生存,二是複製。包括人類的不同族群都一樣。

從短期看,如果亞洲國家和地區的抗疫模式成功,歐美隨著跟進,那第一和第二種可能性的幾率增加。即使秋後病毒卷土重來,但有了前麵的經驗,並隨著醫療科學技術的進步,相信人類的對策應該好於去冬今春。其實對病毒本身,第二種可能也是其最優路徑。從群體智慧的角度,我們不排除這種可能性會有比較高的概率。從博弈論的角度,博弈雙方在信息透明度和對稱性比較高的條件下,會以高概率收斂在對雙方都是最優的解。同時這也說明所謂不作為的“群體免疫”是何等荒謬。這其實會增加病毒向第三種可能性發展的概率:因為病毒可以毫無阻礙殺死人類,可能會因此變得窮凶極惡。最終是人類付出大量死亡的代價後不得不拋棄“群體免疫”對策,背水一戰,然後消滅病毒。

失業。

美國四月份的失業創曆史第三紀錄,全國失業人數超過兩千萬,達到14.7%, 僅次於1939年的 17.2% 和大蕭條的1933年的 24.9% [1]。就業恢複的強度和速度將是決定疫情對經濟衝擊的最直接和最最要的因素。而其中關鍵的關鍵是多少小商業能生存下來。在美國真正創造就業 —— 大約超過80%的就業人數,是小商業,而不是那些所謂的高科技實際的偽科技公司比如象穀歌臉書之類。小商業垮了,恢複就業將會很困難。

金融市場。

這其實是美國本身深層次結構性的問題,這次疫情隻不過是個觸媒。美國產業空心化的趨勢是每下愈況,金融資本尾大搖狗,基本上和經濟活動無關,變成了寄生在經濟肌體上的吸血蟲。在新冠疫情前,美國的金融泡沫早已經超過2008年的規模[2]。縱合各方數據[3-5],現在美國的債台的高度大致是

  • GDP 2029:        21.1 萬億美元 ($21.1 Trillion)。
  • 政府公債:           25.0 萬億美元 ($25.0 Trillion) 。
  • 個人債務:           15.6 萬億美元 ($15.6 Trillion) 。
  • 非金融公司債務: 15.6 萬億美元 ($15.6 Trillion) 。

現在政府公債是 GDP 的 118%, 個人和公司債務是 GDP的 148%, 全部債務是 GDP 的 266%。這還不包括金融公司的債務。我查不到這方麵的書據,隻查到美國全部債務是 70 萬億 ($70 Trillion) [6],是GDP 的 3.3 倍!而經濟學者們的共識,債務安全域值低於GDP的 60%。

金融資本最大的禍害之一就是和美聯儲官商沆韰一氣通過債務危機,周期性地製造金融市場的泡沫-崩潰循環。每次循環,金融資本割一輪韭菜,剩下的爛攤子由中產階級買單。和曆史上的周期一樣,從2008年的所謂大牛市,本質上又是債務泡沫的結果:

而且從上圖可見,這次的債務和金融市場泡沫的規模在去年疫情前早就遠遠超過了2008年的規模。泡沫的破滅是一個大概率事件。而且從上兩次泡沫破滅的曆史,本次泡沫破滅的慘烈程度也將不會低。難以預料的是泡沫破滅的時間。如果這次疫情觸發泡沫破滅,可能會造成共振效應,破壞程度可能會超過上兩次。

大國博弈。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人類從上世紀三十年代大蕭條學到的慘痛教訓就是大國之間的以鄰為壑是大蕭條的直接誘因。記得某位名人曾有言,我播下的是龍種,收獲的是跳蚤。不幸的是似乎這要在美中兩國的政客身上應驗了。雙方都有理智清醒之士認識到病毒是人類的共敵,兩大國合作是抗疫的最優對策 [8]。而亞洲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日本、韓國、台灣、越南等至少目前為止成功的經驗,值得美國和歐洲借鑒 [1], [9]。那種所謂專製國家能做到民主國家做不到的論調,就如同中國文革時所謂的 “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一樣荒謬可笑。但當你放眼政壇,病毒大敵當前,卻是民主共和黨同伐異。但願都是政客們在大選年的作秀,則百姓幸甚,世界幸甚。

參考文獻

  1. Andy Serwer with Max Zahn, Here is the real American Way and our Road to Recovery, Yahoo Finance, 5/9/2020.
  2. Mark DeCambre, US consumer debt is now above levels hit during the 2018 financial crisis, MarketWatch.com, 6/25/2019.
  3. David F. Perkis, Making sense of private debt, Fed Reserve Bank of St Luis, March 2020.
  4. US treasury seeks to borrow a record $3 trilion this quarter, CNBC 5/4/2020.
  5. United States GDP, Trading Economics.
  6. Anneken Tappe, 3 reasons to fear America's massive $70 trillion debt pile, MSN Money, 7/17/2019.
  7. Kevin Wilson, Financial Shocks As Recession Triggers, Seeking Alpha, 1/15/2019.
  8. Thomas J. Christensen A modern tragedy? COVID-19 and US-China relations, Brookings Institute, Policy Brief May 2020.
  9. William Feuer, Parts of Asia that relaxed restrictions without a resurgence in coronavirus cases did these three things, CNBC 5/7/202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