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大學和東亞科學史圖書館外文著作豐富,隨時補充新的研究成果。我閱讀了幾本研究書籍史,特別是東亞書籍史的英文論著,很受啟發。美國俄亥俄洲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曆史係教授瑞德(Christopher A. Reed)所著《古登堡在上海:中國的印刷資本業(1876-1937)》,獲第四屆國際亞洲學者大會最佳亞洲人文科學研究獎。
俄亥俄洲立大學副教授包筠雅(Cynthia J. Brokaw)所編《晚期帝製中國的印刷出版文化》,劍橋大學東方學係講師McDermott 所著《中國書籍社會史》,劍橋大學東方學係教授Kornicki所著《日本書史:起源至19世紀》等,視角獨特,史論嚴謹。
東方學係的McDermott老師聽了我主講的文獻閱讀會,建議從生產效率的角度,分析中國傳統印刷技術被取代的原因,提醒我查找20世紀出版的,特別是傳教士、學者或商人關於中國的論著,經個人收藏或捐贈匯集到劍橋的英文文獻。他領我到劍橋大學圖書館東亞館(Aoi Pavilion),以檢索傅蘭雅的著作為例,教我查到了1822年在Newcastle出版的《英國諾森伯蘭郡(Northumberland)地圖》,1880年在上海美華書館出版的《江南製造局翻譯館記》,1915年在倫敦出版的《東印度和波斯實錄:九年之旅(1672-1681)》等很有價值的書籍。
研究所一樓的抽印本收藏室,按主題匯集了論文複本和其他資料,600多個檔案盒分裝了近兩萬多份材料,李約瑟的手跡隨處可見,閱書台上還有他留下的雪茄煙盒。我翻閱了“印刷造紙”主題的檔案盒,有芝加哥大學東亞圖書館館長錢存訓的論文、日本傳統造紙業的圖片、北京榮寶齋的木版水印畫(仿齊白石的蝦和徐悲鴻的馬)、天津楊柳青的木版年畫等等,還有張錢存訓及夫人、李約瑟與魯桂珍一起的合影。
收藏室的樓上,檔案保管員喬安娜(Joanne Meek) 在整理李約瑟檔案,建立檔案數據庫,實現網上檢索。喬安娜的德文和中文很好,幫助我翻譯德文資料,檢索印刷主題的檔案,查找李約瑟與錢存訓討論印刷卷寫作的通信。另外,研究所的期刊和工具書閱覽室,收藏有50餘種英文期刊和100多種中文期刊和豐富的工具書,每周五下午的文獻閱讀會大多在那裏舉行。
門廳左邊有間會議室,是“龍騰”計劃誕生的地方,銅製鏤花燈罩、博古架上的瓷器、書架上的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穿墨綠旗袍的魯桂珍畫像,處處體現著設計者的慧眼匠心。門廳的衣架旁,斜靠著李約瑟的龍頭拐杖;古樸的木箱裏,存放著他喜歡的藍色長衫。
他從1966年開始擔任岡維爾• 凱斯學院院長,在學院餐廳懸掛的院長畫像中,是唯一一位穿中式長衫的。1991年10月22日,還是穿一襲長衫,接受女王授予“禦前侍衛”勳章。
李約瑟的一生,才名塞天地,身世老風塵;留下一座書城,明窗數編在,長與物華新。我有幸在這書城,伴著雨聲在燈下閱讀。窗外潺潺流水不舍晝夜,可以掩卷憑欄,遊目騁懷。
(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