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複製
正文
台灣紀行(二)---太魯閣國家公園
(2017-03-05 15:49:09)
下一個
太魯閣國家公園是台灣第四座成立的國家公園,它位於台灣東部,地跨花蓮、台中、南投三個行
政區。園內有台灣第一條東西橫貫公路通過,它的特色是峽穀和斷崖,崖壁峭立,景致清幽。它
三麵環山,一麵臨海。來一趟太魯閣不僅可以看到壯觀的峽穀、瀑布、高山、石峰,也可以去感
受太魯閣族的遺跡及探訪山徑裏的美麗步道。此次台灣之行,外子特地選擇重遊太魯閣國家公園
。多年前,在他大二暑期,參加台灣救國團的中橫縱走,從台中起步健行到太魯閣國家公園。那
時台灣救國團每年暑假舉辦中橫健行,是當時青年學子夢魅以求的活動。對我而言,則是第一次
造訪。
我們乘坐自強號普悠瑪列車從樹林站前往花蓮,到達花蓮火車站時已近中午。在等晶英酒店的接駁車時,外子提議吃台灣鐵路便當。他說小時候搭火車,最向往的,就是爸媽願意出錢買鐵路便當,與兄弟姐姐分著吃,那種幸福至今難忘!早期還是蒸汽火車頭的時代,行車時間長,為了解決民生,隨之產生了鐵路便當。最早鐵路便當是用鐵盒裝的,以排骨為主,也有鹵雞腿、半個鹵蛋、一片香腸、少許鹹菜。最初由列車服務員在車廂上叫賣。隨著鐵路電氣化,旅行時間縮短,火車上販賣便當逐漸減少,而改為月台叫賣或車站售賣。而包裝也由從前的鐵盒變成了竹片或紙盒包裝。如今許多人既使不是旅客,也願意到車站排隊買鐵路便當,小小的一份鐵路便當承載了台灣人的飲食文化與記憶。鐵路便當的口味還真是不錯。
很快接駁車把我們從花蓮帶到太魯閣晶英酒店。酒店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的天祥,是台灣國家
公園內唯一的五星級酒店,提供免費車站接送。晶英酒店的前身是天祥招待所,酒店背山,周圍
是一覽無餘的綠色美景,建築風格低調簡約,與周圍的山景相融合。
天祥,原名"塔比多(Tabido)", 是昔日太魯閣族塔比多社的居住地。塔比多意為山棕,因當時此
地有大片山棕而得名。中橫公路開發時,政府為紀念文天祥而將此地改名為"天祥"。
到達晶英酒店把行李卸下來後,迫不及待地走出酒店前往天祥地區最近的一條步道--祥德寺步道
。走出酒店向右轉,經過稚暉橋,再過普渡橋,沿著階梯往上爬,即可抵達山上的祥德寺了。
這是橫跨立霧溪的普渡橋,原為舊式吊橋,現已改為堅固的鋼鐵結構橋。
據說當年中橫公路開辟時,工程艱險,事故傷亡彼多,當時廣欽和尚來到此地,誠心念佛,以祈
禱公路順利建成。後來此地興建祥德寺,特於廣欽和尚結廬隱居的山峰,建造七層樓高的天峰塔以為紀念。
祥德寺背倚山巒,前臨溪穀,建築風格古色古香。因著優美的山水環境,祥德寺享有"台灣的九
華山"美譽。
祥德寺前有廣闊的廣場平台,視野無限遼闊,可以眺望附近景色及威然佇立的天峰塔,天祥小鎮
的山光水色盡收眼底。
參觀完祥德寺,見天色還早,決定前往天祥最著名的白楊步道。此條步道位於中橫公路上,從天
祥沿著中橫公路上行約800公尺左右。白楊步道原來是台電在1984年為開發"立霧溪水力發電計
劃"所開辟的一條引水道路。當時台電計劃將立霧溪中遊的溪水透過引水道運往下遊的"立霧發電
廠"進行水力發電。後來學者專家及環保人士認為此舉將嚴重衝擊立霧溪的生態環境及破壞千百
萬年才形成的壯麗峽穀,於是"立霧溪水力發電計劃"停罷。後來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將這條引
水道路修整為步道,以供健行踏青之用。到達白楊步道入口前,須經過這座明隧道。從遠處眺望
