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6
今年的美國大選好戲連台,各位觀眾吃了不少瓜了吧?對吃瓜看戲的觀眾,下麵可能太嚴肅無趣,可以跳過。若有幸成為戲中評委有投票表決權,好孬也得懂點評選規則,即使象金星大媽那樣蛇毒評委吵起來,至少可以回幾句。若真心認真投票,該嚴肅理性地了解自己是怎樣的選民和追求。請繼續讀。
查查美國憲法和開國史,發現當時基本選民和總統候選人資格不是所有人,而是對社會有權益的人"stake in society"。具體來說,當初聯邦大選的典型選民是信基督新教、自由(非奴隸)、白種、男性,成年(21歲)、有地或賦稅 、無重罪、美國人。嗯,這幫人怎麽看著如此眼熟呢?對了,不就是當前共和黨,尤其川普的基本盤選民嗎?民主黨的選民在哪裏?揉揉眼睛捂住嘴,再仔細逐字看看怎麽回事,以免誤解。
基督清教徒,是美國的先驅和大多數。雖然有天主教和猶太教徒,但最早的十三州中有四、五州禁止他們的選舉權。至於佛教、伊斯蘭等教徒那時美國沒有。1791年的憲法第一修正案保障宗教自由,才允許各教徒都可以選舉。不過直到1960年民主黨的肯尼迪,才有第一位天主教總統。2000年民主黨副總統是猶太人,2008年的奧巴馬被懷疑是穆斯林,2012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是摩門教徒,都給他們造成麻煩。選個印度教或伊斯蘭教美國總統?不說共和黨,恐怕目前民主黨選民也難接受,將來則有可能。非基督徒選民偏民主黨。
自由人的要求,是因為奴隸沒有自由意誌,隻能按奴隸主要求投票,會造成不公。自1865年林肯廢奴後,就不再是問題。不過盲從別人和權威去選舉的人缺少精神自由,象精神奴隸,卻沒辦法了。
白種人麽,那時除了黑人奴隸和趕走的印第安人,也無其他人種。但並非沒有歧視,作為英國殖民地為主的英裔,以一票之差,阻止當時最大少數族裔的德語做為聯邦第二書麵語言。自1870年第十七修正案,給予所有人種族裔選舉權,尤其1960年代平權運動後,少數族裔任不少聯邦政府官員。2008年奧巴馬是首位黑人總統。不久西語裔總統也很有可能。少數族群,大多數為民主黨選民。
有地或賦稅 ,意味個人用賦稅義務去獲得政府的服務和發言權,是作為個人與政府之間責任與服務的權益交換吧。當初美國到處是地隨便圈地,無地又不交稅的人極少,直到1964年的24憲法修正案正式取消賦稅要求。目前近半美國人不交聯邦稅,無需付出義務但可受益,羅穆尼說他們是大多是民主黨選民。
男人才能選舉和被選,隻到1920年第十九修正案,允許無論姓別所有人有同樣權利。但女官員仍較少,今年有可能產生第一位女總統。未來LGBT總統也會有。女選民較傾向民主黨,特別是今年。
成年人選民當初認定為滿21歲,以保證具有人生閱曆的成熟和理智。直到受1960年代學生運動影響,於1971年的第二十四修正案,降低至18歲。充滿理想的大學選民,尤其不為生活工作操心的精英大學生,是民主黨堅定選民。
重罪犯無選舉權一直在美國憲法中未變。但民主黨推動加州州裏的重罪犯選舉權。大概多數重罪犯們會成為民主黨新選民團體。
美國公民才可能是選民。為阻非法移民和非公民投票,共和黨主張驗證lD,民主黨反對。共和黨耽心無法阻止大約1300萬非法移民中,有人非法投票選民主黨。
上麵仔細看來,目前共和黨的基本選民,是美國立國時那類選民,保持美國立國的精神,保守派。共和黨的榜樣是開國先賢、林肯和裏根。也支持變革,但認為目前美國已偏離立國先賢和憲法精神,應該以法律秩序和憲法為準繩,極力保守美國立國的清教徒理想。川普競選口號"讓美國再次偉大!"要糾偏,比較理想化。
而在民主黨旗下,則是後來增加的各類選民,要求順應時代改變,進步派。民主黨的榜樣是羅斯福、肯尼迪和奧巴馬。盡管也守法,但更要進步和改變。當年為各弱式族群爭平權,現在為其爭特權和福利。北歐式社會主義似乎更符合其社會道德理想。希拉蕊的口號"團結更強"要處理各族群不同甚至衝突的理念,比較操作性。
明白了目前這兩群基本盤選民構成,就便於理解兩黨政策訴求。今年兩位總統候選人個人品性都夠讓人厭惡,被扣不少帽子。但兩人基本選民的構成和對美國未來的追求不同,卻是要正視清楚。若忽略一時的候選人本身,會更認同哪一群選民及其對美國未來的長遠理想?附圖是今天一個民調各州總統選舉人票顯示圖,選情膠著。再過兩天就大選,別忘了投票。
(我不是法律或選舉的專家,這更多象一堂美國選舉曆史課的一篇作業,能得幾分?自猜,要麽近0分,要麽靠100分。)
其無數反對者,不斷被自殺後……
FBI不得不選擇,
妥協於美國政治的黑暗!
自稱“FBI”的用戶預言大部分成真 震驚的背脊發涼!(圖/視頻)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10/29/5725152.html
本人不投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