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巴黎有不少著名地標建築,巴黎歌劇院就是其中之一。它可與高聳如雲的埃菲爾鐵塔、輝煌的凱旋門、規模宏大的盧浮宮等建築媲美。
巴黎歌劇院的前身是由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批準,於1671年建造的法國第一座歌劇院:皇家歌劇院。那時意大利歌劇風靡整個歐洲,稱霸歌劇舞台,法國吸取了意大利歌劇的經驗,發展本國歌劇,創造出具有法國特色的歌劇藝術,由此決定建立自己的歌劇院, 後來皇家歌劇院毀於一場大火。
1858年1月,法蘭西第二帝國的皇帝拿破侖三世(拿破侖一世的侄子)在勒佩裏蒂埃街劇院險遭人殺害,於是下令建造新的巴黎歌劇院,為皇室觀看演出提供更安全舒適的環境。此次的巴黎歌劇院設計,史上首次通過競標來決定建築設計師。在一百七十一件作品之中,年僅35歲名不經傳的設計師,查爾斯•加尼葉(Charles Garnier) 的作品脫穎而出。加尼葉一生追求完美,不計個人名利,為了讓歌劇院達到極為奢華的效果,他聘用了十三位畫家、七十三位雕塑家、十四位裝飾藝術家。為了尋求各種名貴的裝飾材料,加尼葉跑遍了歐洲,即使價格昂貴,分文不賺,他也在所不惜。建造過程中困難重重,首先是地基下麵有條溪流使地基無法穩固,後又屢受普法戰爭、大革命的影響,歌劇院曆時約十五年,花費了4700萬法郎才建成。新的歌劇院被譽為法國第二帝國時期最成功的建築傑作,其建築將古希臘柱廊、古羅馬的雕像、巴洛克的華麗等幾種建築形式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使它既恢宏大氣,又精美細膩。巴黎歌劇院內部裝潢極具奢華,金碧輝煌,被譽為是一座集繪畫、大理石、及雕塑相映生輝的劇院,給人帶來極大的驚喜和享受。比法國凡爾賽宮有過之而無不及,可見設計師及法國人對歌劇文化的重視。去巴黎歌劇院,即使不觀看演出,觀賞劇院美輪美奐的建築也非常值得。
今年七、八月,歐洲遭遇多輪熱浪,多地氣溫創下曆史新高,巴黎也不例外。我選擇了在巴黎旅行時最熱的一天參觀歌劇院,心想在歌劇院內部能邊吹冷氣邊參觀。遊客可選擇參加導賞團或自行遊覽。
巴黎歌劇院的外形是典型的羅馬式,莊重典雅。正麵屋簷下有一排包圍著字母“N"和“E"的小型浮雕, "N"代表拿破侖三世( Napoleon),"E"代表皇帝(Empereur) 以紀念歌劇院的發起者拿破侖三世。
位於入口處的歌劇院設計者加尼葉紀念碑。
十九世紀的名流和達官貴人,會穿過季票持有者入口,來到僅為他們開放的大廳。
購票廳天花板花紋紛繁複雜、錯綜交織的圖案裝飾,是建築設計師的全名和工程曆時:讓•路易•查爾斯•加尼葉,1861至1875。
購票後,進入付費區,立即就被樓梯間的精致雕塑所吸引,牆上的雕塑花紋,精致典雅,讓人不禁停下腳步仔細欣賞,歌劇院的建築本身就是一塊藝術瑰寶。
沿著階梯緩緩上行,每個人在這裏都能完成一次完美的入場。
這是我見過最壯觀的樓梯之一,大理石樓梯在金色燈光照耀下更加閃亮。
氣勢磅礴的中庭
看過大廳,來到演奏廳,演奏廳的裝潢更是誇張,牆上以至天花板的裝飾雕塑竟似全鍍了金金,金碧輝煌。“金子,全是金子”,這是巴黎歌劇院中文導遊詞中的一句話,也是許多人走入巴黎歌劇院內部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查爾斯•加尼葉運用紅絲絨的色調來象征皇室的權利,略帶粉調的紅讓女性觀眾的臉在燈光下更為美麗迷人,設計師對於這些細微之處的考量和創意理念,使得歌劇院成為十九世紀建築的典範。
走出演奏廳,來到旁邊的休息廳,第一感覺就是驚豔,整個人完全被震撼了。這個休息廳幾乎每件物品都是黃金的色彩,完全就像由黃金堆砌出來的幻境,裝潢雍容華貴,富麗堂皇,散發出奢華高貴的氣息。這座大廳長54米,寬13米,高18米,裝潢豪華,四壁和廊柱布滿了巴洛克式的雕塑、掛燈、繪畫,與明鏡般的地麵交相輝映,勾勒出了一個金色的世界。站住此處良久,看著如此壯觀的裝潢,恨不得把廳內的每個細節都印刻在腦海裏。這個大廳的奢華程度,把凡爾賽宮都比下去了。
走廊穹頂上的裝飾。
從休息廳外的露台外看出去,是一條筆直的大道,兩旁的建築幾乎完全對稱,著名的大型百貨商場老佛爺和巴黎春天就在附近,而遙望盡頭則是盧浮宮。
法國不愧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藝術大國,巴黎歌劇院就是一個最好的見證。它不僅是藝術的殿堂,也是建築的典範。有人曾經說過:“觀眾希望歌劇院是一個世外桃源,當代人在那裏能感受到,遠離了日常生活的紛擾之後的輕鬆”,巴黎歌劇院做到了,在這裏一切言語都顯得蒼白。
就信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