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
在美麗的斯坦福大學
一個不折不扣的上海姑娘
與
一個金發碧眼的加拿大小夥子
喜結連理。
親朋好友
五十餘人
歡聚在斯大的國際學生中心
為新人舉辦了一場簡樸而熱鬧的婚禮。
精打細算
群策群力
中西結合
婚禮辦得相當隆重得體。
按照西方的習慣,婚禮的費用得有新娘家裏出,但是,按照中國的習慣,費用應該是由新郎官家支付的。
中西聯姻,如果新娘是洋人,新郎官是中國人,
那就慘了;雙方家長肯定得為爭著付錢而打得頭破血流。
幸虧這對新人是倒過來的,故,婚禮上沒有流血事件發生。
為了尊重彼此的文化傳統,婚禮費用,由新娘新郎自己來承擔。
二個窮學生把所有積蓄湊到一起,二千掛零;很大的一筆錢了!
他倆當時的助學金是每年一萬多一點。
從圖書館裏借了本《婚禮指南》。認真閱讀,把辦婚禮當作一個課題來完成。
書上說:
第一步:雇個辦婚禮專家。一查,費用至少$500。不雇!自己的婚禮自己辦,何必給別人錢,還得聽別人話。
第二步:選擇結婚場地。富麗堂皇的斯大教堂?常常看見有人在那裏舉行婚禮。一打聽,租金$3000。嚇死人了,絕對不考慮!
朋友的朋友的家裏。雖然是豪宅,但是到一個不認識的人的家裏去結婚,感覺太別扭。
天無絕人之路。後來聽說,斯大的國際學生中心可以出租給學生辦活動,一天租金僅二百三十美金。新人本是斯大的國際學生,在這裏舉行婚禮,合情合理,需付的銀子也承受得了,簡直是完美!馬上敲定。
第三步:發邀請信。這好辦,買一疊卡片,用複印機印上去。事後才知道,因為沒舍得化錢用特殊印刷,一般複印機印在光滑的卡片上的字,很容易變模糊。大多數客人收到的邀請信上,婚禮場地看不清楚,需要打電話來核實。
第四步:設計結婚程序。邀請了斯大教堂的主任(Dean Greg)來主持婚禮(他是有權宣布成婚的,收費$120)。同時,邀請了新娘在複旦大學的校友,才子郭景德,作為婚禮的中文主持人(友情出場,免費)。
婚禮在花園裏舉行,婚宴在大堂裏擺上,舞會在大廳裏展開。
第五步:購買結婚禮服。
新郎好辦,穿現有的西裝就可以了。
新娘的婚紗由新娘自己動手做。買布料化了一百多塊錢,向朋友借了個縫紉機,乘準新郎回家看父母的一星期裏,做了一件白色的新娘禮服和二件天藍色的伴娘禮服。
那是多麽美好的一星期;盼了這麽多年,三十一歲才當新娘的“老姑娘”終於在做嫁衣呐!
之所以要乘準新郎不在時做嫁衣,是因為,按西方傳統,新郎是不可以在婚日前看到新娘的婚紗的。
大概,是為了讓他在婚日那天,看到穿婚服披頭紗的新娘,假想自己娶了個神秘的新人。
也許,那是效仿中國婚禮掀新娘頭蓋的作派。
總的目的,是為了有懸念。
揭曉時,是喜是憂,因人而異。
準新娘請了二個尚未嫁人的好朋友顧青和張亞群做伴娘。
顧青拒絕了,因為她已經做過二次伴娘,聽說,做了三次伴娘就嫁不出去。雖然不做伴娘,她還是答應會從就讀的耶魯大學飛過來參加婚禮。
可是,等張亞群的禮服做好了。顧青改主意了;她也要做伴娘。
準新娘就急急忙忙跑去布店買料子,綢緞麵料到是買著了,蕾絲料子卻找不到了。因為所有的禮服料子,都是在便宜的零頭料大桶裏,淘來的。沒辦法,隻能把張亞群的禮服的長袖改成短袖,剪下來的蕾絲料做到顧青的禮服上去。
幸虧婚禮是在夏天,短袖也沒關係。
第六步:議定結婚宴席菜單。民以食為天,讓每個人(除了新郎新娘)吃得好是慶典的重點。人人動手,豐衣足食。
派婆婆做麵包和泰國蝦仁濃湯,
派大姑做生菜色拉,
派丈母娘做油暴蝦,
派新郎和伴郎馬丁煙熏三文魚,
派好友郭美德做蛋炒飯,
派好友林姍姍做炒素,
全雞全鴨隻能麻煩飯店的廚師了,
結婚大蛋糕也不得不去蛋糕店定做,
還有冰淇淋也是買現成的。
酒水選擇則有公公拿定。
餐具是到店裏租的。給每人租了一個盤子,一個碗,一個酒杯,一把刀,一把叉,一個勺。加上準新娘的父母從中國帶來的五十雙筷子,足夠了。
在婚禮的前一星期,準婆婆來了,問起婚宴細節,聽到所租之餐具,大驚失色!
盤子隻有一個怎麽行?至少得有三個:色拉盤,正餐盤,甜品盤。
杯子也不夠,得有紅酒杯,白酒杯,香檳酒杯,飲料杯,和咖啡杯。
叉子得有三把,刀和勺得有二把。
準新人暈了。按這架勢,租金得翻一倍也不止啊?!
