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百草園:創作《月升月盈》心理路程——寫作真是個技術活兒

(2025-04-07 05:34:00) 下一個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這話真的不假。今天剛好首次玩ChatGPT,隨手扔給它老人家這句話,測測它的翻譯水平。嗯,出來了:"Time flies like an arrow, and the days and months pass like a shuttle."還行,像那麽一回兒事。AI先生在翻譯原文後,還給了一個暖心提示:This idiom expresses how quickly time passes. 哈哈,看來AI的確明白了原文的本意。

多久沒在網上塗塗寫寫了?回首看,好是詫異,居然有兩年沒在網上塗鴉散心!其實我並沒偷懶,這兩年,雄心勃勃地瞄上了個大靶子,想真正體驗一下作家的滋味。把一直埋在心底,想達到的目標:寫長篇小說,提上了日程。剛開始的時候,那絕對是鉚足了勁兒,每天跟上班似的,早九晚三的,認認真真地在鍵盤上耕耘。埋頭苦幹了四個月,很有成果,居然完成了二十多萬字的初稿。信心滿滿地把初稿送給了一位一直非常敬佩的專業人士,當然是請其審閱。專家的反饋迅捷明了:你很努力,但這不能算小說。

嗯?這麽多跌宕起伏的美國職場故事,您居然說不算小說!那什麽是小說?

一個電話過去,當然是絕對地虛心求教。得來的提示是:這一稿羅列了很多素材,但寫小說,需要更有機。

呃?有機,什麽意思啊?作為一個理工生,看到有機這個詞兒,腦海裏立刻聯想到的是有機化學。迷惘啊!寫小說咋還跟化學聯係上了?逐不恥下問地虛心討教:能具體解釋一下這裏的有機是什麽意思嗎?

朋友加專家認真地解釋了一通。聽後,有種霧裏看花、似懂非懂的感覺。總之放下電話後,能抓住的就是,這一稿沒有環環相扣,無法抓住讀者的心。專家認為,大多數讀者不會堅持讀完整部小說。暗自思量,估計專家本人也沒耐心讀完全書。對不起啊,對著從自己心血中誕生的初稿寶寶,心懷愧疚地喃喃自語:剛出生,就要給你做大手術了。暗下決心,要在故事情節中多埋小伏筆,要在把這些伏筆,像誘餌一樣見縫插針地散落在故事的各個角落,好讓它們像小鉤子那樣勾住讀者的心。

依然鬥誌高昂,絕對勤勤懇懇,又用了幾個月,搞出了煥然一新的第二稿。再次給專家送過去,這回沒有了第一次那種穩操勝券的感覺,心中滿是忐忑,也不知道,這次是不是加入了足夠的有機成分?

回饋還是一如既往的快捷:這一稿有進步,但還是不夠有機。

暈,拚命揪頭發,啊!啊!啊!能不能說點兒讓非科班、業餘舞文弄墨者可以聽懂的話啊?到底啥是文科生嘴裏的“有機”啊?!

虛心好學,鍥而不舍,一直是我的個性。就不信了,還有拿不下,搞不明白的東西。再一個電話過去,懇求專家給個具體點的指點。專家說:你的小故事很多,很豐富,但整個書寫得溫吞平坦,沒起伏、無懸念。

聞言,據理力爭:這部小說不是破案偵探小說,沒謀殺懸念。這部小說就是寫出了海一代在美國的生活,在職場拚搏的經曆。小說的主要側重點,是向海外華人,以及海內國人,揭示美國白領職場的真實麵貌。書中的情節涉獵到:職場技術能力上的博弈,也有人際關係上的交織,華人海一代家庭的酸甜苦辣。之所以要寫這部小說,就是想向讀者展現,海一代在美國努力適應,潮起潮落的真實情況,當然也有海一代在五百強公司摸爬滾打的收獲和體驗。這樣的故事,不在美國生活工作幾十年,是無法寫出的。當然,這個故事不是我,也不是我的家庭,它是虛構的,但它裏麵的很多故事,是我親眼目睹的、親耳聽聞的,甚至是親身經曆的。我承認,這部小說的寫作方式,有其獨特的地方,而之所以以這種形式書寫,就是想讓讀者更多地了解美國大公司的運作和管理內幕,也想讓後來出國的留學生們,亦或是國內的職場精英們,能在步入美國職場前,對美國的職場文化略窺一斑。我甚至還給專家列舉了幾部國內暢銷的這類書,人家的書,也沒懸念,人家也注重了職場內幕。要說呢,專家絕對是我敬重的人。她真得找來了我說的書,閱讀後說:那部暢銷書也有同樣的寫作問題。她很納悶,這樣的書為什麽會暢銷?我沒敢說,其實我覺得,文學也在前進,小說的形式也可以千變萬化。懸念固然重要,可知識和信息也不可輕視。有些書,故事情節真不是絕對的衡量點,而事件背景裏的信息和運作,才是讓那些著作閃耀發光的關鍵因素。而寫出這類作品,也正是我要寫這本書的初衷之一。

