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到一個人的健康發展,就是一個好複雜的係統,個體的天資、家庭環境、社會的要求,一個都少不了,比如,如果大的環境比較重視人格的發展,自然就容易獲得幫助的資源。
但是,傷害無處不在,在麵對傷害時,有些人依然能蓬勃健康發展,是因為他有一些寶貴的品質——韌性(resilience),那些被打倒的人,估計一輩子就倒下去了。
幫助人建立高自尊和培養韌性其實是解決霸淩的終極辦法,但是這兩個人格品質是從孩子出生就應該注意的事,如果半途拾起,會費力費時,所以很多策略都是治標不治本的,但無論如何,有總比沒有強。
建設自己
(1)降低自己成為被攻擊目標的可能(You make yourself less of a target)
假如你看到:
A: 獨自一人,低著頭,雙手護包神色慌張地走路;
B: 獨自一人,昂著頭,背著斜挎包甩手走路;
C: 獨自一人,仰著頭,手裏拎著木棍,大步流星往前走;
D: 獨自一人,昂首闊步,左手拎棍,右手牽著一隻羅特維勒牧犬。
現在,從中選一個目標進行攻擊,你會選誰?
顯然,盡量不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容易被攻擊的對象。
教育孩子要自信、走路抬頭挺胸,在家中經常對照鏡子練習勇敢的微笑、堅定的說不。
對小孩來講,在班級裏交到朋友非常重要,霸淩的人一般是對落單的孩子下手。培養孩子多種愛好,多和別人建立交集,要有真誠的對別人強項欣賞的能力。
(2)控製自己的情緒 (Stay cool)
霸淩者的心理活動之一,就是喜歡看被霸淩者情緒激動不安的樣子。還沒開口,情緒先行,就已經把控製權交給對方了。我跟孩子分享,如果把一輩子遇到的人分成三類:比自己弱小的、和自己旗鼓相當的、比自己強大的,前麵兩類都好處理,但是麵對比自己強大的,一個重要的策略是,不要著急反應,因為一著急,即刻就被控製了。
控製情緒需要長期練習,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樹立一個家庭榜樣,大人要認識到自己的情緒鉤子,知道在什麽情形下,自己容易被過往鉤住,然後自我覺知,碰到條件反射性情緒反應時也能控製住自己,有了這個能力,也就可以在孩子情緒反應時有多種應對策略。我兒子同學間有個opposite day,就是在這一天,對方說什麽,自己會反過來,我覺得這是個好玩的遊戲,可以應用在很多方麵。自控能力差的父母可以試試這個方法,一周挑一日作為“相反日”,把平時自己的慣性裏子晾曬一下。
控製情緒的具體實踐:
a. (不用以牙還牙)對霸淩者,不帶情緒地說:“請不要對我做(說)這些。”當然,說了這些話,很可能沒有用,但是不說,更沒有希望。
b. 忍住情緒的策略:想辦法把自己的情緒掩藏起來,可以試試反著數數(給自己出個遞減數列)。
c. 走開,即使你心裏很害怕,也不要跑。
d. 不要把那些傷害的話放在心上——至少表麵表現出沒有興趣的樣子。
(3)尋找幫助(ask for help)
a. 教孩子一些街頭智慧,能躲開就盡量躲開,不要犧牲自己,盡量避開在高頻地點和時間段和霸淩者相遇。
b. 如果躲不開,盡量結伴而行。
c. 如果發生多次,一定要認真嚴肅地向父母和信任的長輩談談。
對於小孩,父母也要經常關心孩子的情況,及時發現問題。
每個霸淩者都是一個大寫的悲劇
霸淩者多為低自尊人格,所以通過傷害別人以證明自己的存在。這些人一般都有一個不幸的家庭環境,進入青春期以後,也有很多霸淩者是屈服於同輩壓力的人,通過霸淩以顯示自己的“酷”、與眾不同或者想融入到一個群體。
什麽算是霸淩行為?
a. 語言霸淩:貼標簽起外號、戲弄、不合適的評價、威脅、或侮辱性評價。
b. 身體霸淩:打、踢、吐口水、偷竊或者毀壞別人的物件。
c. 社會霸淩:故意把一個人從一個群體中排擠出去、散布謠言、當眾羞辱或者侮辱他人。
d. 網絡霸淩:通過設交媒介、電話進行侮辱性活動。
霸淩不包括:
a. 單次的拒絕、排斥。厭惡
b. 偶然無意的攻擊行為
c. 發生過一次的爭執、吵架
研究表明:霸淩者和被霸淩者都是成年後心理和精神疾病的高危人群,請重視。
小學中反霸淩的超棒管理方法
孩子從幼兒園起就有buddy製度,這個製度就是讓高年級的孩子來一對一幫助低年級的孩子完成一個手工、一起遊戲,培養大孩子對小孩的關愛,我坦誠,這個傳統實在是太棒了,真的值得推廣。
如果感覺文章對你有用,請隨手轉發,或關注我的原創微信公眾號:家庭心理健康。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