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立蘇格蘭國教時的璀璨人生
《蘇格蘭宗教改革史》不僅是一部記錄蘇格蘭宗教與政治劇變的鴻篇巨製,同時也是新教宣傳的工具。其作者約翰·諾克斯是該運動的領袖,他的一生經曆了諸多戲劇性的起伏。當蘇格蘭宗教改革者喬治·威沙特在各地傳播教義時,平民出身的諾克斯成為他的追隨者和護衛,並深受德國新教的影響。一位蘇格蘭大主教以異端罪逮捕並處決了威沙特。當改革派刺殺這位大主教並占領聖安德魯斯城堡後,諾克斯受雇於其中一位貴族做孩子的家教,憑口才又擔任城堡的布道者。然而,攝政王太後召集法國海軍圍攻城堡,諾克斯和他的貴族朋友們被俘,鎖鏈綁在槳帆船的底艙,成為劃槳奴隸,持續了19個月。諾克斯的勇氣、信念和口才讓蘇格蘭囚徒們保持樂觀。諾克斯獲釋後,前往英格蘭成為一名知名的聖公會牧師,給國王布道。然而,當天主教徒瑪麗女王即位後,諾克斯逃往瑞士日內瓦,與加爾文共事數年,深入學習其教義。
1559年英格蘭的伊麗莎白一世登基後,諾克斯返回蘇格蘭。他富有感染力的改革布道和高超的外交手腕便贏得許多貴族的支持。他與人合著《蘇格蘭信仰告白》,闡述新教信仰,並否定天主教教義;他還參與撰寫《教會規章》,改革教會組織和管理體係。當時蘇格蘭議會及攝政王——他在法國船上的奴隸夥伴——都追循他的宗教和政治指導。最終議會廢除教宗權威,並通過新教信仰告白,確立蘇格蘭長老會,在蘇格蘭語為“Kirk”,即“教會”之意。
1568年,蘇格蘭的瑪麗女王自法國歸來親政。作為天主教徒,她試圖恢複天主教信仰。然而,諾克斯堅定不移地公開反對她的政策。他還反對瑪麗女王嫁給一位天主教的西班牙王子,認為這將威脅蘇格蘭未來的新教信仰。瑪麗女王含淚問諾克斯:“你有什麽權利幹涉我的婚事?”他答道:“我是同一國家的子民,陛下。”當瑪麗問臣民是否有權反抗君主時,諾克斯回答說,如果君主超越合法的權力範圍,那麽臣民可以抵抗,甚至訴諸武力。在歐洲封建製度中,王室對權勢領主和貴族並沒有絕對權威。有時聯合起來的權貴甚至可以幹涉王室婚姻,而諾克斯是蘇格蘭新教徒們的精神領袖。他的強硬態度,暴露出在權力較量中誰才是真正的掌控者。
信仰:在國家層麵踐行並推行加爾文主義的宗教改革。
地方: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城堡;蘇格蘭愛丁堡的約翰·諾克斯故居;
問題:諾克斯在哪一年告訴瑪麗女王,任何人都不能淩駕於上帝法之上?
長老會——自下而上民主選舉出的製度
約翰·諾克斯的長老會信仰深受約翰·加爾文的改革教派神學影響,但他根據蘇格蘭的情況對這些進行調整,以適應一個大國,而非僅僅一個小城市。這最終形成長老會製度,一種有別於加爾文主義的獨特實踐形式。
諾克斯比加爾文更加強調教會中長老(非牧職信徒領袖)的作用。他的長老會結構鼓勵信徒之間的平等,並限製教士濫用權力的可能性。這一體係強調由選舉產生的代表(長老)治理完全獨立的教會,類似於加爾文在日內瓦推行的去中心化的教會治理模式。然而,該體係也包括不同層級的行政管理:當地(會議/社團)、地區團體(區會/長老會)、類似天主教教區的區域管理(大會),以及國家級的(總會),自下而上選舉產生。在這個體係中,不能給當時為天主教徒的蘇格蘭君主任何職能,也沒有任何職位淩駕於總會之上,而總會是由選舉產生的代表組成的最高權力機構。諾克斯設想建立一個集中化的全國性的教會,使整個蘇格蘭統一在共同的信仰和實踐下。
這種混合治理模式比加爾文的體製更具獨立性、民主性,並且與世俗政府的聯係較少,使教會更加擺脫國家的控製。諾克斯的治理模式成為蘇格蘭新教的標誌。如今,世界上許多歸正宗新教會更傾向於采用諾克斯的長老會模式,而非加爾文最初的治理體係。當清教徒來到美洲時,長老會自下而上多級民選製度,在早期的宗教和政治思想塑造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對美洲英國殖民地、地方以及國家建立時的多級民選政府製度及其治理理念,影響深遠。
約翰·諾克斯是蘇格蘭長老會的創始人,也是當時蘇格蘭王國的精神領袖。但他從未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為個人謀取權力、財富或名譽。諾克斯沒有在長老會體係中設立永久性的最高領袖職位。按照加爾文的榜樣,根據他的遺願,他被葬在無名墓地,以避免後人對他的崇拜和偶像化。他去世後,他的遺孀和孩子們生活貧困,以至於議會不得不提供特別援助來撫養他們。他的確完全奉獻於他的上帝和國家。那是1572年。
信仰:在國家層麵上建立長老會治理體係。
地方: 蘇格蘭愛丁堡聖吉爾斯大教堂;愛丁堡大學新學院的諾克斯雕像。
問題: 教士應具備哪些品格和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