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清晨5時,遊輪緩緩駛入斯德哥爾摩水域。頭天晚間看表演時,似乎聽到船長說清晨會經過一片美景。當時地理不熟,沒有聽清地名,但是“清晨”,“美麗”這兩個關鍵詞還是應該有把握的。帶著半信半疑的心態,我特別於4點半鍾起床,帶著攝像機,直奔頂樓甲板。果然,一掃平日大海蒼茫,空無一物的枯燥乏味,在船舷的兩邊以及前方散列著無數大大小小的綠色島嶼,遠近相間,星羅棋布,猶如人間仙境,美不勝收。我急忙趕回房間喚醒還在酣睡中的家人以共賞此良晨美景。
這就是斯德哥爾摩群島(Stockholm archipelago),它位於斯德哥爾摩外海,是遊輪進入斯德哥爾摩的必經之路,由兩萬四千個島嶼構成,是波羅的海第二大島嶼群(最大的位於芬蘭)。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遊”
不知在這如詩如畫的“千島湖”中航行了多久,終於在船的前方,一個美麗的大都市躍入眼簾,這就是我們行程的最後一站--- 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它位於瑞典中東部,處在瑪拉蘭湖和波羅的海海灣之間,是座水城,城區由相臨近的14個大小島嶼組成,島之間有橋相連。人口市區67萬加上附近地區有170萬人,是北歐最大的城市, 也是瑞典國內僅次於哥德堡的第二大海港。該城建於1252年,1436年正式成為首都。丹麥為了控製瑞典,曾多次占領該城。1523年瓦薩率領起義軍趕走丹麥人,建立了瓦薩王朝,瑞典從此獲得獨立。17世紀隨著瑞典的不斷強大,城市也從老城的小島上逐漸向南北擴大。18世紀, 一場大火使得城裏的古老建築遭到嚴重破壞,此後重建以磚石建築為主。
因為斯德哥爾摩是我們波羅的海之行的最後一站,我們決定選擇一個特別的活動,為這次旅行畫上完美的句點,於是“冰吧”(icebar),成為了我們當仁不讓的首選。
冰吧位於Nordic Sea Hotel 的地下室裏,由著名的冰雕旅館(ICEHOTEL)提供。雖然沒有到過ICEHOTEL,但是很早就聽聞在瑞典北部,靠近北極的地方,有一個完全采用冰塊修築的旅館,冰雕玉砌,如夢似幻。每年12月建成開張,次年4月隨著冰雪的融化而關門大吉。但是正因如此,冰雕旅館每一年的設計都新穎別致,不同以往,因此吸引了無數的住店客。也許是在絡繹不絕的遊人中嗅得商機,也許是為了滿足大家對於冰雕旅館的好奇,該旅館陸續在世界上的幾個大城市開辦了永久性冰吧,斯德哥爾摩便是其中的一處。
進去之前,每人必須穿上這一身由冰吧提供特製的厚棉衣和棉手套,從頭到腳包裹起來。
據說這是世界上的第一個永久性冰吧,常年保持在-5℃(23℉),其建築所需的冰塊均來源於靠近北極的托納河,由冰雕旅館負責采集運送至此。
牆是冰砌的,桌椅是冰做的,就連盛酒的杯子都是冰,真可謂名副其實的“寒冰洞”。舉目四望,晶瑩剔透,冰清玉潔。酒吧的服務員得意洋洋地告訴我們:“冰製酒杯的最大好處是用後不必清洗,直接從水槽扔掉。”
冰吧的內部由名師設計,冰牆上雕刻著圖畫,還題寫著名言:“盲目地效仿別人,等於是浪費自己。”正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何苦捧心學西施。不知冰吧這一創舉,是不是來源於這句名言的啟示。
雖然寒冷,但是新奇的體檢讓人興奮,更何況冰杯裏的雞尾酒摻入了不少伏特加,正是“酒不醉人人自醉”。我們興致勃勃地玩到導遊下了逐客令。
走出冰吧, 我們來到斯德哥爾摩老城 (Gamla Stran), 這裏不僅有古老的王宮,而且完整地保留著一大批中世紀的建築。鵝卵石鋪就的路麵,帶有尖塔的教堂,樸實的民居,以及彎彎曲曲迷宮一般狹窄的街道,不禁使我想起故鄉江安的老城來了。一樣的石板街,一樣的鵝卵石,伴隨著童年的我,走過許多難忘的時光。
正午時分,王室廣場上傳來雄壯的軍樂聲。我們立即奔往圍觀的人群,欣賞起一場十分壯觀的皇家衛兵的換崗儀式。
廣場上站列著三支隊伍,其中穿藍,黑色軍服的是皇家衛隊(照片左邊),而身穿白色禮服的是軍樂隊。
藍隊在軍樂聲中踏著整齊的步伐離去。銀色的頭盔閃閃發亮,引人注目。
黑隊留守。
瑞典的小帥哥,一身英氣。最愛的還是他那頂頭盔,威風凜凜。
兩隊換崗完畢之後,軍樂隊繞場行進一周。就在我們以為他們也會像藍隊一樣,揮師而去的時候,沒想到軍樂隊卻突然轉身折回,站在廣場的另一端繼續表演。旅行處處有驚喜,這真是令我們喜出望外。
瑞典的換崗儀式會持續一小時,後半段全是聲勢浩大的軍樂表演,在雄壯的軍隊進行曲之間,穿插有輕快抒情的旋律,使人如醉如癡,心曠神怡,絕對過癮。
看出來了嗎,站在前列,身配綬帶的樂隊指揮,居然是位巾幗英雄。
在這雄壯的音樂聲中,我們的波羅的海之旅畫上了完美的句點。詩人說“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時光”。值得慶幸的是雖然時光匆匆留不住,記憶卻封存了所有的歡樂,令我們常常回味,日久彌新。
附錄
如果錯過了斯德哥爾摩群島(Stockholm archipelago)的清晨之旅,不用氣惱,因為下午遊輪會經同一路線出海。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