這座隧道,景色絕美,隧道頂端長滿了綠色植被,苑若一條綠帶。
白楊步道是一條很奇特的步道,入口竟是一座三百多公尺長的隧道。裏麵沒有照明,且隧道頂部
時不時滴水。因我們沒經驗,沒有準備照明及雨具,在隧道中摸黑前行,還遭到水淋。兩公裏的
白楊歩道,前後須經過7座隧道,才能抵達最後的景點水濂洞。
經過第一號隧道後,頓時展現在眼前的是青山溪穀、綠意盎然。白楊步道沿著瓦黑爾溪和塔次基
裏溪而行,路麵寬廣,平緩舒適,沿途有清澈的溪流、壯麗的峽穀、繁茂的森林、深幽的隧道、
飛流的瀑布、陡峭的崖壁相伴,是一條老少皆宜的景觀型步道。
一路前行,隧道一座接一座,但都不如第一個隧道長。通過第五座隧道後,有一座名為"白楊橋"
的水泥橋跨過峽穀,橋下的塔次基裏溪,急湍如洪流,轟聲隆隆,回蕩於山穀,讓人心曠神怡。
走過水泥白楊橋後,有步道經過吊橋越過塔次基裏溪支流,前往對岸觀景平台就近眺覽白楊瀑布。
站在觀景平台上遠眺塔次基裏溪支流上遊的峭壁上有二道流水如白絹自百尺高的崖頂垂懸而下,
受地形所扼,中段隱而不見,僅見上下兩段的瀑布。眼前的白楊瀑布有如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
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觀。由於當天水廉洞關閉,參觀完白楊步道即打道回酒店休息。
到達太魯閣的第二天,我們都起了個大早,穿戴整齊後步出晶英酒店到天祥小鎮上一覽小鎮風情
。清晨的天祥,籠罩著薄霧。走過酒店前的梅花園,沿著指示牌向山腰走,約十分鍾,來到了
"文天祥公園"。
這座公園不大,依山而建,分為上中下層平台,陡峭的石階連接這三個平台。中層的平台中央立
有文天祥的塑像,最高的平台上立有一塊大理石牆,牆上刻有文天祥著名的《正氣歌》。文天祥
公園的地址是日據時代的"佐久間神社"。台灣光複後,神社被拆除,中橫公路建成後,政府為紀
念文天祥,而改建為"文天祥公園"。
天祥除了祥德寺外,還有兩座曆史悠久的教堂,一是《基督教長老教會》,一是《天主堂》兩間
教堂都提供住宿服務。參觀完天祥公園後,我們漫步至位於晶英酒店左後方的基督教長老教會,
它已有幾十年的曆史,其周圍環境幽靜。教堂旁有一條步道可銜接白楊步道,但因山路起伏,較
少遊客行走。
天祥青年活動中心的標誌。外子大二暑期那年到中橫公路健行,當年就是夜宿在天祥青年活動中
心。看到活動中心的標誌,外子特別感觸,數十年後故地重遊,記憶依然清晰,隻是人事全非,
而當年的翩翩少年,如今已是攜家帶眷的中年人。
當年為青年學子提供的簡陋活動住宿中心,如今已變成了有著現代化外觀的三星級標準的旅遊膳
宿。外子看後,直呼"變化太大了","簡直認不出來了"。
早上用餐完畢,我們參加了晶英酒店提供的兩個半日遊。上午的半日遊包括長春祠、燕子口步道
和慈母橋。長春祠是為紀念辟建中橫公路而不幸犧牲生命的築路人所建造。中橫公路通過險峻的
太魯閣峽穀,工程極其艱難,這是一條用汗水、淚水和生命打造出來的一條公路。祠內供奉因修
築中橫公路而殉職的212名人員。祠堂依山而立,麵向立霧溪,伴隨著泉水飛瀑、山巒疊翠,顯
得古意盎然,宛若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由於此地地質不穩,多次土石流衝毀了長春祠,至今它
已經過三次重建。長春祠附近有一條2公裏的步道,可以走至長春祠,因時間關係,導遊並沒有
讓我們去走這條步道,而是在觀景平台遙望長春祠及附近瀑布。當年負責任築路的英雄都是來自
國內各省的退伍老兵,轉戰來台,最後參與中橫公路的建設,為完成公路的開辟而客死異鄉,實
在讓人感慨!
