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巴拿馬運河之旅(3)— 卡塔赫納 (上)

(2018-02-25 08:31:31) 下一個

   在海上航行了整整兩天以後,我們終於到達了行程的第二站----卡塔赫納Cartagena, Columbia),它是哥倫比亞共和國重要的北方海港。那是一個美麗的清晨,遊輪一大早就靠港了。當我們睜開惺忪的睡眼,映入眼簾的是遠方鄰水而立的摩天大樓,沐浴在金色的陽光中。

 遊輪的近處是堆滿集裝箱的貨運碼頭,似乎仍在沉睡。一排裝卸機伸著長長的手臂,仿佛是在歡迎我們的到來。眼前的情景讓我有些目瞪口呆,因為印象中南美洲似乎應該是一望無際的種植園,或者是高大茂密的熱帶雨林,即便其中有些建築,也應該是低矮的鄉村小屋。未曾料想,一睜眼會看到如此摩登的城市!現代化的腳步不知什麽時候已悄然跨入了這片古老的土地,改變了它原有的模樣。

         雖然高樓林立的雄偉令人炫目,但畢竟司空見慣,有了審美疲勞。聽說卡塔赫納還有一個充滿傳奇的老城,於是一下船,我們就向著它奔去。

   老城的外麵是一道堅固的城牆,建於16世紀末,大約11公裏長,將老城圍得嚴嚴實實。在當年,這道城牆是屏障,用於抵禦凶悍的加勒比海盜;在今天它是界標,將老城與周圍的現代都市分隔開來,形成一個城中之城:牆外是現代化的摩天大樓,牆內是古風依舊的老城。幾百年的曆史,仿佛瞬間時空穿越,我們從現代走回了遙遠的過去。

   老城建於1533年,是西班牙殖民統治時期重要的海上樞紐,聯係著西班牙和它在南美洲的大片殖民地。那時候的老城,滿地黃金,人流不息。從南美各地運來的金銀珠寶,土產特產集中於此,等待被送往遙遠的西班牙。同時非州黑奴源源不斷,從海路輸入這裏的奴隸市場,以滿足南美各莊園主的勞力需求。城池的名字與西班牙的海軍基地卡塔赫納(Cartagena,Spain)同名,這當然不是巧合,遠在天邊的卡塔赫納正是參與創立這座城池的西班牙軍士們朝思暮想的故鄉。可惜,故鄉遙不可及,於是他們便把這裏也喚作卡塔赫納。

    老城的建築,大都建於16至18世紀,在高樓林立的都市裏,它如同一個世外桃源,令人耳目一新。其獨特的風格,斑斕的色調,仿佛一首西班牙舞曲,時而熱烈奔放,時而浪漫溫婉,令人回味無窮。1984年,卡塔赫納老城作為西班牙殖民時期的建築典範,入選世界文化遺產(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

   雖然曆史已經改天換地,但老城的輝煌並沒有消失在昨日的繁華。傳承至今,這裏的每一棟建築都得到精心的保護,不僅光彩照人,而且生機勃勃。它猶如一個美麗的童話,埋藏在鋼筋水泥的叢林裏,令人向往。

    我們無疑是早到的遊客。老城的小街,剛剛在清晨的陽光中蘇醒過來,穿行在兩層樓高的小洋樓之間,古老的教堂矗立在視野的盡頭。街道兩邊木質的陽台上掛滿鮮花,散發出優雅的歐式風情。

    深街小巷,總讓人回想起兒時的故鄉,比起鋼筋水泥的高樓大廈,更來得親切。 在童年的記憶裏,也有一條如此狹窄的街道,每天上學,放學,都會經過。街道的旁邊開了許多門麵很小的店鋪,有水果店,糖果鋪,小百貨店,好像還有一家小飯館。糖果鋪的大玻璃罐子放在臨街的櫃台上,特別吸引人,我隔三差五就會去花上五分錢,買一個“波斯糖”,邊走邊吃。遺憾的是童年的小街消失在了故鄉現代化的腳步裏,回不去的過去變成了記憶裏永不褪色的照片。沒想到,這異國他鄉的老城小街,居然會讓我有了似曾相識的錯覺,當然隻能是短暫的一瞬。老城明豔斑斕的色調躍入眼簾,我立即被拉回了卡塔赫納。