不過,我也知道,我要寫的絕對不光是職場內幕,而是要寫一部既有文學性,有內涵有生命的長篇小說。當然,我希望這部小說不但會得到文學專業人士的認可,同時希望受到讀者的喜愛。雖然跟專家爭辯了,回過頭,還是虛心地接受了她的反饋,認真地審視自己的作品。

最後決定, 聽從專家的建議,再次修改。爭取引人入勝、環環相扣,要讓讀者拿起書,就放不下,就渴望知道事態的後續走向。

第三次開始重寫, 沒有急著下筆。思量了幾天,我跟專家商量並達成協議:每次我寫五章,送給她,她給反饋。

第一個五章,評語:有進步。但還是要更有機,要更注重拉住讀者的心。

第二個五章,評語:又回到原點。不行,還是老問題。

鬱悶了。停下筆,認真地思索。到底什麽是有機?我的寫作方式到底哪裏有問題?雖然從來沒有學過寫作技巧,甚至連課堂學習的中文基礎都非常有限。之所以可以舞文弄墨,都是因為有了網絡,大家可以自行發文。當然了,必須不謙虛地承認,還是有寫作天賦的,可以自傲地說,在國內接受初等教育時,作文成績統統是優秀。更得益於,一生酷愛看小說。就是在美國這三十多年,沒有互聯網之前,愛看書的程度,可以達到沒有中文書,就看英文的。曾經有的記錄是,威州美城的圖書館裏,自己喜愛的那些作家的作品,挨個借閱過。而有了網絡以後,尤其可以聽書以後,那更是鍥而不舍、孜孜不倦地天天聽書。可以大膽地吹牛,I,一直奔跑在讀萬卷書的康莊大道上。

N次認認真真地思索後,再次跟專家通話。這次要搞明白的問題就一個,到底什麽是文科生嘴裏的“有機”?專家終於打了一個讓人恍然大悟的比方,她說:寫作就像廚師做飯,有了各種素材和調料還不行,好的廚師可以把原料通過煎炸蒸煮,變成一道美味佳肴。噢,原來是說我光端出了素材,沒加工,或者說加工的手藝不高。那就直接說唄,每次用“有機”這詞兒來評估,雖然沒有達到對牛彈琴的地步,但雙方語言溝通的障礙,還是悄悄地彌漫在我們的對話中。

既然明白了,開始更認真,更長久地思索。我為什麽要寫這部書?第一,有寫這個故事的衝動,算有立意。而且知道如果寫好了,應該是一部有內函的書。第二,手握充分的素材,可以算是有生活體驗。但問題在於,本人文學創作,或者說文學加工能力不行。而且二十幾萬字,幾百頁 ,每次進入,總有在長長甬道裏行走,無法掌控全局的感覺。其實,我的弱點是:沒有寫長篇小說的經驗,認真地講,是沒有寫小說的經驗。現在,要駕馭長篇,的確很有挑戰。想起了多年前,寫自己有生以來第一個散文紀實係列《憶海拾貝》的時候,知道自己要寫的東西很多,不可能一下子都寫好。當時是列出一個目錄,分篇寫。每一篇都是一個人物或者一件事,最後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文集。我知道長篇小說創作不能這樣做,但可不可以分成幾部分來完成?這樣我就不是麵對一部長篇,而是運作幾個中篇。處理七八萬字的中篇,跟二十幾萬字的長篇相比,相信會有更大的把握去駕馭。

這次我沒有急著開始,而是挑了兩本關於寫作的書來聽。聽後,有收獲。然後選了一些喜歡的書來聽,這回不光是聽故事,聽熱鬧,而是聚焦在人家是怎麽展開故事的,又是怎樣銜接,更又是怎樣把情節推向高潮的。忽然領悟到,要想寫作,隻有感悟,隻有體驗,甚至隻有天賦,都是不夠的。其實寫作要有技巧,故事要布局,很多時候,光是講出故事是不夠的,要對事件和人物做敲打,而且是那種深入骨髓的心靈上的敲打。講事情,不能平鋪直敘。起個頭,拋出了誘餌,一點點剝絲抽繭,人和事要前後遙相呼應。那個“有機”就自然而然地在裏麵了。

