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望遠鏡2015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基督教新教主要教派家譜及其後

(2025-05-24 05:05:08) 下一個

在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開始時,一些天主教領袖就警告其將會帶來嚴重後果。在1519年的萊比錫辯論中,天主教神學家約翰·艾克爭辯道:“如果每個農夫和織工都可以隨心所欲地解釋福音,我們將會有多少個頭顱,就有多少種教義。”1520年,教皇利奧十世說:“通過攻擊聖禮和教會,馬丁·路德打開了通往無數謬誤、分裂和褻瀆的大門,這些將撕裂基督教世界。”他們的預言某種程度上是正確的,新教持續不斷的教義爭論,導致宗教分裂和諸多新運動。當"每個人成為自己的教皇", 信徒團體,即教會,就變得鬆散、軟弱,甚至解體。

 

在第一次大覺醒期間,基督教複興運動崛起,反對啟蒙運動的理性主義,強調精神體驗、情感崇拜和與上帝的直接接觸。複興運動對工人階級的普通民眾尤其具有吸引力。聖公會傳教士約翰·衛斯理創立衛理公會,特別重視當時的政治和社會正義,推動廢奴、教育、扶貧等社會改革。這種方式幫助其發展成為美國規模最大、最具進步主義的基督教派之一。工業化使農民遷移到城市,美國的西擴推動開拓者進入新的領土。這些社會變革削弱傳統的教會體係,促進宗教外展傳播。浸信會依靠自治的會眾,使其靈活和機動。他們提倡個人皈依(“重生”),並強調平信徒的領導作用。分散化的浸信會教派涵蓋從傳統保守的南方浸信會聯盟到進步派的浸信會聯盟等不同分支,使浸信會在美國基督教中占據主導地位。五旬節派教會強調聖靈洗禮、說方言、治愈以及熱情洋溢的敬拜,包括歡快的音樂、鼓掌、舞蹈和情感豐富的布道。該教派在 20 世紀初興起,並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基督教運動之一。約瑟夫·史密斯在紐約創立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即摩門教。他引入新的經文、神學,並提出一種不同於主流基督教的教義願景。由於遭受迫害,摩門教徒向西遷移,最終定居在猶他州。

 

推崇分權、自治、自由精神的基督新教,曾經促進資本主義與工業革命,民主和共和的政治製度,但其發展也導致自身的分解消褪。許多曾經新教主導的國家,現在的新教徒逐年減少至人口中的少數,反而天主教甚至非基督教徒超過新教徒人數。他們曾經的立國精神將來會變成什麽樣?

 

家譜示意圖展示主要新教宗派的開始年份和相互關聯。

 

問題:現在你如何評價基督教、基督徒和他們在社會中的角色?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