    老城的建築大多帶有寬大的回廊,這是西班牙殖民時期的建築特色之一。回廊的拱門勾畫出波浪形的弧線,為四四方方的建築增添了幾分優雅和浪漫。 

    卡塔赫納氣候炎熱潮濕,常年猶如行走在桑拿房中。美麗的回廊不僅可以遮風避雨,而且營造出一片陰涼。

   老城的房門式樣簡單,但是門環卻花樣百出,有美人魚,蜥蜴,獅子臉等等,無不透露出活潑可愛的樣子。底樓的窗戶大都是落地式的,大約是天氣的緣故。簡約的窗欞做工精細,顯示出典雅的味道。最愛的還是門前的綠藤,一枝一葉,點點小花,把普普通通的門窗裝點成了詩意盎然的家園。

   老城的房屋是五顏六色的,搭配著姹紫嫣紅的鮮花,以及蔥蘢茂密的熱帶植物,猶如一幅色彩斑斕的水彩畫,令人賞心悅目。

   這樣美麗的老屋,誰能不向往?

   老城的街頭小攤,背靠著老屋,有了古香古色的門牌和門鎖作背景,無論買什麽,都顯得特有文藝範兒。

    老城的時裝店,剛剛開門,一個身著粉色衣裙的少女,正在清掃門前的街道。玻璃窗內的模特告訴我們:時尚在這裏流行。

    老城的美女,身著傳統服裝,頭頂水果盆,款款走過。如果你想與她們合影,請準備好小費,因為這是她們重要的謀生手段。

   老城表演街舞的少年,一招一式,絕對地道,毫不遜色於任何一個國際大都市的街頭藝人。

   這是玻利瓦爾廣場(Plaza de Bolivar),它與城中其他的廣場不同,這裏綠蔭蔽日,環境清幽。與其說是廣場,不如說是一個陰涼的街心花園。

    廣場的中央是南美洲解放者玻利瓦爾將軍的騎馬雕像,他仿佛剛剛凱旋歸來,正向歡呼的人群脫帽致意。我想這大概是該廣場得名的由來。

    距離玻利瓦爾廣場幾步之遙的街角,矗立著色彩明麗的卡塔赫納大教堂 (Cathedral of Cartagena),建於16世紀,是卡塔赫納老城著名的地標之一。在前麵文中的多幅照片中,你不難發現它靚麗而挺拔的身影。它高人一頭的設計,讓我們充分體會出當年教會至高無上的的地位。不論你站在老城哪一個角落,隻要看到了教堂,便立刻可以找到方位,不再迷茫。

    玻利瓦爾廣場的另一邊是卡塔赫納曆史博物館,被譽為西班牙殖民時期建築風格的最好典範。其氣勢雄偉的石雕大門,引人注目。它的前身是臭名昭著的宗教裁判所,許多異教徒在這裏不是屈打成招,就是折磨致死。如今,這座美麗的建築被用作博物館,從此擺脫了陰森恐怖的惡名。

    卡塔赫納曆史博物館的大門,隱隱約約似乎還透著往日的威嚴。

    卡塔赫納曆史博物館的內部,是兩三個相互連接的小院落,回廊環繞,綠樹參天。

         不知老城裏那些色彩斑斕,繁花匝地的外牆後麵,是否也有如此美麗的院落?那斑駁的牆壁靜立在明媚的陽光裏,向我們娓娓講述著老城的前世今生。說來也奇怪,這樣的院落要是在二十年前看到,我也許會不屑一顧,因為那時更感興趣的會是光怪陸離的現代產物。時光荏苒,年少時看不懂也不願看的曆史,現在突然變得親切起來,大概是成熟讓我懂得了世事滄桑的價值 ----- 五百年起伏跌宕的經曆,才能沉澱出自成一格的美麗。可惜,不是每一座城市都能如卡塔赫納一樣的幸運,多少曆史悠久古韻獨具的老城,躲過了紛飛的戰火,卻沒能躲過現代化的滾滾洪流。

           你說,老城的詩意和從容,是那千篇一律的鋼筋水泥所能領略到的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湊趣 回複 悄悄話 文筆獨道!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