後來又改了兩稿。再次改完後,自己看看,再聽聽別人的書,感覺還有進步空間。幹脆也不送給專家了,悶下頭來開始再修改。從寫作中慢慢品到,寫東西要精敲細琢,要反複推敲,慢工出細活,認真努力才可以磨出好作品。曆時兩年,麵對最後這一稿,專家終於說:進步很大,可以出版了。噓,心情和身體都好像突然抵達到一個小小的製高點,放鬆、清爽、暢快。

這次寫作感悟多多,最近剛好編輯沈喬生老師和楊柳老師的文學對話。他們對話的第三輯《寫作也是一項技術活》,太醍醐灌頂了!老師們說:“寫作要有立意,還要不斷地修改立意。不要想一下,就馬上提筆,要反複琢磨推敲。”我要加一句,可以馬上開始寫,但要反複修改。每一稿要修改的側重麵還可以不一同。比如我有一稿是專門注重語句描述的幽默感,以及敘述故事的畫麵感。還要不怕推翻重來,結構性地重寫。我就把這本書重寫了兩次。剪裁也很重要,不但剪裁故事,也要修剪人物個性。別怕刪除無用的地方,去糟存粕,留下的描述,尤其人物性格要從頭到尾個性鮮明統一。

好喜歡沈喬生老師和楊柳老師對話的結束語:“能大幅度修改自己的作品的人是有前途的!”這句話對我很有鼓勵。老師們還有一句話:“有高尚追求的人是真正的寫作者!”對這一點,感覺自己還有很大差距。因為寫完這部小說,除了開心,還有疲倦。不知道還有沒有勇氣去開始去完成,自己原來想寫的第二部小說。

最後,我要感謝這位文科專家,我的堂姐海燕。她可是北師大中文係畢業的正牌文科生。這本書的誕生,跟她不斷的敲打、一直的鞭策有很大的關係。還要感謝我的寫作朋友桑妮。她的鼓勵和幫助,也讓我能一直堅持把這本書寫完。

書內容簡介:您想了解一個真實的美國職場嗎?您想一探海外華人是如何在美國職場打拚的嗎?本書帶您走入美國職場。 

這部小說以美國IT職場為背景,展現了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海一代,盧娜(Luna),在美國職場中跌宕起伏的成長曆程。 

盧娜是成千上萬選擇在美國紮根的中國留學生的縮影。通過這部小說,讀者可以感受到中美文化的碰撞,尤其是海歸與留守家庭的悲歡離合。 

書中的人物豐富多彩,涵蓋了美國傳統的領導階層、兢兢業業的職場精英、輕鬆幽默的嘻哈寶貝,以及勾心鬥角的職場競爭者。這些人物不僅膚色各異,而且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小說觸及了美國社會的敏感話題,如職場升遷規則、種族歧視,甚至IT行業的勞務外包和印裔文化。 

無論您是已經在美國打拚多年的華裔,還是剛剛踏入美國求學的留學生,抑或是中國國內的讀者,本書都將原汁原味地向您揭示美國職場文化的真麵目。 

主人公盧娜在多重文化的碰撞中摸爬滾打,上浮下沉,逐漸成長。她能否守住自己的婚姻,能否在職場中站穩腳跟?敬請讀者翻開書頁,一探究竟。 

本書作者是一位在美國IT界工作了三十多年的高管。書中的故事,正是美國職場真實而生動的寫照。

書作者簡介:孫新岸, 筆名百草園。東北大學學士碩士,八十年代末期移居美國。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海外文軒作家協會、北美華文作家協會成員。華人頭條《文舞霓裳》專欄主編。中國日報《世界華人周刊》責任編輯。

《月升月盈》在巴諾書店上發行 

《月升月盈》在Books-A-Million上發行

《月升月盈》也隨著亞馬遜在全球發行

購買此書請關注下麵鏈接或亞馬遜搜索書名:

http://www.dwpcbooks.com/product/html/?686.html

點擊下麵鏈接可閱讀本書更多精彩內容:

http://www.dixiewpublishing.com/doc/preview6784.pdf#toolbar=0

美國南方出版社簡介:

“圓作者一個夢想,助作者美國出書”是美國南方出版社Dixie W Publishing Corporation,網站:http://www.dwpcbooks.com/)的出版宗旨。美國南方出版社2006年在美國Alabama州注冊成立,多年來為諸多作者出版圖書,銷售不斷攀升,是美國出版界的後起之秀,現正逐漸為各界熟悉。

美國南方出版社所出版的圖書通過自己的網站,美國最大連鎖書店巴諾書店(Barnes& Noble),以及亞馬遜(Amazon)等網上和實體書店在全球範圍內發行。美國國會及各大地方圖書館均有收藏,美國南方出版社成功地把很多作者推向了更大更紛繁的世界舞台。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