離開長春祠後,遊覽車把我們一行人帶到了這座橫跨在立霧溪穀上的吊橋。它是通往錐麓古道的
必經路經。通過吊橋後,一路陡上可到錐麓斷崖,從古道上鳥瞰太魯閣峽穀,驚險又壯觀。
上午半日遊的另一個重要景點是燕子口步道。燕子口步道原為橫貫公路的舊路段。太魯閣國家公
園管理處在燕子口路段另外開劈兩座長隧道專供汽車通行,而舊的公路則規劃成了如今的燕子口
景觀步道。峽穀是太魯閣國家公園最具代表性的景觀之一,其中以位於燕子口至慈母橋的立霧溪
峽穀最為壯觀。燕子口步道上,沿途穿越大小山洞,俯瞰雄偉壯麗的立霧溪峽穀風光,中橫公路
穿山而過,緊臨峭壁懸崖,景觀雄偉奇特,令人歎為觀止。
行走在燕子口步道,飽覽峽穀風光,一路傳來遊客的驚讚聲和聽到大家按快門的嚓嚓聲。燕子口
步道一公裏長,邊走邊看,來回大約一小時走完。當天陽光明媚,微風吹拂,走過燕子口,目睹
這壯麗的峽穀風光,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燕子口以燕子在此築巢而聞名。如今因大力開發,遊客眾多,已不見燕蹤,但燕子口立霧溪峭壁
上的壺穴仍然存在。由於立霧溪水常年衝擊岩石,而衝刷出美麗的大理石紋理。
上午半日遊的最後景點是慈母橋。慈母橋是一座美麗的紅色大橋,位於天祥以東三公裏處的中橫
公路上,其護欄由大理石建造,橋頭也有一對大理石石獅。紅色的吊索十分耀眼,與周圍的青山
綠水形成強烈的對比。慈母橋東側橋頭建有《慈母亭》,是蔣介石為紀念母親王太夫人所建。
下午的半日遊包括太魯閣牌樓,清水斷崖和砂卡噹步道。司機很貼心,讓我坐在旅行車最前方的
座位,沿路拍攝了不少漂亮的照片。
在東西橫貫公路牌樓前有一塊巨石刻有"太魯閣國家公園東西橫貫公路入口"的字樣。
清水斷崖是蘇花公路最美的地方,被列為台灣八大景之一。斷崖幾近九十度角呈現,從海平麵聳
立而起,高達一千二百公尺,是世界罕見的海崖。司機停車在觀景台,讓大家拍照留念。
太魯閣除了白楊步道外,砂卡礑步道也非常熱門。砂卡噹步道建於日據時代末期,"砂卡噹"之名
是來自這條河流上遊的太魯閣族部落"Skadang"的譯名。1940年,台灣總督府在太魯閣興建立霧
溪發電廠,因砂卡礑溪水含沙量小,當時也在砂卡礑溪上遊興建一座水壩,將砂卡噹溪水引至發
電廠,作為發電機的冷卻用水。砂卡噹步道的興建就是為了維護砂卡噹溪上遊的水壩與運水管線
之用。後來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後,將此步道規劃為景觀步道,因其溪穀風光優美,加上流水、
溪石,綠樹交映變化的組合,而成為太魯閣國家公園相當熱門的步道之一。司機把車停在停車場
後,遊客們步行通過砂卡礑橋,來到步道入口。
然後循階而下,即可連接鑿於峭壁上、呈半隧道形的小徑,沿著溪水緩緩上行。因過去曾有多個
原住民聚落,讓砂卡礑步道兼具景觀生態與人文之美,沿途不僅欣賞峽穀景觀與水石之美,又可
了解原住民的人文曆史。
砂卡礑溪是立霧溪的支流,沿途因岸邊的山勢起伏,而形成狹寬不一的溪穀。由於砂卡噹溪含沙
量少,水色清澈透明,溪水或深或淺,或綠或藍,有如綠藍寶石般的光澤。
兩岸穀壁因地殼變動、擠壓所形成的特殊條狀的大理石紋理,形成了一幅自然天成的山水石壁畫
。砂卡礑步道全長4.5公裏,從步道口至終點三間屋,路程約需2小時。因時間關係,導遊建議我
們行走1.5公裏,到達五問屋遊憩點後擇返。五間屋原為太魯閣族斯維奇部落,現已發展成遊憩
區。
在砂卡礑步道上回望砂卡礑橋,橋上有一百隻白色石獅子站滿兩側護欄。
在太魯閣國家公園的最後一天,因為從花蓮去台北的火車是下午一點的,我們在早餐後請酒店司
機開車送我們到綠水步道的入口,開始了太魯閣旅遊的最後一個健行。綠水步道,又稱綠水合流
步道,它位於綠水與合流露營地之間,大約兩公裏長,是日據時代合歡越嶺道的一部分。最早在
日據時代日警為了治理太魯閣族部落而開辟的道路。後來太魯閣峽穀獲選為台灣八景之一,遊客
日漸增多。於1932年,花蓮港廳與台中州利用現有的的道路,修築了一條橫越中央山脈的越嶺
道路。1935年,完成了貫通太魯閣與霧社之間的聯絡路,稱為合歡越嶺道。台灣光複後,政府
於1956年俢建中部橫貫公路,即根據合歡越嶺道的舊路,建設為可供車輛通行的公路。合歡越
嶺道因公路開辟而消失,僅存部分路段,綠水步道就是其中一條較易接近而且保留舊路遺跡的一
條曆史古道。
沿著險峻陡峭的岩壁而行的蜿蜒古道,雖然裝有欄杆保護,不過有些地方比較窄或是山壁上的岩
石較突出,外子一路叮囑我們多加小心。
走在高懸於山腰上的步道,可以俯瞰腳下蜿蜒的中橫公路及立霧溪河穀。
綠水步道的終點是合流露營區,全長約2公裏,我們邊走邊拍,一小時走完。合流露營區是太魯
閣國家公園裏唯一一個規劃得很完善的露營地點。
此次兩天兩夜的太魯閣國家公園之行,走過了公園內五條著名步道,不僅飽覽了太魯閣的美麗風
光,還能走在步道上回顧過往,每一條步道都細訴著過往曆史的點點滴滴,這是此次太魯閣之行
的最大收獲。
謝謝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