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怎一個痛字了得(五)

(2016-01-22 12:40:46) 下一個

怎一個痛字了得(五)

 

     沒有人對抑鬱症自然免疫。26%的美國成年人在有生之年患過抑鬱症。美國每年有超過3.8萬人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自殺是這個國家第十大死因。抑鬱症是多麽普遍,並且可以影響到任何人。抑鬱症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段(甚至包括兒童),任何種族,民族和社會階層。它是一種常見病,也是一種嚴重的疾病。

    有的人承認自己得了抑鬱,但是認為靠自己的意誌可以對抗過去。錯!輕微的疼痛你可以靠意誌對抗,但是失眠是從來就沒有靠意誌可以對抗過去的。睡眠從來就不會聽你的意誌的使喚。

    睡眠被剝奪是很多抑鬱的人邁不過去的一個坎。當邁克爾·傑克遜的死訊傳來的時候,我的一個朋友說出這樣一句話:我早都覺得這個人活不長。我當時驚訝極了,因為我覺得他說出了我同樣的感覺,隻是我不敢說。相由心生,他後來的照片上的眼神空洞空虛的象一個“夢遊神”, 總讓人聯想到可怕的東西。他的演唱會,場場爆滿,場場人聲鼎沸。可以想象,他在台上有多high,他的睡眠質量就有多low。在台上有多精彩,在台下就有多抑鬱;在台上有多輝煌,在台下就有多黯淡。長此以往,身體就有多虛脫。他從小受他父親虐待,有著璀璨的演唱生涯,臨終前官司纏身,活到50歲,可以說抑鬱症幾乎伴隨著他一生。一開始他的醫生被指控為謀殺罪,一點兒不能讓人相信,他為什麽要謀殺他,作為一個醫生,多一個“財神爺”病人不好嗎?最後判為“過失殺人罪”,也還是有點冤,因為邁克爾後來已經完全依賴安眠藥睡覺,口服已經不起作用,得用靜脈注射。誰知道他服用過多少鎮靜劑,誰知道他有多少耐藥性,誰知道他有多高的閾值。病人隻要求那麽一丁點兒的“人造睡眠”,真是可憐得很。也沒有臨床實驗證明安定類藥物和異丙酚用多久達到極限,換一個醫生可能是同一個結果。失眠和抑鬱,誰是原因?誰是結果?或者可以說互為因果,惡性循環。

    大部分心理疾病其實都是“腦”病。哮喘源於氣管,糖尿病源於胰島,甲亢源於甲狀腺,抑鬱源於某個器官——大腦。科學家尚未搞清楚大腦中到底發生了什麽,從而導致諸多抑鬱症狀。最為廣為研究地地一種理論認為,一個原因是大腦中發送信號的化學物質出現失調。並不清楚化學物質失調和大腦區域大小的差異是抑鬱症的起因還是結果。大腦是一種極為複雜的器官,就抑鬱而言,它不僅事關腦部的某個特定區域。實際上,某些關鍵區域通過一個網絡共同其作用。這種病會讓患者經曆燥狂和抑鬱這兩種極端情緒的變化。躁鬱症患者大腦中化學物質的運作方式跟健康人不同。藥物也是一把雙刃劍,不適當的服藥和停藥都會使抑鬱轉為躁狂,更危險。

     不是他們想不開,不是他們不堅強,不是他們不明事理,不是他們“作”,是他們的大腦讓他們不能夠,他們的大腦讓他們無法忍受,一根稻草也足以把他們壓垮。

    並不是所有的抑鬱症病人都會自殺,也並不是所有自殺的人都是抑鬱症。佛羅倫斯·南丁格爾17歲開始患抑鬱症,有時候嚴重到臥床不起,氣若遊絲,在絕望和痛苦中度過她四分之三的生命。這些並沒有阻止她成為一個救死扶傷的勇士,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護士學校的奠基人。她活到90歲,並未有自殺記錄。她用親身經曆告訴世人,勇氣和耐力是多麽重要。世界上最令人仰慕的女科學家居裏夫人也患有嚴重的抑鬱症,傳說她曾兩次自殺未遂。67歲時她死於放射造成的白血病,並非死於抑鬱症。

    抑鬱症是慢性病,可以反複發作,但它一定不是不治之症,它一定不是象某些癌症一樣束手無策,坐以待斃,非死不可。自殺的人是因為無法找到最合適的治療方法和治療環境,因絕望而放棄生命。象大多數疾病一樣,它暫時是不能curable, 但是可以treatable.

    是什麽決定生命的長度?如果你說性格決定命運,我要說激素決定性格,生老病死,喜怒哀樂,一直是激素在調控,人的一生其實是激素變化的一生。

    如果你不理解抑鬱的人為什麽會自殺,恭喜你,你還未曾抑鬱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絳珠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EMANUELA' 的評論 : 其實我也不知道該怎麽辦?一直在摸索中。
EMANUELA 回複 悄悄話 那該怎麽辦呢?
絳珠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hongjieyang' 的評論 : 謝謝你的關注和理解。
hongjieyang 回複 悄悄話 寫的非常好!客觀,理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