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現年65歲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正式請辭日本首相一職。安倍在會上表示,因舊疾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 複發,導致因健康影響執政,決定辭去首相職務,並表示不會設代理首相,他會一直任職直到新首相選出為止。
安倍出生於政治世家,其外祖父曾擔任日本首相,父親也曾在政府任外務大臣。安倍早年於2006年至2007年期間擔任首相,但任職一年後,因潰瘍性結腸炎辭職,入院接受治療。後於2012年再度當選為首相直至今日,成為日本連任時間最長的首相。安倍在帶領日本從地震、海嘯、核事故中的恢複和振興日本經濟上,功不可沒。
安倍從17歲開始患有潰瘍性結腸炎,已被其困擾了近50年。在日本,潰瘍性結腸炎被稱為安倍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疾病,導致安倍因該病辭去首相職務兩次呢?
潰瘍性結腸炎是發生在大腸黏膜的一種慢性非特異性炎症的疾病,主要累及黏膜和黏膜下層,其特征是廣泛的潰瘍形成。主要臨床表現為慢性腹瀉,便血,腹痛等症狀,且具有易反複,難治愈及治療效果時好時壞的特征。潰瘍性結腸炎不常見,多數人可能都沒聽說過此病,但若有親朋好友得過潰瘍性結腸炎,應該很清楚這是一種非常慘烈的疾病。患有此病的病患生活非常痛苦,當別人在外嬉鬧,遊玩時,他們卻常常每天要上十幾次廁所。
發病原因及機製
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機製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認為與自身免疫缺陷、遺傳、過敏、腸道菌群失調、飲食、繼發感染及精神心理因素等有關。研究表明,維持結腸上皮屏障的基因缺陷與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有關。以前亞洲人吃粗糧多,所以發病少,而常吃高油脂食物的美國人發病率則較高。
最近的研究有一個意外的發現,部分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事實上是對某些食物過敏。不斷吃這些過敏食物,就會不斷地刺激,導致大腸不斷地發炎。如果患有潰瘍性結腸炎,且長期不見改善,可以考慮做食物過敏源測試。
當腸道細胞被不知名的異物攻擊後,會產生炎症反應。炎症反應發生後,腸道細胞與細胞之間的連接變差了,臨床所見的情況就是看到大腸上有很多潰瘍,所以命名為“潰瘍性結腸炎”。不論是炎症或潰瘍,都會引起疼痛,無論是什麽原因造成的慢性炎症,事實上會造成細胞與細胞間的鍵結不完整。當細胞鍵結不完整,會有很多有害物質及大分子經由潰瘍滲透到大腸裏的血管,然後擴散到全身。例如,有害物質跑到皮膚和身體的關節部分,會造成這些地方的發炎,所以潰瘍性結腸炎也會波及到肝、膽管、皮膚和關節等部位。
高危人群
潰瘍性結腸炎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20至30歲左右和60歲左右人群為主,男女發病率相同,發達國家的人群患病率較高。一級親屬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的人群,其發病率是普通人群的八倍。
症狀
腹痛、腹瀉、便血是潰瘍性結腸炎的常見症狀,嚴重時,病患常需要上廁所十幾至二十幾次。日本首相安倍曾說,自己在1996年眾議院選舉時感到特別的痛苦,因為經常發生強烈的便意,但又不能從選舉車裏下來,所以隻有強行忍耐,很多時候忍得渾身是汗,異常痛苦。長期腹瀉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常伴有營養不良和貧血。另外,有約30%的患者伴有其他器官的炎症,如自身免疫性肝病,關節、皮膚及眼睛受累。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發生大腸癌的風險是普通人的兩倍以上,而且患病時間越久,癌變的可能性就越高。有報道指出,安倍辭職的另一原因是他的潰瘍性結腸炎已轉為腸癌。
診斷
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主要依據臨床症狀,大便常規,結腸鏡檢查及對腸道內病變組織取樣進行病理檢測來確診。
治療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約五分之一的患者會因病不能工作和上學,並影響生活質量。約半數患者可長期維持病情緩解,但大部分患者會經曆複發和緩解的過程,治療效果也時好時壞,而且並不能根除。這也是為什麽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病情加重而兩次辭去首相職務的原因。
現今沒有哪種治療方法能讓病患痊愈,所以需要根據疾病活動度進行相應的個體化治療。
常規治療包括以下幾項:
1) 非抗生素類抗炎藥:如氨基水楊酸類(美沙拉嗪 Mesalamine) 及類固醇激素(口服、靜脈注射及灌腸),可阻斷炎症發展。氨基水楊酸類抗炎藥美莎拉嗪是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常規藥。安倍之所以能夠在2012年東山再起,第二次擔任首相,靠的就是這種藥。安倍自己也曾說過:“這種藥具有劃時代的效果,讓人持續處於緩解狀態,服用該藥後,炎症反應檢查值為零,內窺鏡檢查的結果也為正常狀態,這是40年來的第一次什麽都沒有的狀態”。如今美沙拉嗪已成為臨床上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常規用藥,但是一部分患者使用一段時間後,會出現耐藥,美莎拉嗪不起作用時,患者可改用類固醇激素。
2) 抗生素:以控製繼發感染
3) 糞便移植療法:保證腸道菌群環境平衡。近年來,日本順天堂大學推動用糞便移植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方法,在臨床中取得很好的療效。據說安倍首相在2018年曾接受糞便移植療法,以平衡腸道內的菌群。這是將健康人的糞便用抗生素處理後,移植到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腸道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因為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腸道菌群平衡失調。糞便移植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口服膠囊,第二種是使用注射器從腸道中進行注射移植。
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捐獻糞便。捐贈者需要接受多項檢查,必須近三個月未服用抗生素、瀉藥、減肥藥、免疫抑製劑等藥物。捐贈者也不能有任何已知的傳染病、肥胖、糖尿病、炎症性腸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其他可能與腸道菌群紊亂相關的疾病,並需要接受幽門螺旋杆菌的呼氣試驗、寄生蟲篩選,並接受腫瘤、免疫、炎症指標、傳染病係列(如病毒性肝炎、梅毒、艾滋病)等多項抽血檢查。
4) 免疫抑製劑:一般用於病情嚴重者或病情無法由抗炎藥和類固醇激素控製者。
5) 手術治療:對藥物治療無效者,或並發結腸直腸腫瘤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應選擇全結腸切除術。
6) 遠離食物過敏源:食物過敏在潰瘍性結腸炎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果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用藥後卻不見改善,可以考慮進行食物過敏源檢測。如果能遠離過敏的食物,患者的症狀常常得以好轉,用藥減少,生活品質改善,臨床上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即使得了潰瘍性結腸炎,也不必灰心,好好控製它,還是可以做大事業的。我們也忠心祝福安倍,病情好轉,在不久的將來,再度當選為日本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