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安慰的幾種途徑 司徒
傳說裏,人活在世上,總會有那麽一個時候,會懷疑生命有沒有意義,會懷疑自己做的事到底值不值得。人要繼續走下去,總得找點安慰。
有人說,宗教就是最大的安慰。它告訴人,生命不是偶然的,死了也不是終點,而是另一種延續。上帝給人自由意誌,所以人的選擇會留下永恒的重量。
有人說,科學才是靠得住的。世界並不是一片混亂,它有規矩,有秩序。理論和證據互相打架,最後慢慢逼出一點真理來。雖然真理遙遠,但人可以一步一步靠近。隻是啊,科學再厲害,它也說不清楚世界最早是怎麽來的,也說不清楚最後會變成什麽樣。
也有人提起哲學家。叔本華說,人生是痛苦的,這是沒辦法的事。但他也講,人和人的同情,音樂和藝術,能讓靈魂在痛苦裏,偶爾得到片刻的安寧。
尼采就不一樣了,他說,要勇敢。就算生命沒有意義,你也要用最大的精神去擁抱它。哪怕一切重演,一樣的月光,一樣的苦難,你也要點頭說“是”。就像一匹野馬,在沒有意義的荒原上,仍然全力奔跑。
加繆則講荒謬。他說人就像西西弗斯,不停推石頭上山,明明知道它會滾下來。可人還是要推。就像跑馬拉鬆的最後一名,明知道不會贏,也要堅持跑下去。因為意義不是結果,而是過程裏的姿態。
還有人說,文化傳統也是一種安慰。中國人講傳宗接代,就是把生命放進家族和曆史裏,好像自己不會真正消失。那其實也是一種信念,一種安慰。
總的來說,人們會用各種方式來安慰自己。不管是宗教、科學、哲學,還是文化傳統,歸根到底,都是為了讓生活看起來有意義,盡管我們常常看不見所謂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