與準婆婆商討後,去店裏給每個人加租了一個甜品盤,一個香檳酒杯,一個飲料杯,一個咖啡杯,和一把甜品叉。
結婚前一夜,準新娘拿了把剪刀和一個大垃圾袋,悄悄地出門了。
臨出門前,她對忙著做熏三文魚的準新郎說:
“萬一我被警察抓住了,明天的婚禮,咱就在監獄裏舉行了。”
她要去幹嘛?
是去謀殺第二天會在婚禮上說“我不同意!”的人物嗎?
不是。這個婚姻不是那麽充滿戲劇性。她是要到野地裏去偷剪一些常青藤,裝飾租來的心形門洞。
婚禮那天,所有的客人都被派了活幹。
烹調的烹調,清掃的清掃,擺椅子的擺椅子。
善於擺設的好友陳靜宜,負責用常青藤和鮮花裝飾心形門洞和餐桌花瓶裏的插花。
從辛辛那提遠道而來的好友張衝和王聰剪了很多大紅喜字,寫了付對聯,把國際學生中心打扮得喜氣洋洋。
音樂播放員是新郎的同學湯姆威力斯,一個音樂文青,彈一手好吉他。他把自己樂隊的一套專業音響搬來了。
攝影師是新郎的同學湯姆君,姐夫德哥和新娘的師母瑪麗。這些攝影愛好者,為新人留下了許多珍貴的照片。
錄像師是張衝的老同學鄭大衛(那年月,擁有攝像機的人可不多)。大衛在婚禮中不僅是錄像師還兼任記者;在婚禮開始前,采訪了部分客人。
在喜慶的加拿大銅管樂器的演奏曲中,新娘在二個伴娘的帶領下,挽著父親的手臂,走了出來。
少女時夢寐以求的時刻來臨了!
因為事先沒有實地演習,新娘的隊伍走得慢了點,走到離新郎還有十幾米遠的地方,樂曲奏完了。
大夥兒忍不住都樂了,小孩子過家家的馬腳露出來了!
新娘的隊伍,腳步雖有點慌亂,但還是矜持地,無伴奏地走完了最後的路程。
教堂主任宣布婚禮開始,新人們跟著主持人念了宣誓,互贈了戒指。
沒有像電影裏看到的那樣,問問有沒有人對這二個人結婚有反對意見,教堂主任就輕易地宣布這對新人合法成婚。
新郎小心翼翼地擁抱住新娘,輕輕地吻了一下。
在眾目睽睽之下,倆人都緊張得不得了。感覺是演戲的成分大大超過感動。幸虧如此,新娘沒有像在參加別人的婚禮時,每次都會被感動得眼淚鼻涕稀裏嘩啦的,否則,她的妝容便不堪回首了。
追隨父親的腳印,新郎也把婚禮放在他的生日舉行。
新郎的姐姐蘇珊念了首克麗斯丁娜 羅沙迪(CHRISTINA ROSSETTI)的英文詩。
“A Birthday
My heart is like a singing bird
Whose nest is in a water'd shoot;
My heart is like an apple-tree
Whose boughs are bent with thickset fruit;
My heart is like a rainbow shell
That paddles in a halcyon sea;
My heart is gladder than all these
Because my love is come to me. “
新娘的好友宦秉芳念了段席慕蓉的中文詩。
“緣 起
就在眾荷之間
我把我的一生都
交付給你了
沒有什麽可以斟酌
可以來得及盤算
是的 沒有什麽
可以由我們來安排的啊
在千層萬層的蓮葉之前
當你一回眸
有很多事情就從此決定了
在那樣一個 充滿了
花香的 午後”
在婚宴上,伴郎馬丁作了風趣的賀詞。
整個過程,由郭景德用中文翻譯。
婚宴上唯一的閃失是有幾瓶香檳酒被凍得太厲害,有點像冰霜了。
婚禮結束後,這對新人開著被打扮一新的紅老鼠(他倆的小紅車),到半月灣去度蜜日(新娘二周後有博士論文答辯,沒有時間度蜜月,隻給自己放一天婚假)。
留下一大堆場地清理工作,由伴郎馬丁作總指揮,帶領客人們完成。
令人驚歎的是,租來的餐具一個都沒有被打破!
有趣的是,在婚禮上接到新娘扔出去的花束的陳姍姍,是當時在場的未婚女子中第一個結婚的;而接到新娘襪帶的查爾斯,乃是單身男子裏第一個結婚的。
另外,伴娘顧青沒有因為做了三次伴娘而嫁不出去;伴娘張亞群也因為參加這個婚禮,與老同學又聯係上了,嫁給了大學同係的男生。
當時,中國女孩嫁外國人,對國人來說還是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情。一位朋友的母親說:“她看上去是個蠻好的女孩,怎麽嫁個外國人?”
可是,緣分來襲時,是躲都躲不掉的。
二十五年的日子,一晃而過。
為慶祝銀婚紀念日,這對老夫老妻又來到半月灣他倆度蜜日的旅館住了一夜。
濃霧,海浪,小路,鬆樹,時過境未遷,人老地未荒。
夫婦倆的新合同是:待到金婚紀念日,再來這裏住一宿。
感恩伴隨著這對夫妻走過四分之一世紀的親朋好友們!!!
那就更慘了;雙方家長肯定得為爭著不付錢而打得頭破血流
中西聯姻,如果新娘是洋人,新郎官是中國人,
那就慘了;雙方家長肯定得為爭著付錢而打得頭破血流。