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編輯和推薦)
最近經曆了一次靈性危機,每次在一個壓力大、被別人吸收能量的環境中就特別容易枯竭。以前上藥理和技能課的時候,老師說麻醉類的藥都是嚴格監控的藥,需要兩個人簽字,因為會有醫護偷偷地用,當時覺得可笑,後來才發現其實照顧病患真的是壓力大,麻醉自己還是有必要的,精神上的疼痛比起肉體上的疼痛隻多不少。
每次遇到情緒危機的時候,就會去圖書館預約很多書,然後總能找到一本適合自己當下心境的。今天早上五點起床,翻看一本名叫《Fried, Why You Burn Out and How to Revive》,看完暢快淋漓,打算摘一小段,以饗讀者(這期間甚至萌生了每天堅持翻譯一小段,並在多年後翻譯書的想法),因為我研讀心理學多年且有臨床實踐背景,所以今天就開始吧,也希望得到大家有養分的支持,詞不達意處請包涵(信雅達是我的終極追求)。
作者 Joan Borysenko 提到McClelland的一個“主題統覺測驗”(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簡稱為TAT, 這個測驗可以判斷個體的“需求結構”,會得出什麽樣的個體適合什麽樣的職業。舉個例子,那些成功的領導者對社會領導力的需求比對和別人親密關係的需求更高。McClelland把這些需求分為三類:
1. 對成就的需求(The Need for Achievement: 簡寫為nAch).
如果你nAch得分很高,你就有動力去設定有挑戰的目標而且努力去實現它們。舉個例子,我想拿個哈佛的生物科學的博士學位,我得花很多精力,而且最後實現了。nAch拿高分的人是解決問題的高手、喜歡超越、追求適當的風險,因為這適當的風險能保證他們成功。他們對那些風險低的事沒什麽興趣,因為收益太低;對那些風險太高的目標也沒什麽興趣,因為在風險太高的事獲得成功會讓人覺得更像是運氣而不是能力。nAch得分高的人特別需要對他們好的表現給予肯定,這樣他們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如果你的老板、伴侶或者愛人沒有誇你做的多棒,你很有可能會感受到壓力、失望甚至憎恨,這些都加劇了你的枯竭感。你喜歡獨自或者和有追求的人一起完成高品質工作。你能不能體會到和那些對成就感沒什麽興趣的人一起工作或者生活會加劇你的枯竭潛力?
2. 對親密關係的需求(The Need for Affiliation: nAff).
如果你對親密關係有高需求的話,你就會很有動力尋求和建立親密關係,因為“融入感”會讓你感到很快樂。nAff得分高的人適合做類似於客服或者需要其他直接跟人打交道的如承辦會議、集會等工作。比如,我自己nAff得分很高,這說明我為啥喜歡舉辦個工作坊、經營培訓項目或是通過社交媒介建立一個溝通平台等。
但是nAff得分高的人也有潛在的問題,比如,你過度追求維係親密關係,無論是在工作場合或者家裏,你就更有可能隻是認同而不質疑、創新或者製造波瀾。這樣做的結果肯定會投射回來給自己,讓你很難受,比如你覺得事情應該這麽做,但是你又怕得罪人或者惹人生氣而選擇不說。nAff得分高的人,他們對維係良好關係的追求大於對其他成就的追求。
有這種需求的人一般在受歡迎度和目標導向的高產度上會選擇前者。其實我就是這一類:舉個例子,我給客戶預約足夠長的時間,就怕他們不夠用;我不好意思處理那些對我項目有異議的客戶;我以前就因為和我關愛的且尊重的人無法相處而停了一項生意。如果有人關心地問我,“最近生意怎麽樣?”我膝跳反射式的回答是“累死我了!”而且的確如此。我們三個之間真的無法維係良好的關係。而且這種三角關係帶來的慢性壓力把我榨幹了,所以我不得不選擇關停這個生意。
3. 對控製感的需求 (The Need for Power: nPow)
