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高歌

加西——居加拿大落基山腳,關注家庭成員身心靈建設。歡迎關注微信號: 家庭心理健康(tianwmx)
正文

關於抑鬱症,你需要了解的事

(2016-01-05 08:18:04) 下一個

一串統計數據

在加拿大,有三分之一的人群在一生中某個時期會經曆一些精神心理問題的困擾。

· 一年以內,有16-17%的人群會因精神心理問題去尋醫問診。

· 三年以內,有35%的人群會因精神心理問題去尋醫問診。

· 五年以內,有37%的人群會因精神心理問題去尋醫問診。

 

臨床的觀察

在加拿大公立醫院(普通科室,非心理疾病專科)觀察抑鬱病人用藥的情況,常見的抗抑鬱藥大概有這些: Citalopram, Setraline, Venlafaxine, Duloxetine 等,也就是說,在其它生理症狀之外,抑鬱症也有可能同時並存。

 

你不孤獨

——需要麵對的事實和應該糾正的誤解

1. 精神心理問題很常見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re common)

人的一生中,自己患有或者接觸過有精神問題的個體的概率很高。常見的兩種精神心理問題是:抑鬱和焦慮。

 

2. 專業的幫助並不易得 (Professional help is not always on hand)。

家庭醫生、谘詢師、心理學家、精神病醫生、或者其他專業人員可以幫助那些有心理問題的人。但是,相比於身體創傷得到的救治資源,心理問題困擾的資源不是那麽方便易得。

 

3. 對精神心理問題的社會偏見和負麵標簽 (There is stigma associated with mental health problems)

發完上一篇文章《哪些是讓你的抑鬱雪上加霜的思維方式?》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1MjAyNjMxMQ==&mid=401197546&idx=1&sn=05186fd15dd0f4ae70a3ec52dcb0578c#rd在文章分析的功能中發現許多收藏此文的粉絲,但是點讚的人數卻非常少,我想大概是因為社會對於心理疾患的標簽過於強大,以至於人們都不敢承認,而悄悄學習。如同最近的一條新聞:一個開朗陽光的學霸竟然能跳樓,可以想象,在身邊掩藏情緒的“偽裝者”都相當專業。

 

社會偏見(stigma)是個有意思的概念,隨便翻看社會學或者社會心理學的專業書籍,一定會看到這個詞大量出現,它是對人的固化認知和評判,同時對於自己無法理解的事情的恐懼和回避。對心理問題的社會偏見包括兩件事:負麵態度 (prejudice)和負麵行為 (discrimination),通俗地說就是:“咦,這家夥真是有病!我得離他遠點!”

 

社會偏見和心理問題聯係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負能量球,它的威懾力嚴重的妨礙了那些患有精神心理問題的人敞開心扉和別人建立真正的鏈接、尋求幫助。而且,最惡性的後果不是別人怎麽論斷你,而是自己已經把那些偏見內化到血液裏,自我洗腦了:覺得自己意誌薄弱、無能、不夠堅強,然後任由疾病吞噬自己身心靈的健康,而不敢尋求幫助。

 

4.有時真的被病折磨糊塗了 (People may lack the insight to realize that they need help or that help is available)

有時精神心理問題真的會妨礙你的正常思維和決斷能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當局者迷。

 

抑鬱症病因

——專業數據和研究

·抑鬱症病因的生物學解釋

1.基因(Genetic)

同卵雙胞胎的統計數據:如果其中一位患有情緒類疾病,另一位患病的概率是37%

 

2. 生物化學解釋 (Biochemical)

數據顯示:中樞神經遞質的失調會導致臨床抑鬱的發作。大腦中某些神經遞質可以調節情緒,最主要的兩類:血清素(5-羥色胺 英文名 serotonin)和去甲腎上腺素 (英文名 norepinephrine)血清素是調節睡眠、食欲和力比多的重要化學物質,它的失衡會導致睡眠障礙、食欲降低、性欲低下、衝動行事、易怒;去甲腎上腺素則調節注意力和行為,壓力過大會刺激它的分泌,從而,導致它總量的減少,繼而導致對事情提不起興趣、響應減少、精神活動降低。

 

補充:除了這兩類主要的化學物質外,還有其他的化學物質會影響情緒,但是要了解的是,神經遞質係統非常複雜,研究還在繼續,不能太過論斷。

 

3. 荷爾蒙失調 (Alterations in Hormonal Regulation)

雖然,關於神經內分泌方麵的數據還沒有結論性的結果,但是和抑鬱症關聯的神經內分泌的特征卻顯示下丘腦-腦垂體-腎上皮質激素軸的高度活躍性;研究顯示:患有重度抑鬱症人的尿液皮質醇水平會上升,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水平也會上升。

 

4. 壓力體質模式 (Diathesis-Stress Model)

這個理論考慮的重點是人本身的生物因素和生活中的壓力事件對抑鬱症發展的相互作用。這個理論相信:心理社會壓力源和人際互動的事件會引發大腦中的神經化學物質的變化。早期的創傷→→導致中樞神經-促腎上腺皮質因素的高度活躍→→導致海馬回的神經性中毒→→導致神經元減少。

這些生物化學理論構成了藥物治療的基礎,在這裏,我見過一些歐裔朋友因抑鬱症接受藥物治療的例子。

 

·抑鬱症病因的心理學解釋

1. 認知理論 (Cognitive Theory)

認知理論的基礎假設是:人的想法影響人的情感;如果積極地看待生活,人們就會體驗積極的感受,如果消極地解釋生活事件,人們就會經曆感傷、憤怒和無助。認知理論認為早期的生活經曆讓人更容易成為抑鬱體質。學者Beck認為:那些自發的、負麵的、重複的、不情願控製的想法固化了抑鬱。

Beck關於抑鬱的認知三征理論:

1)    自己的負麵認知。

2)    世界的悲觀看法。

3)    相信負麵加強會在未來持續。

 

2. 習得性無助 (Learned helplessness)

這是一個早期理論,但依然能解釋抑鬱症。Seligman認為,個體相信一些不期望發生的事件都是自己的錯,而且也無力改變;這樣的個體容易發展為抑鬱症。

 

一句話

關於抑鬱症,我也不敢有什麽論斷,簡單地希望能把自己所見、所想、所學搬運給同胞,幫助到有需要的人。

 

Reference: Mental Health Commission of Canada

 

我的微信公眾號: 家庭心理健康

歡迎關注,歡迎交流。原創轉載請注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