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此次英國倫敦周邊遊的最後一站是坎特伯雷(Canterbury), 一座曆史悠久的宗教聖城。最初知道坎特伯雷這個地方,是在讀英國文學家Geoffrey Chaucer的著名作品【坎特伯雷故事集】時。故事集的內容是三十名朝聖者前往當時的聖城坎特伯雷朝聖,為解旅途無聊寂寞,相互講故事打發時間,而且當日故事講得最好的一位可以享用一頓免費晚餐。
在英國,坎特伯雷被人們形象地比喻為基督教信仰的搖籃。在坎特伯雷成為英國聖城的路途上,發生過三件重要的事情。
公元597年,傳教士奧古斯汀(St. Augustine) 受羅馬教皇的委派,前往英國傳教。他在四十名修士的伴隨下,從當時屬於肯特王國的Isle of Thanet 登陸,來到這個坎特伯雷。在信奉基督教的王後Bertha 的幫助下,奧古斯汀在坎特伯雷打下根基,建造了坎特伯雷大教堂,成為坎特伯雷第一位大主教,並最終使異教徒的肯特王改變了信仰。
公元1170年,國王亨利二世破格提撥他的摯友托馬欺·貝克特(Thomas Becket) 為坎特伯雷大教主。在王權和神權之間,貝克特勇敢地選擇了後者,站在國王亨利二世的對立麵。憤怒的國王說“就沒有誰能幫我擺脫這個胡鬧的教士嗎?” 四位忠心耿耿的騎士聽到這話後,衝進大教堂,砍掉了貝克特的頭顱。三年後國王在教堂前懺悔,貝克特被尊為聖人,此後前來坎特伯雷朝聖的人絡繹不絕。這也成了Chaucer 【坎特伯雷故事集】的靈感來源。
公元1534年,英國國王亨利八世想離婚再娶,可是羅馬教宗拒絕宣布他與皇後的婚姻無效,亨利八世便頒布《自尊法案》,在英格蘭進行宗教改,宣布英國國王是英國聖公會的首腦,英國所有教區由坎特伯雷大主教管理,坎特伯雷大主教也就成為國教的教宗,從此脫離羅馬天主教,自立國教。
從倫敦到坎特伯雷十分方便,坎特伯雷有東西兩個火車站。倫敦的Victoria 站,Charing Cross站和St. Pancreas International 站每天都有多趟列車前往坎特伯雷。我們從倫敦Victoria 火車站出發,一個半小時後到達坎特伯雷東站。下車出站後經過一個高架橋,就是通往市中心的路了。
站在高架橋上遠眺坎特伯雷大教堂
坎特伯雷市區不大,以教堂為中心,步行基本上可以到達所有景點。
走進城中心,處處可見曆史悠久的莎士比亞建築群。原以為坎特伯雷是小眾景區,沒想到遊人如織,還遇不少說普通話、台灣話和廣東話的中國人。
既然是曾經的宗教聖城,我們此行參觀的地方都與宗教有關。我們第一個參觀的是著名的坎特伯雷大教堂。
坎特伯雷大教堂被譽為“英國基督教信仰的搖籃”,在慢長的歲月裏,它經曆滄桑、苦難,讓虔誠的基督徒們銘記。在進入大教堂前,人們會穿過耶穌門。院門上雕刻繁複,門楣中央是青銅色的基督雕像,耶穌伸開雙臂,歡迎每一位朝聖者。
走進院門,看到恢弘壯觀的主教堂。教堂本身很大,無法用相機拍全。
教堂是哥特式和羅馬風格的混合。我們在歐洲旅行這些年,看過教堂無數,但坎特伯雷大教堂仍讓我們震撼。
它的神壇華麗莊嚴,雕刻精美。
大教堂的中庭綠草茵茵,提供了欣賞教堂外的回廊的好角度。
教堂外的回廊。
教堂外的花園
走出坎特伯雷大教堂,向西北方向走兩百尺,映入眼簾的是已有近一千五百年曆史的The King’s School, 英國最古老的中學之一。
之後我們跟著Google 地圖前往坎特伯雷的另一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聖奧古斯丁俢道院遺址參觀。
這座建於公元6世紀修道院,在16世紀宗教改革中遭到衝擊而毀壞。如今我們看到的隻是一些古老的建築和斷壁殘垣。
千年的修道院,古樸滄桑,很有曆史厚重感。從現存的廢墟規模來看,可以想像當年的宏偉。
結束聖奧古斯丁修道院之行後,前往聖馬丁教堂(St. Martin’s Church), 途中路過Canterbury Christ Church University.
聖馬丁教堂是英格蘭最古老的教區教堂,該教堂於198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遺產稱號。
聖馬丁教堂曾經是肯特皇後Bertha的私人禮拜堂, Bertha皇後是位法蘭克公主,在嫁給肯特國王之前就是一名基督徒,當她遠嫁英格蘭時也帶來了他的專職牧師。
教堂非常老舊,有些年久失修,但仍在使用。教堂附近有許多墓穴,墓穴的主人大都是當地有名望大家族和名人。我們到訪時,教堂是關閉的,無法入內參觀。
返回坎特伯雷東站途中,見到古老的城牆。
雖然坎特伯雷已褪去當年的光環,但古老的城牆,莊嚴的教堂,濃濃的曆史氣息依然讓我們流連忘返。
——————————
The Queen takes on both roles as head of state and supreme governor of Church of England,
So UK is still a ecclesiastical state at least in formal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