控製感是一個硬幣兩個麵,有好有壞。有些人對控製別人有誇張的需求。這類人的特征如下:粗魯、酗酒、性騷擾、各種收集(豪車、遊艇、豪宅、美嬌妻)。依賴感是關鍵詞,對控製感需求高的人不喜歡別人幹擾他的權威感。我第一次見Dr. McClelland的時候,他正專注研究“抑製權力綜合症”以及它對健康的危害。那些對控製感需求高的人強迫自己變的更容易被社會認同時,其實他的身體是對抗這種限製或者說要求的。他的交感神經就開始激活了(壓力反應),結果就是血壓升高或心髒有疾。對這種人格來說,任何需要約束自己以獲得認可的場合都可能導致枯竭感。其實這種人也沒什麽團隊精神;作為領導,他們對組織是有潛在威脅的,因為他們要求別人對他們自己的忠誠而不是企業的忠誠。
硬幣的另一麵,對控製感的社會需求其實也是一種能勝任的有效的領導力。不僅是有社會聲望或者收入的激勵,其實社會控製感本身是不會枯竭的。它是一種能帶來利他社會結果的工具。對控製感需求的人會有好的團隊精神,他們知道高效能的個體得要對自己手頭上的工作有掌控感和影響力,而且這種掌控感和影響力也適合大的係統。
Dr McClelland 相信這三種需求都是從經驗中或者人和環境的互動中習得的。隨著行為帶來的收益的增長,需求和動機也會增加。舉個例子,因為達到公司目標而受到獎勵的經理,就能學會在以後的工作中重用那些有高成就需求的人並且追求適當風險,這樣下次他還能完成目標。同樣的,因為舉止合宜而受到鼓勵的個體,對親密關係需求或者社會控製感需求就會增加。
如果總是這樣,人的內在動力不能減,隻能增。對我來說,這就意味著我對親密關係或者歸屬感的需求越來越高,但我也知道這對我的工作和內心的平和還是有不好的影響的。所以我每次都提醒自己,我這人有把別人的需求至於組織的需求之上的傾向。更甚的是,有人想就演講費的事跟我討價還價。有一次有個潛在的客戶跟我的助理說“我的個寶(báo) 寶(báo )啊,你老板收費好貴啊!”我助理還不錯,流暢地跟客戶解釋了我為啥那麽值錢。
有一次我一好管閑事的朋友說“哎,你為啥不去參加個講價培訓班什麽的?你這個人是衝突厭惡型的,你這樣的性格別人被人利用的。”她說的對,我的確是衝突厭惡型的,而且對這個缺點,我嚐試過各種治療,關鍵是——一點用都沒有。斑馬無法改變它的黑白條紋,因為那是它的一部分。接納它認可它,即使它給我帶來局限性。我就不是大老板或者經理的料,但是,我卻有讓別人內心平和的能力,這種能力讓人寫起書來遊刃有餘,比如你現在正在念的這本。
……
你可以用各種工具幫你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氣質類型以及看世界的角度,但是底線是:如果你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人,並且接納自己,那麽你就不會浪費自己的精力去你不想去的方向——那個讓你枯竭的方向。自己的接納會讓你整個人都放鬆起來,磨去緊張的棱角,自由自在的做自己。
一旦你接納了自己,接下來的挑戰就是要維護你要選誰進入你的生活圈的自主權,並且如何最大化利用自己的精力了。接下來一章我要介紹“如何做到既能照顧到自己的底線又能做好精力管理”。
後記:
我有一個非常有智慧的女性朋友,她剛過不惑,每天起床都禱告,是一個非常有能量感的人。她跟我分享,“我和一個人初次交往的時候,一般會給這個人三次機會,如果她/他沒有抓住,我也不會浪費我的精力 (waste my energy)。”當時覺得這幾個詞 waste my energy很震撼,平淡的幾個詞道出了我過往的糾結,那是2014年我最大的收獲。我開始尋找關於energy的書,正好,這個書的作者用一個章節來講述,有空的時候我會跟大家分享的。
謝謝分享!希望給華人群體一些心理參考。
我的微信公眾號: 家庭心理健康
歡迎關注,歡迎交流。原創轉載請注明。
我呀,現在若遇到情緒危機(此時發現,我若是饑餓/疲勞時,情緒危機的幾率出現較大),一般就去自然中麵對自己的信仰麵對宇宙吸收能量,若在人中,便去積極樂觀柔軟的人群或者音樂中呆一陣。是的,對很多人,書本也不錯,有的人,信仰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